[新闻] 运动空间的冲突背后:从台大新体谈起

楼主: wearytolove (夺真书生A.W.)   2015-02-03 06:34:59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202/553019/
运动空间的冲突背后:从台大新体谈起
2015年02月02日14:59
文/练聿修(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系学生)
在PTT上的NTU板搜寻关键字,像是球场、体育馆或新体等等,搜出来的文章,除了遗失或
拾获物品外,被拿出来讨论“大案”,多半是哪个球场要维修、哪个球场有似乎不该发生
的事情、新体又接了哪个校外活动或被人抗议。在这之中,除了学生会发布的会议记录或
协调结果,其他的声音多半就留在网络上或球场中。我们的运动空间到底“长”成什么样
子,或是在谁的意图下长成这个样子,蕴藏了这么多被拿出来讨论的冲突?对台大学生来
说,运动空间确实在你我身旁(你总是要修完四个学分),很多同学也经常使用这些运动
空间(不然哪来这么多冲突),但是却没有人说的清楚,台大的运动空间是怎样一回事。
当然,本文不打算夸下海口、讨论台大所有的运动场馆设施,那样很有可能会落入粗糙、
零散的书写,变成单纯的访谈资料整理或是一篇论文。我将会专注在目前相关资料最多的
综合体育馆,紧抓其中体育、休闲、商业三种主要功能如何被摆置与分配。最后,本文想
尝试说明的是综合体育馆如何做为一个特定立场下的典范,反映了规划空间与实践空间的
巨大落差,而那些我们所熟知的冲突,则是空间中矛盾与压迫的体现。
“史前”的台大运动空间
想讨论运动空间长成什么样子,当然必须先看看它成长的过程;但是很可惜的是,相关的
记录、书写并不是太多,因此在进入正题前,这边先花一些篇幅回顾一下。目前台湾大学
运动空间的相关撰写,主要可见于〈国立台湾大学校史稿1928-2012〉;除此之外,〈台
大意识报〉在2012到2014连续三年,都各有一篇相关报导。最后,台大体育室在1987、
2003年的两份出版品则提供了部分正式的会议记录、规划和地图;但是吊诡的是,即便是
体育室的老师们多半也不清楚这两份文件的出版来由,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两份出版品。
可以确定的是,台湾大学的运动场地由来以久,至少在一九四五年的美军航照图中就可以
清楚辨识出校总区操场的轮廓,当时现今校区范围内仍有大量空地,操场周边并无建筑物
;在校史稿或一些校队的纪念册上,也有零星散落的照片。早在民国1975年,即有社会人
士、附近居民建言,希望台大校方能在教学之余开放运动场地供一般民众使用;当时台北
市民对休闲空间的需求逐渐浮现,但是在几十年失控的发展下台北市区几乎只剩校园能提
供运动场地。在稍后的1979年,教育部也行文各大专院校,要求各校“尽可能对民众开放
”;随后在各校的反弹下增加如“不影响教学”、“不影响校内活动”等原则。
在校内规划部分,目前能追溯到最早的运动场地规划记录,是前面提到的1987年“七十六
学年度体育计画实施大纲”,包括总则以及为了收费而独立建制的游泳池及网球场;直到
现今的管理办法中,此二者均保持特殊地位,且被视为重要收支独立讨论。在这个阶段,
台大校园运动空间开始被明确地管理,各运动场的数量、分布、使用状态开始被明确界定
,并且着手进行未来规划,相关学术文献越来越多(这也和体育师资结构转变有关)。换
句话说,到此为止台大校园的运动空间终于逐渐脱离了“史前时代”。
这边我们可以下一个小结,在台大运动空间的“史前时代”,各场馆设备的治理和我们现
在所熟知的运动空间有着不小的差异,至少校内课程活动为主和非营利的部份和现在明显
不同,运动空间治理的决策形成过程也单纯得多,在那个“不民主”的年代,运动空间显
然也用不着太多民主。这是一个封闭的运动空间,规划者说一不二,但很可惜的是因为资
料欠缺,我们很难知道规划的空间和实践下的空间有何冲突──也就是,接下来要讨论的
主题。
新体:运动的商业空间
一九九零年代,随着台湾整体社会的剧烈变动,两项政策上路彻底改变了台大校园运动空
间所处在的社会条件。首先,我国从公务机关开始,逐步实施“周休二日制”,社会大众
对公共休闲空间需求大增,其中包括各级校园运动场地。因此,当时即有大量研究从制度
面讨论校园运动空间议题,试图透过规章制订、管理规划着手,解决对内教学与对外开放
的冲突。此外,《大学法》的重大转向在一九九零年代同样的剧烈影响校园运动空间,当
时教育部建议各大学透过“校务基金”维持并扩张财务;随后体委会的研究更直接指出,
当时各校园运动场馆设备不应以“中度使用”(三成到六成)为满足,应以“高度开放”
做为设计、规划的目标,校园体育场馆应积极向民间开放,追求高度使用以达最大效率。
而新建的台湾大学综合体育馆即是此思路下的产物,做为全台第一个自负盈亏,甚至挹注
校务基金的大型综合体育馆,“台大新体”落成以来一直都是运动研究重要题材、也经常
被视为运动管理典范(例如,马英九担任市长后推动各区市民运动中心,各项收费标准就
是以新体为参考标准)。通称“新体”的台湾大学综合体育馆,不仅在硬件设备上先进,
更因为其经营管理模式形构出的空间商品化,将教育、运动、商业结合在同一栋建筑,而
被国内学者、管理机构视为未来各大学运动场馆可期的发展方向。它提供的,是从建筑设
计、营运规划、公关行销的典范。
在新体落成之初,曾一度面临营运经费短缺的困境,当时的解决之道是推动企业、运动组
织与其他民众的募款企划,名为“扎根计画”;在这项计画中,指名道姓点出大型企业、
媒体、职业球队、运动厂商将会是主要对话对象,校内师生中只扮演了园游会人力的角色
。又,台大现行的体育场地主管单位是场管委员会,其中又分为户外场地和体育馆;在体
育馆的营运委员会中,除了校方代表“五长”(如学务长、教务长等)、体育室老师和学
生会外,还有所谓的“业师”,也就是擅长经营、行销、管理的研究者或业界人士。最后
,新体经营管理模式所造就的空间商品化,更直接的证据是在相关学术论著中,例如有学
术论文中建议体育馆主球场每年应对外开放215天、多功能球场应对外开放91天;其他的
期刊文献中,多半也是营运成本或顾客满意度的研究。简单来说,新体的情况是被研究者
当成商业场域、而研究者经常也是管理者 [1]。但是,这个将教育、体育和商业结合的规
划并没有让各方满意,尽管负责管理的体育室一再宣称商业是支撑另外两种活动的必须,
但将商业活动视为一种压迫的批评层出不穷。做为一个运动的商业空间,实际运作之下的
新体可能和研究者、管理者们想的不太一样。
含混不清的新体议题
稍微回顾一下,可以发现学生们针对新体的批评多到令人发指。首先,台大学生可能终其
大学生涯都不会有太多机会使用体育馆中的主球场或多功能球场,这点甚至已严重到被视
为无可奈何了,毕竟对管理单位来说,在成本考量下,太多课程使用可是会增加“维护支
出”的!此外,课外在新体租借场地办活动,也是困难重重,尽管体育室一再表示“学生
优先,抢不到场可能是因为学生团体也太多了”;就算借到场地,也可能发生各种惨案而
“被取消”租借,这些惨案的发生也几乎都是类似的模式:借好场地后过几天才被通知“
已经”没场了;甚至还有没被通知、查询之后才发现“已经”被大型活动借走。而这些惨
案中闹最大的,可能是2013年台大杯女篮冠军赛的场地纠纷,因为“沟通发生失误”而将
场地外借。尽管体育室或场馆委员会一再宣称学生活动优先,也曾在学生会协商下调整场
地租借规定,但是也没有让“吃场”惨案从此消失。“吃场”的现象,体现的是那些被结
合在一起的功能──教育、体育、商业,以及其各自代表的使用者──彼此间的冲突,甚
至是商业活动对其他功能的压迫。透过运动空间商品化,使用者付费确实能让新体提供更
好的设施和使用经验,但是“向钱看”的空间竞争,也就此排除了理所当然没多少资金的
学生团体。建设新体的原意,是提供校内师生在较低成本的情况下取得一些难以取得场地
设备资源,但是随着商品化的失控,新体反倒是为“另外一群人”所使用。再聚焦一点,
就是我们从来都没有搞清楚新体不同使用者间的关系。
除了场地用不到、被吃掉,对外开放的另一个负面影响是噪音问题,办活动、特别是演唱
会吵到周边系所、居民的相关抗议,几乎从新体开始外借以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因为演
唱会是新体诸多使用方式中最赚钱的一种,因此不但没有减少,还一度有改善场馆设备、
多接一点的建议。最后,在2014年1月时,因为演唱会噪音问题被附近居民投诉,吃了一
张罚单,随后才由校方宣布不再外借予演唱会使用;但是噪音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扣除
演唱会,仍有尾牙、大型聚会的噪音问题。噪音问题,说明了新体如何镶嵌在既有的“物
质性”与“关系性空间”,考量新体的问题不能跳脱它和凝态馆、周为民宅距离不到一百
公尺的物理事实,也不能忽视台大与周边居民既紧密又矛盾重重的关系。
围绕着新体发生的空间冲突,说穿了就是规划者和使用者间的巨大落差。对管理者而言,
新体的典范在于以商业行为支撑起一个全台湾最好的体育馆,提供运动、教育使用;对校
内师生而言,原本就紧缺的运动空间没有因新体落成而解决,反而多了大量商业活动,这
个商品化的结果显然是个令人不舒服的现象。对规划者来说,它承载了台湾运动管理学术
界的期望,包括做为大学体育馆的典范、做为运动中心的典范、做为体育结合商业开发的
典范。对校内师生而言,新体的冲突则是心中矛盾的投射,一方面我们期待室内温水游泳
池或设备齐全的重训室,但是眼睁睁看着所剩无几的校地拿去办尾牙或布道大会却是难以
接受。
而这样的困境与落差,反映的是对运动空间的社会关系理解不足。如果试图用金钱流动来
量化呈现新体的收入支出,理所当然,也就看不见不同使用者、甚至非使用者间的关系。
收入支出无法反应代表队找不到练习场地的困境,无法反应学生社团被校外团体挤出去的
无奈,当然更无法看见那些从没进过新体的人们如何评述新体。新体的问题从来都不是钱
,校方不可能“放它倒”、做为稀缺的大型活动场地它不可能倒、做为台湾校园运动场馆
的指标更不可能放它倒。新体的问题,是我们从来没有搞清楚那些在运动空间内外运作的
社会关系。
(完整图文请见地理眼网站)
作者: zxcvbnm9426 (歇斯底里一匹狼)   2015-02-03 16:24:00
推!
作者: RRWANN (R1)   2015-02-03 17:21:00
大推运动地理学神人
作者: melancholy07 (雾雨)   2015-02-03 18:28:00
推好文
作者: RSChiang (键盘蒟蒻的RS)   2015-02-03 21:59:00
推好文
作者: IrisTiara (IrisTiara)   2015-02-04 14:41:00
作者: max71912618 (邱豪)   2015-02-05 00:1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