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rjc (ani)》之铭言:
: 台大办“男裙月” 女同学捐衣!相约比靓
: http://news.tvbs.com.tw/entry/556012 >>内有影片,里面有几个特别抢镜啊XDDD
: 天气越来越凉,女生穿裙子的人也会比较少,不过台大学生会,将在12月举办“台大男裙
: 月”,鼓励男同学穿裙子上课,活动消息一出,女学生反应很热烈,大方捐出裙子,试穿
: 过的男生说,没想到穿裙子超凉快,而这个活动希望能打破传统性别框架,大家都可以试
: 试不同服装。
“男生穿裙子”距离“打破性别框架”其实还有很远的距离。
因为只有“框架存在”也就是“男女有别”且“裙装做为判断标记”的时候,被判断为男
生的人穿上只属于女性的裙装才构成了框架的违反。
换句话说,如果本来并不存在框架,那也无从违反。
这也就是禅宗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由此可知,“违反”性别框架和“打破”性别框架其实有所差异--或者用更精确的字眼
,我们可以用“消除”来取代容易产生歧异的“打破”。
因为具象来说,我们“打破”实际的框架后,框架就被破坏也不复存在,可是回到“性别
框架”来看事情却不是这么简单。
所以这里就出现了非常有趣的问题,那就是想要“消除”框架到底该怎么做?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假使什么都不做,既已存在的框架并不会自行消失。
然而如果积极去“违反”那么产生的效果也只是“不要去想大象”的意识植入。
或许“性别框架”在经过违反和挑战后约束力会降低(违反框架的人们透过行动证明违反
框架并不会遭到任何处罚,以此降低了框架的规范能力)
可是问题在于,这消除的仅仅只是“服装做为判断标记”的效力,能够形成框架的标准还
有很多,而消除标准本身对于框架并不会形成任何的伤害。
(有板友推文指出,有些人希望的就是消除“服装做为判断标记”的效力本身,就这个目
的来说男裙月的活动确实有其效果,特此补充说明)
举例来说,这就和“反对核四”以及“反对核能”的差别,或者说“反对逼供做为死刑证
据”以及“反对死刑”的差别。
因此“男性穿着男裙”事实上并没有办法帮助框架的消除。
此外,换个角度来,当穿着裙装不再是判断性别的标准的时候,穿着裙装的动作也不再有
任何意义--结果只是要求我们从更细微的地方做为判断性别的标准,寻求更全面而有控
制力的侵犯。
从历史的角度看来,真正消除框架的做法是使“框架的成立失去可能性”,例如因为长期
通婚而难以分辨彼此最后终于消失的种族冲突的案例。
只是回到性别的议题,我们会发现逻辑可能的出路仅有:
A.人类成为无性别的生物
B.人类成为单性别的生物
C.人类成为可任意变性的生物
D.人类成为性别多样化以至于无法找到共通分类的生物
目前来说,我们选择了选项C,倡导多元性别的观念,区分心理性别、生理性别、先天性
别还有后天性别,可是这也仅仅只有八种可能,就我个人的浅薄判断不认为这会是条可行
的道路。
进一步来说,许多“跨性别者”其实并不要求框架的消除,相反地他们更积极的寻求“框
架的认同”,因为并不是主张“我不是男生也不是女生”。
--更多的时候他们想要的正是“是女生”或者“是男生”的认同。
因此与其说是消除性别框架,不如说是消除“先天的生理性别框架”
而在此前提下,与其举办男生穿着裙装的活动,不如发展变性手术才是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