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觉人文梦,赢得台大薄幸名
作者:简醇玮(学生)
上课钟声沉吟、低响了二十四声,流泄校园内各间教室,包括尚未盖起的人文大楼。窗外
学生已然归栖各间系馆,而我们中文系学生却因没有系馆,只能瑟缩在狭小的共同103教
室上课。不过这间教室目前只有学生们,因为授课教授都会固定迟到。这十五分钟内柯庆
明老师并非走在舟山路上慢赏旖旎春光,反而是在喧闹的行政大楼内振声疾呼,只盼为后
代莘莘学子抓到空中楼台一隅。这是我大二那年的现代小说课。
五年过去了,我从稚嫩的大学生移身至肃穆的研究生涯,只见他系系馆逐栋盖起,却始终
看不到人文大楼的动土仪式,徒余残留的片面想像,仿佛只要喊出“盖好人文大楼后…”
,一切疑难杂症便迎刃而解,但这华丽又苍凉的遐想什么时候才能脱离我们口中,找到一
个实际的座标点立身呢?
张小虹教授近日投书苹果〈五亿四拍卖大学校门口〉,疾斥葬送人文精神的黑箱会议,但
就一位学生而言,不管是黑箱还是灰箱,只希望赶快找到一处栖身之地,谁又明了古色古
香的三级古蹟内竟有三系挤身一起?遑论远在水源校区的人类、哲学二系,整日惶恐蔓延
璧癌的系馆,或许就在下一秒嘎然倒下了。
有一首情歌叫做〈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我觉得拿来比喻人文大楼更是贴切──“
输了你,赢了天际线又如何?”,人文精神固然是镶嵌在空间肌理内,但更重要的是,因
有居处其中的人们互动才有活化中性空间的动力。若是守住了虚渺的天际,却遗弃了甫立
地扎根的幼苗,相信张教授也不会肯认这种人文精神。
五年过去了,不知还有几个五年,才能见证“人文精神”与“人文大楼”妥协?希望那时
的台大天际仍如现在一般澄蓝湛远,而台大的文学院学生亦如现在一般不失想像的本真。
http://ppt.cc/pC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