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教务长庄荣辉表示,过去常发生学生选课“太甜”,专挑好过、给分
高的课,而不是真心想学习才选;或A系学生统统选B系的课来修,还有研究
生选的课和未来研究主题无关,浪费时间。大学生虽已自主,却常做出不成
熟的决定,选课只挑轻松、易拿高分的课,家长最后也是怪老师;这项决议
希望制造学生和导师见面的机会,提供学生学习及未来规画。”
先来讨论选课太凉太甜的问题。撇开必修和选修不说,从最常发生这种问题
的通识课来看,如果只有想选凉课的同学却没有这些课,今天又怎么会有这
些问题呢?台大的教师评鉴制度在淘汰不适任教师以及增进教学品质上真的
做到了这些努力吗?常听到的结果是学生申诉后,得到一封教务长表示:"教
授本人自我感觉良好”的信,从此没有下文。台大在监督教育品质上,难辞
其咎。
再来从需求面来说,身为一个学生,如果不是为了满足毕业门槛,毕业前一
定要修到18学分的指定通识,又有哪些学生真的愿意浪费自己宝贵的青春及
学费在这些对自己没有意义的课堂上?对那些无论如何都只想混毕业的同学
来说,这样的设计就会让他们更勤奋上课吗?而制造导师和学生见面的机会
,难道是要教授还要去搜寻哪些课又凉又甜、然后不准学生修吗
说说A系的同学统统选B系的课来修好了,这位同学看起来志向明确、相当清
楚自己需要什么,充其量犯的”错"不过就是高中选错了科系,而我们却因为
这个”错”而限制了他向外学习的权利,不是让他只能继续错下去吗?
在我接触的台大教授里,教授们都是很愿意提供学生帮助、指引,也很热心
提供自己的人脉、资源。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不密切,学生的确是要付很
大的责任。但导师依旧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里都是专家,我认为,若能提供学
生感兴趣领域完善、专业的咨询服务,会远比强迫学生和导师讨论一个不熟
悉的领域来的恰当。更何况台大还希望导师能借此否定同学的选课权利。
我认为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台大想要培养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跨领域的通才,增进学生多元思考的能力,这样的理念并没有不好。事实上
哈佛、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都占了毕业学分的25%-35%不等(芝大还算是研
究型大学)。学校能有自己的理念是好事,但不能在实行上打自己嘴巴。台大
要求学生修习18学分的通识教育时,却没有同时监督好通识教育的品质;教
务长认为A系学生统统选B系的课来修是浪费时间,却又说希望学生能懂得未
来规划和学习。台大真的清楚自己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吗?
从我们的教育,就可以发现台湾人面对问题的时候,常常看不到问题背后的
问题,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却不去质疑这样的制度是否合理。我深信台
大立意良善,也深爱这所学校,但许多问题不是”立意良善"四个字就能轻
松带过,而我也不认为这是一所自称世界百大的大学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