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际激荡 台湾社企校园内萌芽

楼主: wearytolove (夺真书生A.W.)   2014-09-23 05:09:16
http://money.udn.com/storypage.php?sub_id=6695&art_id=381998
国际激荡 台湾社企校园内萌芽
2014-09-23 联合报 记者/何定照、周美惠
从英美到台湾 社企种子撒下在英美,在台湾,大学校园已成培养社会创新、社企种子的
园地,强调跨领域及实作。图为史丹佛大学学生自由讨论,该校d.school(设计学院)已
是创新设计圣地。 记者杨万云/摄影
知名社企“拥抱(Embrace)”诞生于美国史丹佛大学“极端负担设计”课,创办“拥抱
”的台湾留学生陈姿谕至今感谢:“因为那堂课,才有机会跨领域和工程、环境科学、医
疗科技等科系学生合作,才能研发平价婴儿保温袋。”在欧美,大学已成培养社会创新、
社会企业种子的必要沃土。
在“拥抱”外,太阳能灯具公司d. light、千元洗衣机公司GiraDora、发明可边踢边储电
足球的“非特许游戏”公司等,也都来自各校工程、设计课。这些课程一开始就设定要学
生设计产品解决社会问题,实际做出产品,并大规模市场化。
台大 课程中诞生三社企
台湾大学社会系教授陈东升两年前接受学生的挑战:社会系在指出、批评社会问题后,要
怎么解决问题?他于是开设“社会经济组织的创新与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分组成立组织
,解决社会问题,并自负盈亏。
如今从课程中诞生三家社会企业,在校园外开枝散叶:共享空间“好伴”、鼓励都市农耕
的“飨耕”、推广粮食教育的“和和生活料理厅”。这是他对学生挑战的回应。
建立商业模式、接受市场考验,在校园之内就开始。
在台湾,大学社企教育分为两轴线:一从管理学出发,运用商业逻辑;一从社会学出发,
关心社会福利、强调互助的社区/社会经济。两种理路虽可互补,却少见理工、医学师生
参与。
台大创意创业学程主任李吉仁指出,缺乏科际整合的社企创新教育,使得许多学生虽有热
情,但缺乏技术,无法用产品解决问题。
跨领域研究 台湾还欠缺
“跨领域教育与研究,在台湾是弱势。”李吉仁指出,诸如史丹佛等课程强调商、工、设
计等学院合作,一方面是因校方鼓励,一方面也因许多参与者是资深教授,无升等压力。
而在台湾,教师考评讲究个人绩效及产出,合作者若越多,分配到的积点越少,让许多教
授对跨领域却步;再加上跨领域研究或教育,都须花长时间准备,又欠缺教学资源,造成
各学术社群各自林立。
创投不捧场 学生难创业
李吉仁指出,国内创投公司根本看不上学生团队,学生点子无以为继。他期待近来由产业
界成立、可支持三百队的一亿五千万元“台大钻石种子基金”,未来能有社企赢得;也希
望鼓励学生创业的“台大车库计画”,能有更多社企加入,让业师传承经验。
深耕社企多年的辅大,近年积极与国际连线。目前辅大已与同属耶稣会的圣塔克拉拉大学
科学、科技及社会中心签约,将引入该中心著名的社企育成机构“全球社会利益组织”(
GSBI),并与香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轮流举办培训,打造大中华区GSBI。
今年九月起,南台湾的中山大学开设社企学程,也向教育部提案通过“创新创业扎根计画
”,将在两年内培育十个创业团队及三家以上公司。
虽然产品攻进市场是不少社企梦想,台大社会系教授陈东升仍深信从商管角度外思考社企
的必要性,“这样分析路径比较深刻”。社企避免传统非营利组织靠政府补助或募捐造成
的自主性、稳定性问题。“社会系除了挑战体制做社运,也该培养做长期建设改革的人才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