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老庄是天上星星

楼主: xj6ru04m3 (龙の传人)   2011-03-31 14:43:05
老庄是天上星星  黄明坚
天上总有星星,
星星照亮道路。
在看不见路的地方,我们追随星星。
老庄是星星,在九万里的高空兀自闪耀,从那里看下来,人间事一清如水。
除了在地上走路找路,我们还可以飞翔。
飞翔到星星的家乡。
老子的祕密花园
人和书的因缘,有时是全然无法解释的。
一本书走进一个人的心坎中,仿佛是宿命,带着魔幻般的力量,叫人难以抵挡。
我很早就嗜读《老子》,大约是在开始读《论语》、《孟子》的同时,也可能更早些。
记忆中,小学五六年级,一面读琼瑶、读武侠、一面就读老子
并不是真的有学问,一大半只是好奇。
可能是在那时候埋下的种子,从懵懂无知到终生眷恋──我与老子的因缘。
读过很多书,可是床头柜的抽屉里,始终只有一本。
失意的时候读,得意的时候读。
挫折的时候读,欢喜的时候读。
总能把我心头的皱纹熨得服贴,也总能把我溢出的喜悦收拾干净。
一生可以只读一本书,从十岁读到一百岁。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一本床头书。
其实,尽管没有读过《老子》,可是在中国人的生活里,早已融入许多老子的思想。
我们平日常说的:“功成身退”、“大器晚成”、“知足”、“不争”、“无为而治”,
这些莫不是老子观念的菁华。
老子喜欢说反话、唱反调,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想法,到他手里,就像打太极拳一样,轻
轻一拨,全弹了回来。
然而,在一个积弊太深的世界上,我们却永远需要有大智慧的人,时时来点醒。
对浮华巧诈、贪财好利的人们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对宦海浮沉、心力交瘁的执迷者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对好勇斗狠、爱炫耀武力、自夸胆气豪壮的一群,则进一步言曰:“勇于敢则杀,勇于不
敢则活。”
面对学富五车、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学之士,则刺曰:“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我们一贯以为正确的看法,却常和老子背道而驰。
我们喜欢上位,老子却劝人:“处下。”
我们相信坚强者胜,老子却主张:“柔弱。”
我们东奔西跑,力求有所作为,老子却叫人:“清静。”
我们总希望出人头地,为民表率,老子却坦言自己:“不敢为天下先。”
这样的言语,对陷入尘世迷雾中的芸芸众生,真有如冷水浇头,顿觉清凉。而冷静之后,
思索其中道理,才恍然发现自己以往是多么不用脑筋,轻易的就接受了世俗的成见,以致
身处险境,脱困无计。
老子为我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
一个不与地平面等高的世界、一个似小实大、似无还有的美妙天地。
一个远离孔孟拘束的世界,这里不谈仁义、不论圣贤,只有自然与天道在此奔流。
他是一座秘密花园,只属于找到他的人。
随庄子逍遥游
以前不大敢读庄子。
因为他太聪明、太广大、太无边无际。
这样形容一个人,似乎不顶妥当。好像不是在说人,而是在描写天空、大海、宇宙。
那就是庄子,是天空、大海、宇宙,甚至浩瀚星河。
如今年长些,懂得喜欢庄子。
是因为走遍世路,阅尽世事,看人间已不觉稀奇,反倒重新回头,凝望平凡不语的海与天
,才明白无穷无尽的宇宙,是唯一的永恒。
然后知道,其实我们从未被綑绑,我们一直是自由的,像庄子口中的大鹏鸟,“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用几千里长的背脊,奋起飞翔,张开的翅
膀犹如垂天云彩。
我们是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拍打水花,溅起三千里高,乘风直上
,一去九万里。
树上的知了和斑鸠看了好笑,牠们说:“我飞到树枝上就行了,何必一飞九万里呢?”
庄子骂小鸟说:“你们知道什么呢!小鸟如何能了解大鹏的心思。”
庄子是个爱讲故事,又十分会讲故事的人。
他把故事带到夸大、荒诞、无以名状的境界,迫使我们反观己身所处的现实,发现它的狭
小、侷促和伧俗。坐在大鹏鸟的背上,负风而行,冲天九万里,你还有什么想不通呢?你
还能和那些跳上跳下、吱吱喳喳的小鸟计较吗?
批评者说庄子“通于天而昧于人”。
其实一个人如果能通于天,自然会无视于人。而所谓人间治乱的学问,也无须挂记心上。
钟鼎山林,各有天性。
庄子是遁迹山林之人,不适合做朝官、求利禄、察言观色、小心翼翼过日子。
楚王想请庄子做宰相,庄子笑着遣回使者,告诉他:“你没看过祭祀用的牛吗?喂他吃了
几年饱饭,给牠穿上锦绣的衣服,最后把牠宰杀了,摆在祭坛上。我与其做一头死牛,不
如做一只活的乌龟,在泥泞里游戏。不受国君的约束,不被人利用,这样才是真快活呢!

宁愿做乌龟,自由自在,爬来爬去,这是庄子的天性。
可以高飞如大鹏鸟,也可以钻地像小乌龟,庄子早已不受人世的局限,化身成鸟兽虫鱼,
日月星辰,出入六合,游乎九州。
读《庄子》,有凌空飞翔之乐。
随着他的故事走,我们会遇见朝生暮死的菌、千年不悔的龟、吸风饮露的神人、五石大的
葫芦、七百岁的彭祖,还有猿猴、蜈蚣、泥鳅、麋鹿,更甭提翩翩蝴蝶来入梦!
一个故事是一个惊叹号。
随着庄子走,我们才第一次看见这奇幻人间。
奇幻人间,逍遥游。
不读《庄子》,无以逍遥。

  一九九七年夏,闲居无事,偶然兴起翻译《庄子》的念头。
  随手试作了一两小段,这才赫然发觉古文今译倒是始料未及的一项艰钜工程。好在自
己以往读《庄子》不甚用心,如今逐字逐句推敲,正是重温经典的大好机会。
  夏日酷热,无处玩耍,每天在书桌前坐定八小时,和庄子笔砚相亲,久而久之,倒也
磨出了感情。黄昏收工之时,不仅不觉得疲累,反而因为促膝常谈,大有斩获,心情豁然
开朗,胸中长满了莫名的喜悦。
  熬过了闷人的夏季、清爽的秋日,一直到第二年冬天,三十三篇终于脱稿。
  向来很感慨现代人都不爱读古书,每回推荐《老子》、《庄子》给朋友们,总听到他
们客气而冷淡地回答:“那些都是文言文,恐怕很难懂喔!”
  有没有可能略过文言文,只读白话呢?我起初这么想。像读一篇散文,像读一本平易
近人的哲学著作,让从来不曾接触过老庄的朋友们,可以随手翻阅一个故事、细品一段哲
思。
  也不仅仅是一字一句去翻译古籍。
  老庄的趣味,在于它是哲学、是文学,更是美学。思想之外,还有文字的灵动,还有
美的活泼生机。
  我用提笔写作的心情,去重新传述流传了二千多年的伟大经典。心中所拥有的指示一
个简单的愿望:希望在迈入二千年的崭新时刻,用最古老的智慧,点亮一个新世纪。
延伸参考
《老子译本》 黄明坚 立绪出版社
《庄子解读》 黄明坚 立绪出版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