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有关中国史二

楼主: ZYQ (发潜德之幽光)   2009-03-06 11:40:49
看到西太后登场时感到很熟悉,果然是连续剧《走向共和》演慈禧、
贯串2/3剧情的吕中女士(好“中”性的名字……):
http://www2.sdnews.com.cn/news/yule/2005-6/14_4266.html
很少看对岸剧的同学们(其实我也不常)也许会不习惯一些用语,如
“您(给)瞅瞅”“我瞅瞅”(瞅音丑),其实也就只是“您瞧瞧”
“我看看”的意思。
推 monkey0402 :《定军山》感觉是部伪记录片 03/05 01:34
推 monkey0402 :伪纪录片的定义,可参考: 03/05 01:38
→ monkey0402 :http://dwz.tw/8poc 03/05 01:39
→ monkey0402 :所以...《定军山》的影片性质 是很类似于伪记录片 03/05 01:41
看这部电影的前夜,自己正巧读了《史学导论》(空大版)里同様是
周梁楷老师执笔的第13章〈影视史学与历史文化〉,所以在观影时,
脑中浮现的是与猴儿或许也类似的感受。只是自己才刚刚接触,应该
没有你的认知来得深刻。现在恰好提出这个方向,一方面令人惊艳,
晚上也可带该书过去分享。周老师为已故的逯耀东教授之高足,辈分
不低,而是国内大力提倡影视史学的代表,相信体会良深,应很值得
大家一读的。
该章第一节讨论《返乡第二春》《谁杀了甘迺迪》两部影片,第二节
则集中讨论《辛德勒的名单》。其中对于《谁杀了甘迺迪》的描述,
或许更接近猴儿提到的“伪记录片”,因为该片不仅穿插了真的纪录
片段,还穿插了以黑白且模糊方式呈现的假纪录片段。相反的《返乡
第二春》述说的是宗教战争时代的故事,几可乱真的感觉就不会这么
强烈,毕竟不至于会让观众误以为是当时当场拍摄所得。这部《返乡
第二春》,应该就是秦老师欧美当代史学史课期末作业读本《马丹‧
盖赫返乡记》所改编的电影,所以值得认识一下;加上这部电影在对
史事新诠时更强调了女性的主体性,相信很能提供与李贞德老师交流
心得所用(应早已看过,或至少也披阅过《马丹‧盖赫返乡记》),
何况李老师对古代欧洲女性史也颇有心得。
顺带一提,“伪纪录片”这个中文的名词翻译,我乍看之下,觉得比
"mockumentary"似有更强的价值判断在内?查了一下"mock"的意思,
主要的含意有二,一是模拟,如模拟考mock exams(或迳称mocks);
一是嘲弄。而“伪”纪录片一词却更带有作伪、伪造(fake)意味,
假使译作“拟纪录片”也许是较为中性的翻译?但总之mockumentary
比起“伪纪录片”较无负面意义,或者说它更强调的负面情绪是在于
嘲弄、讽刺,而非伪造?当然我对此一剧种以及英文本身都不道地,
只是提供一些较直观的感受也供斧正。其实主要想提出的只是凡事常
兼有消极性质与积极意义,对一部作品做消极解读时的“伪记录片”
与提出其积极性格时的“影视历史/史学”,或许也只是一线之隔。
什么是影视史学(historiophoty)?在海登‧怀特(《史家的诞生》
所介绍第二位史家)的定义,是:
   以视觉的影像和影片的论述,传达历史及我们对历史的见解。
(转引自周梁楷《历史学的思维》,台北,正中书局,1993,页33。
 是梁老师史导课第一单元推荐书目之一,但我也是到今天才借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