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文诺贝尔奖”美誉 余英时、弗兰克林获克鲁格奖

楼主: estranged (estranged)   2006-11-17 03:23:19
2006.11.16  中国时报
有“人文诺贝尔奖”美誉 余英时、弗兰克林获克鲁格奖 http://0rz.tw/7c231
杨明暐/综合报导
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十五日与美国非裔历史学家约翰.霍普
.弗兰克林(John Hope Franklin)共同获得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有“人文诺贝尔奖”之
称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两人将平分一百万美元奖金。
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詹姆士.毕灵顿博士宣布余英时获奖时,盛赞他学识非常渊博,
而他在中国历史、思想和文化所作的研究,以及对人性所作的广泛深入探索,其影响已跨
越许多学科和时空领域。
曾任美三所大学全职教授
一位学者评论余英时获奖这件事时说,余英时能被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三所大学选
为全职教授,这份殊荣已足以证明其崇高地位。然而要谈及他的终身成就,他的学识远比
这类生涯方面的成功来得更重要。
现年七十六岁的余英时,祖籍安徽潜山,一九三○年一月廿二日生于天津,燕京大学
肄业,香港新亚学院第一届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师从国学大师钱穆和当代
汉学泰斗杨联升。
余英时历任美国密西根大学副教授,哈佛大学教授,香港新亚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
校长,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现为普林斯顿大学校聘讲座教授。一九九○年代初他还获
邀出任康乃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
同侪誉为当代最伟大中国史家
余英时著书逾卅部,其内容涵盖范围超过两千年,重要作品包括:《从价值系统看中
国文化的现代意义》、《史学与传统》(以上为时报出版)、《历史与思想》、《中国思
想传统的现代诠释》、《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等,最近的作品,为二○○三年出
版的《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
同侪形容余英时是“我们这个世代最伟大的中国历史学家”,“在当代以中文创作的
历史学家中,其作品最广为流传”。他是同时在中美两个世界工作的知识分子当中,最具
影响力的一位。
在得知自己获奖后,余英时说他还不知道要如何运用奖金,仅开玩笑表示“有一部分
要缴税吧”。
和余英时一同获奖的弗兰克林,现年九十一岁,曾任美国历史协会会长,现为杜克大
学荣誉退休教授。本身为非裔的弗兰克林,对非裔美国人的历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
“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在电视大亨约翰.克鲁格(
JohnW. Kluge)资助下于二○○三年设立的,其目的在“弥补诺贝尔奖之不足”(诺贝尔
奖没有人文奖)。
下月初赴美国会图书馆领奖
克鲁格奖授奖对象不分国籍和语言,只要在人文研究范畴,包括哲学、历史、人类学
等,做出重大和深远的贡献,即有机会获奖。二○○三年第一届克鲁格奖颁给了波兰哲学
家科拉柯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二○○四年是由耶鲁大学历史学家帕利坎(
Jaroslav Pelikan)和法国哲学家里克尔(Paul Ricoeur)获奖。去年则没有获奖人。
本届克鲁格奖的得奖人遴选工作从今年春季展开,国会图书馆邀集馆内外学者从两千
多位人选逐一过滤。十月,国会图书馆馆长召集一个由知名学者组成的小组,就最后九名
入围人选进行讨论,再由馆长亲自决定谁能得奖。余英时和弗兰克林两人将在十二月五日
前往国会图书馆领奖。
==============================================================================
2006.11.16  中国时报
王汎森:他得奖完全实至名归 http://0rz.tw/0f23v
朱立群/台北报导
“余英时是纯正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也是韦伯所说的,以学术为一生志业的知识分
子”,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王汎森昨日如此形容他的老师。他认为,余英时的
自由主义信仰背后,有着根深柢固的人文主义传统,对人的根本主体性有着无可妥协的尊
重。
中研院士余英时获得克鲁格奖,王汎森说,余英时对人的根本主体性无可妥协的尊重
,反映在他面对极权政权时的态度。他记得,一九八九年大陆发生六四天安门事件,民运
人士流亡异乡,当时在美国普林斯敦大学任教的余英时四处奔走、出钱出力,协助柴玲、
刘宾雁等大陆民运领袖;也因为中共政权在“六四”上展现的暴政,余英时当时发誓,不
再踏上中国大陆土地一步。
虽然长年在美,但余英时对台湾的关心没有少过。王汎森说,九六年台海飞弹危机发
生,台湾岛内动荡不安,当时余英时忧心如焚,立刻越洋传真文章回台,希望台湾民众沉
稳度过难关。
王汎森说,余英时的自由主义不是“唱高调”的自由主义,它有着深厚的中国儒家与
西方启蒙思想的人文主义传统在背后做为支撑。
余英时的人文主义关怀来自他厚实的学术底蕴。王汎森说,余英时是一位伟大的史儒
,二十年前曾被日本学术院院士岛田虔次尊称为“二十世纪后五十年中国最杰出的历史学
家”。他中西学术兼治,虽自谦对唐代思想史涉猎甚浅,但进行中的著作《唐代的文人与
高僧》已被华人世界学者引颈企盼。
虽然已届七十六岁退休年龄,但余英时的学术能量依然旺盛,洞见仍旧犀利。王汎森
说,余英时常开玩笑表示,“本钱不多了,投资要很谨慎”,因此专注读书、写作。“韦
伯说,学术作为一种志业,余英时就是这样的典型,得到克鲁格奖是实至名归”,王汎森
说。
==============================================================================
余英时清晨在美国接到本电话道贺时谦虚表示:“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
于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整体学门。”
他举今年获奖为例,“中文学术论著的写作已日渐受国际重视,国内学者不应枉自
菲薄,年轻一代很有希望。”
2006.11.16 中国时报
朱立群/台北报导 http://0rz.tw/1824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