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1031 方中柔 货币银行学 期中考

楼主: jennychuli (神游自然)   2014-11-23 11:51:23
课程名称: 货币银行学
课程性质:
课程范围:
开课教师: 方中柔
开课学院: 社科院
开课系级: 经济系
考试日期(年月日):
考试时限(Mins): 2hr
附注:
试题本文:
(一)选择题(一题2分,共30分)
1.下列那一种叙述是错误的:
(A)货币购买力的高低与物价水准成反比
(B)在其他情况不变下,若物价水准上涨一倍,则货币的价值下跌一半
(C)“普遍接受性”是一物能成为货币的必要且是最重要的条件
(D)存款货币包括定期存款
(E)准货币包括外汇存款
2.下列有关凯因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叙述,何者是错误的:
(A)人们持有货币有三大动机:交易、预防与投机
(B)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因为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
(C)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与所得成正相关
(D)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成正相关
(E)凯因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题提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3.工人对自己的劳动品质比雇主清楚,在就业市场会产生何种问题?
(A)道德风险
(B)结构性失业
(C)摩擦性失业
(D)逆选择
(E)罢工问题
4.张三从邮局提领10万元现金,存入其在银行的活期储蓄存款帐户时,对
M1A、M1B及M2之立即影响为?
(A)M2增加而M1A减少
(B)M2增加而M1B减少
(C)M2减少而M1A增加
(D)M2不变而M1B增加
(E)M2不变而M1A增加
5.下列对“影子银行”(shadow banks)的叙述,何者是错误的?
(A)具备“资金中介”功能
(B)资金的来源与运用具“以长支短”性质
(C)高财务杠杆
(D)较少受到监理
(E)资金来源偏重短期,资金运用偏重长期
6.日本中央银行2013年初宣布采取“通货膨胀目标机制”,用极度宽松货
币政策,期能摆脱通货紧缩阴霾,假设实施该机制后,使得预期通货膨
胀率上升为2%,在名目利率不变下,请问实质利率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上下波动不定
(E)以上皆非
7.所谓风险承担(risk bearing),是指经由制度上的安排,由交易双方以
外的第三人或政府,来承担交易对手的何种风险:
(A)信用风险
(B)市场风险
(C)法规风险
(D)操作风险
(E)汇率风险
8.下列何者属于“道德风险”行为?
(A)身体不健康者较可能购买健康保险
(B)泡水车的卖方愿意用较低价格出售他的问题车
(C)有投保车损险的驾驶人开车较为鲁莽
(D)信用不佳者愿意以较高利率借款
(E)高生产力的公务员倾向离开,低生产力的公务员倾向留任
9.下列有关集中市场与店头市场的比较,何者是错误的:
(A)前者交易“标准化”商品,而后者交易“非标准化”商品
(B)前者流动性通常较低,而后者流动性通常较高
(C)前者交易价格较透明,而后者交易价格较不透明
(D)前者规范较为严格,而后者规范较为松散
(E)前者交易采集中竞价,而后者交易采议价或集中竞价
10.根据可贷资金理论,影响可贷资金需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财富
(B)预期通货膨胀率
(C)物价水准
(D)预期利率
(E)债券相对风险
11.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对“可贷资金市场”的影响为:
(A)可贷资金的需求增加、可贷资金的供给减少
(B)可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增加
(C)可贷资金的需求减少、可贷资金的供给增加
(D)可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减少
(E)可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不变
12.下列何者为资金需求者透过“间接金融”取得资金?
(A)透过货币市场发行票券取得资金
(B)透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取得资金
(C)透过向中央银行融资取得资金
(D)透过股票上市取得资金
(E)透过金融中介机构取得资金
13.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总计数的“M1A”包括哪些项目?
(A)通货净额+支票存款
(B)通货净额+支票存款+活期存款
(C)通货净额+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D)通货净额+支票存款+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
(E)通货净额+支票存款+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准货币
14.下列有关保险公司的叙述,何者正确?
(A)保险公司属于存款货币机构
(B)保险公司属于投资中介机构
(C)保险公司资金可用于放款、投资有价证券及不动产
(D)保险公司可发行受益凭证吸收资金
(E)通常,人寿保险公司较产物保险公司在资产持有上,有较高的流动性
15.金融市场依有价证券的请求权先后来分类,可分为:
(A)债权市场与股权市场
(B)初级市场与次级市场
(C)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
(D)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
(E)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二)名词解释(一题5分,共30分)
1.法偿货币
2.集中市场
3.期间中介
4.逆选择
5.时间偏好说
6.所得效果
(三)问答题(一题10分,共40分)
1.金融市场依不同的标准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试举出二种分类方式,
并说明它的意义? (10%)
2.(1)何谓“地下金融”? (5%)
(2)试说明“地下金融”存在的原因。 (5%)
3.试以凯因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来分析下列各项因素变动时,对均衡
利率的影响。
(1)所得增加 (3%)
(2)物价水准下降 (3%)
(3)货币供给增加 (4%)
4.由于借款人与放款人之间的资讯不对称,将会引发哪二种问题?请详
细说明之。 (1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