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我丢了饭碗~中国时报员工抗争纪录 …

楼主: dragoncat (奇妙新世界)   2005-06-04 19:31:18
※ [本文转录自 NCCU04_MJOUR 看板]
作者: dragoncat (资深团员) 看板: NCCU04_MJOUR
标题: 《那一天,我丢了饭碗~中国时报员工抗争纪录 …
时间: Sat Jun 4 19:29:51 2005
※ [本文转录自 So-Films 看板]
作者: dragoncat (资深团员) 看板: So-Films
标题: 《那一天,我丢了饭碗~中国时报员工抗争纪录片》
时间: Tue May 31 21:50:04 2005
=============================================================================
台大社影展之纪录片周记 >> PTT:so-films
=============================================================================


‘那一天,我丢了饭碗’
~中国时报中南编辑部员工抗争纪录片

《校园放映消息》
时 间:94年6月5日(星期日) 放映:13:30~14:40 映后座谈:14:45
地 点:台大第一学生活动中心107室
与谈人:罗英银 中编自救会发言人
苏雅婷 中时工会总干事
《影片介绍》
90年6月1日晚上六点,中国时报高雄及台中两个编辑部的员工照例到办公室上班,
却发现没有工作可做,当晚台北总社派出高阶主管到高雄及台中两地宣达裁员指示,一
百多名员工错愕惊惶,半年前报社总经理才信誓旦旦保证“在位一天,绝不裁员”,此
时员工才知受骗上当,于是开始组织自救会,结合中国时报产业工会,争取恢复在地工
作权。
这是台湾白领劳工抗争最久的战役,中南编辑部原本号称报社内最年轻、最有效率
却最廉价的“莒光连队”一样被裁。中国时报领导团队的经营决策错误,却断送员工的
生计为代价…
《导演感言》
有工作的人说:薪水结构可以均分成三等份,一份是被老板骂的“遮羞费”,一份
是对客户陪笑的“坐台费”,另一份则是加班“卖肝”赚的钱。
失去工作的人说:不会再有好老板了,赚钱的时候都赚进老板的口袋里,不赚钱的
时候就拿员工开刀,工作只求养家活口,成就感已经不重要了。
工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努力工作为的是什么?工作权是老板的赏赐还是劳工的基
本权利?
《那一天,我丢了饭碗》里的这群人,曾经是老板夸赞的“莒光连队”,曾经是“一
人抵三人用”的生力军;这群人,学历高,年纪轻,以工作为荣,以报社为荣,以为自
己的人生可以按部就班、步步高升,以为自己是站在“适者生存”的那一边,可是一夕
之间,这群人的生计、人生的蓝图全走了样。这群人错信了老板的承诺,正值盛年之际
,成了失业劳工。
工作权这件事,对这群人不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声嘶力竭、四处奔波争取的基本
人权。因为这个抗争的过程,这群人切身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位置”,
重新面对自己看待社会的方式,重新审视工作对一个人的意义。
(廖德明 本片导演、中编抗争当事人)
《抗争当事人感言》
中国时报带给我们的伤害,是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也唯有受过伤的人才能体
会个中滋味,时空的转换不能抹灭留下的记忆,外人眼里,那不过是一个无关痛痒的伤
疤。只是受伤的人愈来愈多,为非作歹的人却永远逍遥法外,那种感伤无所不在…
(中编自救会阿华)
被裁员,不是我的错,有些劳工不知道,没有人告诉他。
抗争,是为了要面对心里的那个自我。我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要对心里的那个自
我有一个交代。当我交待完之后,人生还是要往前走…
(中编自救会发言人罗英银)
当我变成受害者之后,我开始面对自己以前的自私和冷漠,以前我是既得利益者,
认为只要守得住我自己那一块,就永保安康。抗争,就是你被丢出很安逸的环境,看到
真实的社会,看到你与他们的相互连结。抗争之后,我觉得,如果你不愿意面对问题的
话,这些问题有一天还是会找上门来。
(南编自救会发言人林雅惠)
《看过本片的人的真心推荐》
“日铁十五年”那一片,感动人的不是抗争,而是眷属的答话。本片感动我的也不
是抗争,而是当事人的对话,这才是血才是肉…
(高雄市产业总工会理事长吴清滨)
一般受雇者总是在被“斩鸡头”的那一刻,才会觉悟到自己身为劳工的弱势。年轻
、学历高、能力强、一人抵三人用,也抵不过老板的一个政策。一般劳工不知死活,所
以各自为利,保护自己,不管别人,工人力量才会一一被瓦解。这部片给我们活生生的
教训,是很好的受雇者教育片。
(中时工会常务监事杨俊华)
我很想看,但是又不敢看,因为一看就会“看到自己”。劳工都想靠天保佑“失业
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其实,越敢面对,可能就活得越久;越不敢面对,可能活得不
大久,因为自己的心会矛盾、会碎掉,不知为谁而活、为谁而战。
(台塑重工工会常务理事李鸿章)
影片中最让人感动的是,这群朋友在抗争过程中对劳动意识与能量的体认,以及在
转换跑道后,更能贴近其它的劳动者实际生活,感同身受的了解社会大众的一般处境,
这是以往往高高在上的新闻工作人员所没有的宝贵经验与反思。
(媒体改造学社管中祥)
这部纪录片,在几个意义上都具有启发性:白领文字工作者,被迫面对并觉醒于自
己身为“劳工”的冷酷现实;政治与媒体统治阶级相互帮衬的主流社会权力结构;以及
,纪录片对人的主体意识之建立与自我赋权、培力茁壮所能产生的作用。
(政大广电系讲师郭力昕)
《本片延伸资料网址》
那一天,我丢了饭碗部落格(http://blog.yam.com/miquel/)
北市产总网站工人火大专题(http://www.cttu.org.tw)
《放映本片及相关联系》
请洽中时工会:2302-9004 传真:2302-4844
连络人:苏雅婷 e-mail: q0997027@ms15.hinet.net
社影展:刘德豪 e-mail: hao98@hotmail.com
※ 编辑: dragoncat 来自: 140.112.211.80 (05/31 22:17)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