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坛】政大全英语授课的弦外之音

楼主: ccdog74 (夜久)   2016-03-21 21:55:15
文 / 周平(南华大学副教授)
顷闻,为因应国际化浪潮,政大人事室发文指出,依人才会决议:“新进教师每学期
需授ETC (English Taught Course)课程,各院应与国合处规划ETC课程数,并由教务处
协助提供英语授课课程科目数。由于一年有2个学期,新进教师须授2门课程。”对此,
笔者愿以曾担任敝校国际长,并年年开授全英语课程之亲身体验,提出反思。
在讨论此现象前,笔者先征引海德格的洞见,作为批判的问题视野。“词语,就像雕
刻家手上的锉刀,可以创造不曾存在的事物,而非仅仅描述已存在者。当人在言说时,不
但宣示了事物的存在,更揭露了人自己的存在姿态。”依此延伸,我们可以深入地检视政
大强制性全英语课程所蕴藏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首先,从校内权力网络来看。政大教授黄厚铭即痛陈,强制新进教师全英语授课的隐
藏性脚本,似是校长或行政力量的权力意志之贯彻。否则非属校内正式组织的“人才会议
”焉能执意推行?换言之,因应国际化浪潮的英语化教育,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而需追
问,拿着凿子(英语)的雕刻家是谁?所图为何?
其次,从国内二十多年来盲目依循的新管理主义所衍生的资源分配网络来看。为达目
的不择手段的功利主义成了大学唯一的伦理准则。为竞逐教育部的竞争型奖补助款,各校
被迫阳奉阴违地顺从教育部代理人所订定的量化绩效评量、关键表现指标(KPI)或评
鉴效标,以便巧取政府补助款。因此,国际化指标(全英语课程的授课人数尤然)成了争
取经济资源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因此,只有帐面上数字好看,实质教学上的困顿和挫
败,无人闻问。
从世界体系的权力关系来看,处于半边陲地位的台湾,面对核心国家(美国)时,总是
有自我殖民化的奴性倾向。长期以来,台湾的大学义无反顾地把国际化和英美化或英语化
划上等号。全面地以英美的学术指标来打造自己的体质。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但使
得本国大学的研究和教学在世界体系中,表现得乏善可陈,更断送了学术本土化和引领本
地社会发展的契机。
从招收国际学生的角度来看,台湾企图模仿美国大学校园的多元文化盛况,却浑然不
知在国际政治经济体制和历史机缘中,美国大学的高度国际化,是后进国无法复制的例外
状态。台湾非国际优秀学生的首选,为了充国际生人数,导致各校降格以求、削价竞争。
结果,良莠不齐、滥竽充数的国际学生成了大部分大学的梦靥。从台湾长期的英语教育隐
藏性课程来看,英语在台湾实质成为复制阶级两极化的工具和滋养崇洋媚外的温床,其效
果远大于作为学习的工具。这是普遍的现象,各校差异并不显著。
如今在教学现场,各校设计的全英文课程,或专开给国际学生,或本外生混班开课,
大多状况连连、层出不穷。为了提高理解的程度,笔者的全英文课程只得阳奉阴违,以双
语交错的方式授课。
根据以上,笔者认为政大校方强制新进教师开授全英语课程的企图,势必达不到实效
,但却会衍生其他隐藏性的恶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