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同侪审查造假如何腐化科学诚信?

楼主: EnagoTW (Enago)   2014-12-01 12:46:04
部落格好读版
http://ppt.cc/uGLH
从2014年初日本学者干细胞论文数据造假,到前所未闻的学术丑闻,60篇论文大规模从JVC国际期刊撤回,前者修改数据通过同侪审查反映审查的疏失,后者钻期刊审查漏洞自写自审体现了机制的不健全,尤其在同侪审查进入了电子时代,期刊监管和政策还尚未成熟,科学领域像是打地鼠一样,层出不穷的边找问题边打补丁。
其实,学术论文中的错误,不是滔天大罪,无直接刑责,甚至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过程,同侪审查制度的初衷也是建立于学者专家间、健康且科学的辩论与切磋之上。但这些错误,并不是毫无代价的,一个公共科学相关的研究论文出现重大错误,可能导致纳税人和科研基金浪费在不必要的政策制定上;又或者,生物医学相关的论文出现重大错误,那就是性命攸关的情况了。
回到同侪审查机制作为期刊出版筛选的功能,抛开造假与学术不端不谈,必须要纠正一个错误的却也最常见的观念─── 一篇学术论文经过同侪审查即代表了文章所表述内容的正确科学性。取而代之的真相,是承认一篇通过三到四位同侪审查过的文章,即便是出版了,也只是没有重大错误罢了,而这相对于科学应有的严谨是多么低的门槛,又,这反应了诚信之于科学研究如同老根之于参天大树,一旦没了根基也就无所谓发展。当最低标准和最后底线都轻易被跨过,无诚信的科学标准为何?科学伦理还剩什么?
部落格好读版
http://ppt.cc/uGLH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