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破除拖拉症心态转化成高生产力

楼主: EnagoTW (Enago)   2014-11-13 11:40:26
部落格好读版
http://ppt.cc/62uy
做事不要拖,今日事今日毕,这道理像是常识一般的浅显易懂,那为何这类的拖拉症状却还是层出不穷?甚至有研究显示,约有近四分之一的成人患有慢性拖拉,并且在学术研究领域中不分性别、不分专业、不分学术年龄都有拖拉症的情况(见图)。尤其是进入学术研究阶段,常见研究人员周一周日不分天、白天夜晚不离岗,自我安慰于身体力行的敬业,可是实际工作时数和效率却是极其低。
心态一:我只是看一眼邮件/脸书/别人在做什么,只要一分钟
如果面对这类情况,最根本是要对自己诚实!承认其实一定会浪费不止一分钟,并且要能认知分心后,转换回到工作状态的时间是15分钟起跳,也就是说,每一次你认为是只要一分钟的事情,往往会拖延你至少二十分钟至几个小时不等。
心态二:离截止日期越近,我的效率越高
仰仗压力和严重后果迫在眉睫而赶工,有人认为这是利用了肾上腺素分泌来更有效率的工作,然而研究早已证明,拖拉症赶工的最终成果有了效率就牺牲了品质(见图),并且所谓的肾上腺素其实只是任务完成时的如释重负感,并非真有其事,过程中还可能加量不加价的回馈你:免疫功能失调、肠胃道疾病、心脏血管疾病…等等。
心态三:只要最终还是能达成任务,有何不可?
当然可以,如果你是独自工作、独自居住、不与人来往,并且不在乎自身身心健康。为什么?
若你与他人合作研究项目,则你的同事要承担额外的压力;若有家人共同居住,赶工时的焦躁和作息稳乱会第一时间传递出去;拖拉患者一般精神压力相对较高、疾病比例就高,不仅仅拖拉工作,拖迟检查和治疗的时间的比例也高….
心态四:等我做好万全准备(洗好澡、做好计画、吃完饭、开完会)我就会开始做了!
拖拉症的根源常来自于有意识或是无意识的害怕失败、对未来的未知情况过多的担忧和衡量,甚至是较极端的完美主义。前期的拖延、处理无关紧要的杂务会产生短暂压力减轻的错觉,其实根本解决方法是每次小批量的处理要做的事,且不要过多思考后果,减少担心时耗费的时间成本。
拖拉症不是一天造成的,解决方式也不会是速效解药,但解铃还需系铃人,有意识的、自主的开始调整吧…不然后果可能比你想像的严重喔。
部落格好读版
http://ppt.cc/62uy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