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絮] 导致77被交易的真实原因-2

楼主: azlbf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   2025-04-22 11:43:46
Firings, 'cheerleader energy' and lost trust: What really led to the Luka Doncic trade
炒鱿鱼、须与委蛇的装熟、逝去的信任:真正导致Luka被交易的原因
作者:Tim MacMahon
Part2
(同样不在贴原文了)
丑闻爆发:Lively伤势处理风波
2025年1月20日,年仅21岁、被视为未来建队基石的中锋Dereck Lively II,因右脚踝扭伤,被列为比赛“出战成疑”;他在这之前已经缺席了两场比赛。在Keith Belton的监督下,Lively进行了一场强度极高的伤后恢复训练,但当晚最终仍未上场。
按照原订计画,Lively应该在两天后主场对阵明尼苏达灰狼时复出。然而,Johann Bilsborough对Lively的状况感到担忧,主动安排他进行CT扫描。
结果发现,Lively的右脚踝其实有应力性骨折,最终导致他休养了两个半月。
当时有球队内部人士直言:“这种事有人应该被炒鱿鱼!”
而多位队内人士认为,这起事件只是球队健康与表现部门更大问题的冰山一角。
不过,Harrison在本周二受访时,却把这件事描述为:“我们医疗团队实力坚强的证明。”
据消息指出,Lively阵营对于Bilsborough在恢复与复健过程中提供的沟通与配合态度感到满意。Harrison进一步说明:“这其实展现了我们医疗团队的专业水准。他原本已经被批准可以上场,但因为症状有异,我们的医疗团队觉得不对劲,坚持再做检查,结果才发现骨折,避免了更严重的灾难性受伤。你们可以用负面角度解读,但事实上这是一件正面的事情。虽然当时技术上他可以打,但团队觉得不放心,所以阻止了他出赛,并及时重新检查。”
然而,根据超过10位队内人士透露,这起事件也直接引爆了Bilsborough与Belton之间激烈冲突。冲突从训练设施的治疗室开始,一路吵到健身房,场面一度失控。
ESPN向独行侠公关部门询问此事,但Harrison没有回应任何关于健康与表现部门的问题,球队方面也拒绝让Bilsborough或Belton出面说明。
一位目睹当时监视器画面的内部人士形容:“没动手打起来,但真的吵得非常激烈。”
另一位球队消息人士则说:“这场爆发,早就酝酿很久了。”
(Belton不用滚蛋真的很屌)
内部失控:从笑里藏刀到全面冲突
(啦啦队能量就是指职业的热情与微笑)
这场内部摩擦已经酝酿了好几个月。Harrison制造了这种尴尬的氛围,因为他在聘请Bilsborough之前,就先答应雇用Belton,尽管Bilsborough才是这个部门的主管。
据消息人士透露,Bilsborough对Belton的专业能力根本不屑一顾。
一位球队内部人士说:“他只是一个被包装过的啦啦队长而已。但很明显,Nico就是想要这种啦啦队式的能量。”
根据全国体能教练协会(NSCA)数据库的纪录,Belton并没有取得NBA体能教练依《劳资协议》第22条所要求的认证。依规定,担任NBA体能教练的个人,必须在取得NSCA认证后拥有至少三年的相关工作经验。
NBA发言人表示,联盟知道Belton缺乏必要认证,但暂时接受了他从大学体能教练协会(CSCCA)取得的证书,条件是他必须在赛季结束后立即补齐NSCA认证。Belton在UCLA任职时的官方简介提到,他曾获得该考试实作项目的“Stucky奖”。
不过,部分Belton的批评者形容他,“更像是一个私人健身教练,而不是现代NBA标准要求的‘身体工程师’”。
一位球队内部人士说:“Johann在自己部门里其实有点被绑手绑脚。Belton的职位应该是训练球员、统合部门哲学、让整个团队以一致的方式工作,但Belton什么都不是。而且,从第一天起,这两人就开始互看不顺眼,最终导致了那场大爆发。他整年都完全不尊重Johann,根本没有任何合作。他要不是冷冰冰地拒绝配合,就是故意做一些超蠢的事情给球员看,只为了气Johann。这太糟了。而且你不能这样搞,不然一定会把球员置于更高的受伤风险之中。”
“缺乏经验与内斗:医疗团队持续恶化”
Belton过去是NFL的Fullback(全卫 FB),本季之前从未有任何NBA经验。他在加入独行侠之前,曾在UCLA担任美式足球表现总监四年,并且在教练生涯中也曾待过多所大学,生涯重心主要围绕在自己曾经打过的美式足球领域。
Bilsborough则是一位来自澳洲的运动科学家,拥有博士学位。他在加入独行侠前,曾担任NFL新英格兰爱国者队的表现与复健总监五个赛季。相比Belton,Bilsborough有过NBA经验,曾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担任波士顿塞尔提克队的运动科学总监。
一位曾与他共事的塞尔提克人士形容Bilsborough:“他是一个极聪明的学术型专家,但并不擅长实际执行;而且,一旦与人意见不合,就很容易变得分裂。”
Bilsborough当年在塞尔提克时,与当时的首席体能训练师兼表现总监Art Horne关系紧张。两人并无旧识,是在同一个休赛季被聘请共同领导波士顿的健康与表现部门。
一位塞尔提克队消息人士说:“这就是问题。当时基本上是冷战状态,部门里有支持Art Horne的人,也有支持Johann的人。”
据塞尔提克队内人士透露,当时两个派系之间的沟通非常少且毫无效率。最终,Bilsborough在三个赛季后离开了塞尔提克,而Horne则留任,并在2022年升任为组织成长与团队发展总监。
来到独行侠后,Bilsborough同样无法与Doncic及其私人“身体团队”建立起良好关系。消息指出,Harrison早已透过赶走Doncic所信任的人,让双方关系恶化,而Bilsborough本就需要接手Smith的位置,却始终没能赢得Doncic的信任与尊重。
球员流失与信任瓦解
Jalen Brunson加盟纽约尼克后,纽约球队在Smith与Mau的照顾下,因伤缺阵的场次大幅下降。这并非巧合。去年夏天,Smith与独行侠的合约一到期,尼克队就立刻聘请他担任运动医学副总裁,同时也挖角了前独行侠队体能训练师Heather Mau。最近,Smith和Mau也负责管理Brunson严重脚踝扭伤后的复健过程。
早在2022年夏天,Brunson离开独行侠转战尼克后不久,在参加JJ Redick主持的《Old Man and the Three》Podcast节目时,就谈到自己有多么想念“两位Casey”(指Holsopple和Mau)。Redick也补充,自己尽管只在生涯最后两个月短暂效力过独行侠,但至今仍与当时的达拉斯队职员保持活跃的群组联络。
Brunson当时说道:“不是很多人真的明白,这些人每天在你的生活中能带来多大的影响。我从来不会把他们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他们真的很特别。而且因为他们很亲切,你可以跟他们聊任何事情,这让离开独行侠变得更难过。这不只是工作,他们真的懂得怎么做一个‘人’。”
至于目前仍留在独行侠阵中的球员们,他们的经纪人及相关人士对Bilsborough的评价分歧。有些人认为他以科学数据为依据,能力不错;也有些人持批评态度。批评者认为,Bilsborough缺乏与球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建立关系的能力,赛季初期很少随队出征,并且有时给出的伤后复出时程“过于乐观”。
一位球队内部人士说:“如果你不常跟球队在一起,你根本不该参与重要决策。”
另一位尽管整体上对Bilsborough持肯定态度的内部人士也补充道:“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你不能被认为是个只在外围徘徊的人。你必须真正融入团队,而这正是Casey当年最厉害的地方。”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Harrison为独行侠的健康与表现团队辩护,强调本季球队大多数的受伤情况都是因为“无法避免的接触性受伤”。
但事实上,多次出现独行侠球员刚复出就再度加剧伤势,或是马上出现相关伤病的情况。
一位球队内部人士指出:“接触性受伤很难说一定能避免,但一个球员复出的速度、以及他复出后再度受伤的可能性,那是另外一回事。你怎么让我回来?我回来时身体状况到底好不好?那就是医疗团队和体能团队该负责的范围了。”
另一位球队人士则补充说:“我觉得这才是真正能看出内部失能的地方。而且问题不只是出在医疗部门,而是来自于整个组织层面的压力 —— 他们急着撑住局面,只为了证明管理层到目前为止的决策是对的。我认为,这种失能是从交易那一刻开始就影响到整个组织了。”
其中最明显、代价最惨重的一例,是Anthony Davis在2月8日为独行侠首度出赛时,左侧内收肌拉伤。他当时刚从1月28日发生的腹部拉伤中复出,距离交易完成仅几天时间。
在Harrison受到外界猛烈批评之际,Anthony Davis也想在震撼大交易后的首场主场比赛中,给愤怒的独行侠球迷留下良好印象。他承认,自己应该再多休息一两场比赛再复出,但Davis表示,这是他在与自己的私人医疗团队以及Bilsborough协商后共同作出的决定。
Davis说:“他们每天都会开会并保持沟通。”他本人也说明,自己选择与私人团队在重训房工作,而不是跟Belton合作。“大家是一个大团队。”(讽刺语气)
然而,根据多位消息人士透露,这种“大家是一个团队”的说法,根本不适用于Bilsborough与Belton之间的实际关系。两人之间的内斗已经对球队造成了伤害。
一位球队内部人士说:“在所有运作良好的组织里,体能团队与医疗团队是无缝配合的。但在这里,他们完全是各自为政、互相敌对。这种分裂的影响很明显,这种撕裂创造出一个很糟糕的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球员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