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VIATOR (譬如朝露)》之铭言:
: ※ 引述《Max0406 (LeGOATKingJames)》之铭言:
: : 很多人都知道 NBA在94-95赛季
: : 将三分线从原本的7.24m改为6.71m
: : 直到97-98赛季才又改回7.24m
: : 在改制这段期间三分等于就是 long two
: : 就数据来看
: : 不少球员三分出手或是命中率都有大大提升
我觉得以NBA目前的数据分析,特别是三分,
应该要多加一个比较细的选项。
也就是所谓的 第一(二、三、四、五)球 的平均命中率。
依照每个球员的投球次数去产生命中率。
例如三分,你如果没看勇士比赛,最后只看BOX,
小学生是 19投8中,看起来中规中矩的合格水准。
但可能前面半场12投6中,最后下半场7投2中,失了水准。
如果说有这种比较细的数据数据库,
就可以判定球员是"微波炉型" 、"慢热型" 、"谨慎型" 、"大心脏型"
打个比方。
可能小学生的每场第一球三分,命中率是比平均低的.350
但是第二球、第三球的平均,是.390、.410,
接下来继续投就会逐渐提高命中率,
在到达例如8颗、9颗的时候,是最佳的三分火力输出点。
像有些三分看起来很准的,去看数据,
他可能前三球命中率低于平均,热起来才提升,
那有些可能就一开始准,但投到一定数量,就疯狂降低命中。
也有的球员是出手次数不多,但必须把握每次机会命中,例如柯尔。
为什么会讲到这个,就是文章提到MJ的三分线在95-96提升非常高,
但其它年失去水准,但就其原因来看,
其实就是投得少。
89-90 3.0 1.1 / .376
92-93 2.9 1.0 / .352
95-96 3.2 1.4 / .427
96-97 3.6 1.4 / .374
上面四年的三分球,放到现在都是妥妥的合格标准
(2022-23 联盟平均 .360)
这四年是生涯投三分比较多的,平均每场近三次以上
扣除94-95 中途复出的.500,
其他季出手1.5次以下的,命中率都是在二成、一成打转。
仅有90-91 1.1次出手,三分命中率是.312
从这去判定,乔丹三分出手低于两次以下,命中率平均是不合格,
但出手三次以上,命中率是可能提高到三成五以上的。
这也有可能是 越投越准? 或是 越准越投 两种不同的模式。
如果有详尽的每球数据,那就可以更准确的分析球员的三分能力了。
这样教练在使用这类选手,就能更放心地去放给他投,
或是给予一定的限制。(说不定NBA球队早就有这种数据库了)
如果要去细分,最后三分钟,胜负五分内的三分命中率,
就可以决定是否是关键射手,还是都在锦上添花。
另外以目前NBA数据库的发达,
各种数据追踪、每场奔跑距离、持球时间,都能精细的计算。
单一节、最后几分钟、相差几分内的的平均得分、出手都有纪录。
我是觉得是该有一种东西去评量球员真正的贡献值。
所谓的 "刷分" 评量机制。
例如说,A球员这一季平均26分,B球员这一季平均29分,
B球员就一定比A强、贡献度高吗? 看数据是整整多了三分。
如果说数据库能够依照某些设定好的机制去过滤
"得分、各种数据是无关胜负的垃圾时间情况下得到"
这个垃圾时间的定义,可能是比赛剩下几分钟内
球队领先>15分、落后15分,且最后比数与纪录开始的时间
相差最后的比分不超过一定量
(两边都在菜鸡互刷,也可能是锦上添花、老将刷得分纪录)
例如:第三节结束,球队已经领先30分,对方都派板凳了。
主将继续上场打个七八分钟,打到最后,
又多拿了十分,但最后领先被拼到20分这种状况
那就可以算出一个数值。
以得分这一项来说
例如A球员本季的得分,有15%是在无关痛痒的比赛时间下拿到的。
B球员拿的得分,有28%是在垃圾时间下拿到
那A最终的真实得分是 22.4
B最终的真实得分是 20.8
那B球员就是很明显在垃圾时间刷比较多分才平均比较高。
当然,这纪录当然不是专指某人,千万别误会了。
只是一个很粗糙的想法,还有讨论的空间。
还必须包含胜场跟负场的贡献计算。
例如说帮助球队从赢两分 拉到 赢十几分
或是追分状态,从输十分 拉到 输两~一分
这些当然都是属于正贡献值。
你从这些数据,就可以得出
谁是关键球员,谁能扭转球队胜利,
有些球员球队赢差不多就休息了,
有些球队都大幅领先还是继续上场拼数据好一点。
了解谁的数据只是好看,对球队并无太大帮助。
从中再去评选MVP,或许还比较有价值一点。
以现在这种得分盛世,或许才能看得出一个球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