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 叫做《刻意练习》
里面有提到一个很重要的观念
“规律的训练使得大脑中被训练刺激的部位出现变化,大脑因为这些刺激重塑自己,好提
升能力来配合训练的需求。”
书中开头就举了一个例子──“绝对音感”
原本欧洲人认为“绝对音感”是天赋 是上天所给予的礼物
后来发现 亚洲声调语系 如汉语、越南语的小孩 “绝对音感”的比例更为常见
那是不是亚洲人有“绝对音感”的基因?
研究后发现 如果亚洲人从小在非声调语系的环境中长大
拥有“绝对音感”的比例 就会和欧洲人一样
而日本心理学家找了二十四个2~6岁的小孩 经过实验 若配合正确的训练方式
每个人都发展出了“绝对音感”
所以所谓的天赋 不见得是天生基因就是如此
天赋“其实就是人类大脑与身体的适应力”
AI的妈妈 把政府补助金拿去买篮球鞋
LBJ的访谈中 他妈妈为了让他过安稳的生活 把他送到美式足球教练家里 教
练把他带到篮球队
有球员(好像是kobe)说 他爸爸当初为了训练他左手运球 把他右手绑起来 绑了一周
你不觉得 他们都有“刻意练习” 要成为运动员吗?
或者说 美国的黑人的文化 是不是型塑了“刻意练习”成为运动员出头天的氛围?
所以美国黑人在运动上发光发热的比例特别高?
我们可以来对比一下我们亚洲人的生活和心态
你不觉得亚洲人的“刻意练习” 就是要成为学者、工程师、医师、律师吗?
如果我们一开始技能就点纸笔考试 我们的文化也鼓励如此 那
我们就往这个方向“刻意练习”
再加上
先不说到美国的黄种人(中日韩人种 这串文主题应该不是美国asian)人数本就很少
而且多保有注重教育的文化
留在东方的 到目前为止 我们摄取的营养还是不如欧美人
那输给他们 也很合理阿
有人一定会说非洲人很穷 可是他们一堆人打nba
但你别忘了 那些真的能打到世界级的选手 其实不见得是非洲的穷人
比方说
Olajuwon 他家算当地有钱人 从小玩足球
Ibaka 他的父母都是职业篮球员
Embiid 他爸是军官 从小训练他打手球
这些人恐怕也是有“刻意练习”成为运动员的
我不觉得我们天赋输人
但我们篮球这个运动没什么好出路
所以父母不会让小孩有机会“刻意练习”成为篮球员
再加上我们的训练方式又满不正确的(比方说练球时间一半在折返跑)
自然就没有nba等级的球员
其实这就是“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你我都是被“刻意练习”成为适合这个社会生存的人
至于有人说身高条件什么的
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
二战前的日本人 男性身高平均不到160 甚至有资料说日本兵身高平均150 现在171
电车里碰到180+的日本男性还真不少
三代人
基因基本上没什么变(二战后美军混血没那么多 以前看资料 约15~20万人)
就凭他们免费营养午餐改善了营养 就让他们身高抽起来
台湾也一样
原本是属于中国南方&南岛血统 身高从来都不是优势
但现在完全不输以前人口中的高丽棒子
当然 我不是说基因无用
细微的差异 导至偏向何种运动更有利 是可能的
但若我们的社会运动风气再盛一些
或许就会有些比一般人更有“天赋”的人 会朝篮球员的方向“特化”
其实现在已经有不少十几岁的直接去美国打高中、大学
成绩也没有烂到不能看
起码有校队黑人的水准
再加上日本、韩国与对岸的成绩 黄种人在运动上 看起来都是越来越强
不论是训练还是心态 慢慢有在追上欧美
或许还要再过一两代才能并驾其驱 但怎么看都不像是某些人说的“基因问题”
另外有说到臂展 我很好奇 我身高178 臂展185 一般人比例应该也不会差到哪去吧?
说起来 除了姚明特别短 易或是周崎 甚至林书豪 都没有感觉比一般nba黑人短阿
KD、KL那些是特例 应该不能用他们来作为黑人的标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