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棒球视角粉专:一朝脚翻船,十年怕上篮

楼主: wilbura (wilbur)   2019-01-23 23:56:38
原文网址:
https://goo.gl/u8VC8U
粉专网址:
https://www.facebook.com/baseball.vision/
每个人从小到大,多多少少都曾有过脚踝扭到的经验,假如你喜欢打篮球,脚踝扭伤绝对
是你最痛苦的回忆之一。通常只要是跳跃抢篮板踩到对手的脚、或是一步切入没踩好...
接下来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心有戚戚焉,当然脚踝扭伤在棒球、排球等运动中也时常发生。
轻则走路略微疼痛,重则脚踝肿得跟猪头一样。这样一个平民伤害,究竟隐藏多少秘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https://i.imgur.com/ZRTJx9B.jpg
受伤机转:
由于先天骨骼结构的关系,脚踝在外侧的稳定性远不及内侧,外侧可以帮忙稳定的肌肉又
少的可怜,主要就只能依靠前胫腓韧带 (Ant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前距腓韧
带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和跟腓韧带 (Calcaneofibular ligament) 三条
小韧带在做支撑,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导致扭伤。
https://i.imgur.com/WA6xYyW.jpg
受伤后休息了一段时间,感觉已经不会痛了,但怎么还是觉得脚怪怪的?
你可能常常有脚踝不太稳定的感觉,那是因为韧带一旦受到撕裂伤,愈合后可能再也回不
去原本的强韧程度。我们的软组织上有许多的感觉受器,其中一种称为“本体感觉受器”
,当脚踝扭到伤及韧带时,也会使上面的感觉受器一同受到损害,所以除了韧带松弛,不
良的本体感觉也有可能是让你时常感觉到脚踝不稳定的幕后凶手。
所以扭伤之后绝对不能静静的等它复原,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去强化脚踝!
什么?扭到脚还可能会造成下背痛!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要去训练脚踝附近的组织来帮助恢复,但其实这样还不够。当脚踝外侧
扭伤时,就算只是正常的走路,脚踩下去时也会压迫到患处引起疼痛。这时我们聪明的大
脑就会擅自主张的认为:不要再给脚的外侧任何刺激啦,尽量用脚的内侧着地才不会痛阿

接下来就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重心偏往脚内侧→足弓塌陷→膝盖向内旋转→单侧骨盆向下倾斜→脊椎受力不平衡→下背
痛、脊椎侧弯、甚至造成肩膀到上肢的不适感。
https://i.imgur.com/p1rKt5H.jpg
急性处理:
针对脚踝扭伤的紧急处置,扭到的当下可以先观察外观有无明显变形,假如有明显变形或
是肿成一大包,并伴随着剧烈疼痛,那就事不宜迟赶快送医吧,就怕不是韧带拉伤而是影
响到骨头或血管等更严重的情况。
假如外观看起来还好,可以试着站起来踩地看看,测试脚踝是否能支撑体重,假如有疼痛
的感觉但还是可以维持站立的话,代表韧带受伤的程度没有到很严重;但如果站立时会产
生剧烈疼痛且无法维持站立,建议在做完以下急性处理后,还是要去医院做更详细的检查
喔。
以前总是听别人说在扭伤之后可以遵守《P.R.I.C.E》的原则,但你可能不知道最新的急
性伤害处理流程已经更正为《P.O.L.I.C.E》囉!有别于旧版,新版则是把原本的"Rest"
更正为较不易误解的"Optimal Loading"。
https://i.imgur.com/ciNKz3G.jpg
保护(Protection):
受伤当下可利用固定力较强的贴布像是白贴来进行脚踝的固定,同时也有保护患处与压迫
的效果,可避免肿胀无限制的扩大。若是轻微伤害可约固定一天,较严重明显的肿胀大约
需固定一到三天,等到肿胀较为减缓后,可改用肌内效贴布来增加患处的循环、协助消除
肿胀。
理想负载(Optimal Loading):
在过去的观念里,都会希望受伤后要休息不动一段时间比较好,不要给予患处刺激避免伤
害加剧。但随着相关研究越来越进步,其实在受伤后的不同阶段,我们应该适度给予适合
该时期负荷强度的运动刺激,可以帮助患处组织的修复并让组织排列更漂亮、减少日后产
生的后遗症,甚至能预防受伤部位附近的肌肉因为休息不动而萎缩,所以别再因为受伤就
怕到完全不动喔。
冰敷(Ice):
刚当身体有组织受伤时,身体会启动发炎反应来增加患部的血液循环,让更多细胞与营养
物质能被运送到伤口处以协助修复。但同时你也会感受到红、肿、热、痛等症状,所以我
们可以透过冰敷来降低患部的温度、控制肿胀的程度,但冰敷的时间要控制不能太久以免
影响到后续伤口修复的状况。建议一次大约5-10分钟,假如三天内都还有明显的红肿热痛
则可以再次冰敷。
压迫(Compression):
在前面有提到,我们可以利用贴布或是弹性绷带加压,主要的效果就是为了控制肿胀,并
促进血液的回流,这样也能有效减少肿胀的时间喔。
抬高(Elevation):
在冰敷的同时或是晚上睡觉前,可以将脚架高,让患部高于心脏,帮助组织液的回流,而
不是让重力一直将渗出的组织液堆积在脚底。这也是为何有时脚扭到后肿胀瘀血的部位会
出现在脚底一圈,但按压那个部位时却不会疼痛。只要把脚抬高并搭配一些脚踝的主动活
动(以不痛为原则),就可以有效促进循环,加速肿胀的消除。
https://i.imgur.com/avGjidD.jpg
受伤后的紧急处理—你,做对了吗?
运动训练:
了解如何在受伤当下进行紧急处理后,就该一步一步慢慢活动以及训练我们的脚踝囉,要
如何用最快速又最安全的方式回归到运动场或是正常生活中,让我们一起来揭密吧。以下
影片皆以右脚为伤患脚,所有运动都以无痛为原则!
刚受伤时你可以做的运动...
受伤初期,脚的肿胀与疼痛使我们无法踩地时,绝对不能完全休息不动,还是有一些适合
的运动可以加速复原哦!
1. 脚踝活动:此运动可以促进脚底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肿胀的消除。
https://youtu.be/IYWtyo1TljI
作法:可以平躺在床上,将膝盖打直并抬高,或者用物品垫高也可以,接着进行脚板的活
动,将脚板重复往上勾再往下放。
2. 脚踝弹力带运动:脚踝扭伤后,因为种种原因小腿外侧的肌肉(腓骨肌)会比较疲乏
,无法好好作用,这时我们可以透过弹力带做一个简单的训练,帮助它回到正常的肌肉张
力,日后要开始踩地走路时,这些肌肉也可以协助受伤的韧带来稳定脚踝。
https://youtu.be/hWxE475vIfQ
作法:坐着将脚伸直,将弹力带绑在脚板上,固定在脚内侧,另一端可以用手拿或是绑在
柱子上固定,抵抗弹力带将脚做往外翻的动作。每组8~12下,共3组。
当你可以开始慢慢走路之后...
很多人在这个时期就觉得自己已经好了,甚至直接大跃进回到球场上,但结果可想而知,
就是再一次受伤,慢慢的陷入一个受伤的恶性循环里,所以这个时期的脚踝训练还是要持
续不懈才能永无后顾之忧!
3. 平衡训练:刚开始走路时受伤的脚一定都不太敢出力,也会小心翼翼地怕一个不稳又
再次受伤,这个时候平衡以及重心转移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
https://youtu.be/2LputFqxDOQ
作法:受伤侧单脚站立(假如一开始能力较差可以手扶著墙面),另一只脚往不同方向做
延伸,并轻轻踩地一下,过程中膝盖可以微弯,并尽力保持平衡不晃动。每组各方向1次
,共5组。
4. 下肢活动整合训练:还记得前面提到脚踝扭伤也可能影响到髋部、腰部、足弓塌陷、
膝盖内扣等等,这时我们可以透过此训练来找回足弓,启动臀部肌肉。
https://youtu.be/fiA9SWoWxV4
作法:双手向前平举放在墙上,好的那只脚往前跨一小步,可以先放轻松让脚踝与髋部往
内、向对侧微微旋转,再出力将整只脚向外旋转并搭配后脚脚跟离地,可以感受到脚踝与
臀部的出力。每组10~20下,共3组。
当走路已经没问题但进行强度较高的运动还是很困难时...
因为运动产生的伤害,能走路后的下一步当然就是把目标放在回到运动场上啦!
5. 螃蟹走路:与下肢活动整合训练的概念很类似,只是这个运动借由弹力带阻力对脚踝
与臀部肌群造成更大的挑战,强化我们的臀部并和脚踝产生连结。许多研究显示脚踝受伤
之后除了脚踝周围的肌肉受到影响,也会降低臀部肌群的活化程度与动作模式的改变,这
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脚踝扭伤后一直反复受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https://youtu.be/5ksqNaTgOpc
作法:将弹力带绑在双脚的脚板上,两脚与肩同宽呈现半蹲的姿势把弹力带绷紧,往两侧
跨小步的移动。每次的步伐不用太大,弹力带紧绷的感觉要一直维持住,过程中脚尖要尽
量维持朝正前方,不要被弹力带的张力给带成内八。左右各8~10步,共来回3趟。
6. 跳跃稳定训练:相信不少人都是在跳起来“落地”时不慎造成扭伤,想当然我们也要
在回到场上的最后一关去重新训练落地这个过程,并同时增加我们下肢的肌力与爆发力。
https://youtu.be/DvOkUj75NN4
作法:手持药球或是哑铃(刚开始练习也可以不拿重量),患侧脚在前,另一脚往后踩呈
现一个分腿蹲的动作,并顺势将重量移往受伤那侧做一个摆荡,接着往前上方拉起并顺势
向上轻跳,落地时注意膝盖与脚的位置必须朝向前方,不产生过多的左右偏移。刚开始练
习跳跃时不需要尽全力,脚有离开地面即可,要去专注在脚落地时的位置与稳定。每组
6~8下,共3组。
还是要提醒大家,运动治疗只是物理治疗中的一部分,脚踝扭伤后可能还需要搭配物理治
疗师的徒手治疗并依照个别状况去做调整,如果以上的运动自己不管怎么做都不太舒服,
或是你是属于严重扭伤者,还是建议要经过医师与物理治疗师专业的评估后再进行运动会
比较适合喔!
by physicaltherapyfang
=======================================
图片来源:google.com
参考资料:Son J, Kim H, Seeley K, Hopkins T. (2017). Movement Strategies
among Groups of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Coper, and Control. Med Sci Sports
Exerc. 2017 Aug;49(8):1649-166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