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报] 近22年禁区中距三分使用比例/eFG%趋势图

楼主: Magic32533 (5冠3MVP3FMVP)   2018-06-30 19:58:10
以下的分析结果来自两组模型:
联盟各队ln(Ortg)对自己禁区两分的期望值做回归
联盟各队ln(Ortg)对自己三分的期望值做回归
球队Ortg=球队每百回合的总得分
取自然对数的原因,是因为Ortg基本上都破百,期望值则多在1附近徘徊
因此两个数值的原始差距甚大,取了ln以后差距将缩小很多,大约4.5:1这样子
(其实不取ln也会得出几乎一样的结果,不过我还是选择用有ln的模型)
以下分析结果中的数字表示P-value
基本上我们分析的时候都是以0.05作为分界点
只要P-value大于0.05,那么此变量就没有显著性
(意即无法拒绝该变量影响为零的虚无假设)
若P-value小于0.05,表示在5%水准之下有显著性(以*标记)
若P-value小于0.01,则意指在1%水准之下有显著性,且显著程度比5%更强(以**标记)
由于两边在例行赛的显著次数不相上下,加上怕版面太大
因此我只贴过去十年季后赛的P-value结果
过去十年季后赛,禁区两分的P-value
https://i.imgur.com/OrhwTGB.jpg
过去十年季后赛,三分的P-value
https://i.imgur.com/81SahV0.jpg
非常显眼,即便进入大三分时代
三分球对于进攻表现(Ortg)的显著性依然明显输给禁区两分
这件事始终未变,禁区两分并没有被三分到崛起给影响
篮下两分的影响力还是超过三分球的影响力至少一个层级
其实从原Po的文章中
可以看出大三分时代中被取代的是"中长距离"两分球
禁区的出手比例其实没啥变动,一直都在45%左右
真要说有改变的话,那就是禁区出手的型态
从前低位单打居多,现在转成挡拆切入与无球跑位
只是大家习惯印象派把低位单打和禁区出手做连结
因此觉得禁区出手有减少
3>2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不过此话只对一半
三分球确实比"中长距离"两分球有价值,不光是明显更高的期望值
以及更好的拉开空间效果
但是和禁区两分相比,三分球的期望值还是略逊一筹,更不用说稳定度的问题
事实上就勇士而言
他们这几年的崛起,和0-3呎的命中率也大有关联
例行赛排名 季后赛排名
0-3 3PT 0-3 3PT
2014-15 2 1 6 2
2015-16 5 1 7 3
2016-17 1 3 2 4
2017-18 1 1 3 10
KD加盟前勇士的0-3呎攻击能力就已经很顶尖了,加盟后更是带来显著的影响
像是例行赛与季后赛的命中率排名皆有所提升
老实讲,过去两个赛季比起三分球,勇士反而更多是靠0-3呎的火力夺冠
特别是今年他们季后赛的三分球有很大的失常,全靠73%的篮下火力过关
正好看到有人发相关文章
所以就把我的论文中的一小部分抓出来回应一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