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图文好读版 : https://goo.gl/jyFLnH (内含gif动画图)
球季下半段,费城76人签下遭挥弃Marco Belinelli真是一大进补,对于总教练Brett
Brown来说多了一枚活棋可用,特别是在空手跑动战术这块领域上。“双枪”是指其中一
名射手在上方声东击西做Hand off制造攻击假象,另一名射手在下方通过队友层层掩护发
动真正攻击;“双通道”是指这名攻击射手可以选择左右两边通道,进行自己最舒适的攻
击方式。费城76人这套战术几乎会做给Marco Belinelli与J.J.Redick两大无球跑动射手
身上,看了那么久看懂其中细节了吗?
## 战术逐步分解 ##
https://i.imgur.com/T9a15GY.jpg
▲首先检视战术落位方式,1号位Fultz运球过半场组织进攻;2号位Redick埋伏右边底角
〈双枪之一〉;3号位Belinelli埋伏左边45度角〈双枪之一〉;4号位Covington底线游走
准备设挡;5号位Ilyasova弧顶接球策应。
https://i.imgur.com/3xLRwuL.jpg
▲战术第一步,控球者Fultz过半场球传弧顶Ilyasova,接球后Ilyasova运球朝Belinelli
方向过去,两人45度角附近做一次Dribble Hand off〈运球后手递手传球〉,这个目的是
双枪之一的Belinelli利用无球跑动声东击西吸引所有敌方注意力。
https://i.imgur.com/MpbpyVu.jpg
▲战术第二步,左边上方有Ilyasova与Belinelli两人做手递手配合〈红线〉;右边下方
双枪之一的Redick有两条通道可以选择攻击,分别是通过Covington底线横挡绕出左边
Catch & Shoot ,或者通过Fultz下挡绕出右边Catch & Shoot 〈紫线、绿线〉。
https://i.imgur.com/ypPV5Ur.jpg
▲如果Redick选择左边通道,Ilyasova手递手完成后还会下来帮忙挡一个,Redick总共通
过两层掩护冲出来Catch & Shoot。
https://imgur.com/a/cBU9DIH#XljvE6j
▲完整Play
## 战术其它变化 ##
https://imgur.com/a/Mlsq9Jo#eKl9AYA
▲范例同上,左边上方射手Belinelli与中锋Holmes完成手递手配合,右边射手Redick底
线通过队友掩护绕出来左边Catch & Shoot,战术走“第一通道”的攻击方式。
https://imgur.com/a/y511M07#WRmDTi0
▲76人常常把这套战术也运用在边线发球,发球者Redick就是最后发动攻击的那个射手。
控球者Simmons球传弧顶中锋Amir Johnson,左边上方Amir Johnson再与Belinelli完成手
递手配合,发球后Redick偷偷沉底先绕出底线Ilyasova掩护,再绕出左侧Amir Johnson掩
护出来突破攻击,以上都是走“第一通道”的例子。
https://imgur.com/a/lICoq2G#KCAbTzW
▲那么走“第二通道”会呈现怎么结果?细看这个Play,右边下方射手Redick这次不通过
底线横挡绕出左边攻击,而是直接从右边通过Simmons设立的向下掩护冲出来Catch &
Shoot,这是战术走“第二种通道”的攻击方式。
https://imgur.com/a/ywwvfLM#nFWYt6e
▲同样走“第二通道”,攻击射手Belinelli不走底线掩护绕向左边,直接右边通过
Simmons的向下掩护绕出来,最后再与Covington完成手递手传球发动攻击。
https://imgur.com/a/2IYDHdQ#iEWdZva
▲再看看这个Play,Marco Belinelli先假装往底线掩护通过,结果跑一半突然折返回来
通过Simmons向下掩护绕出接球攻击。无球射手Marco Belinelli游离在左右两端通道之间
,虚虚实实真是另敌人难以清楚最后动向。
https://imgur.com/a/W97QP75#yEtumun
▲整体战术大方向架构不变,从中还可以做些不一样的小变化。譬如底线做一个
Screen-the-Screener〈掩护掩护者〉,把攻击机会做给原本设立底线掩护的那个人,通
常是能投篮的中锋Ilyasova。
以图为例,Simmons自行运球过半场,左边上方Amir Johnson弧顶接应与Covington完成手
递手传球;右边下方看似攻击射手Belinelli打算通过底线Ilyasova横挡绕到左边攻击?
其实不是,Ilyasova挡完人再通过Simmons下挡出来投篮,他才是战术最后的主角。
https://imgur.com/a/93kJJUn#Nc35JIg
▲范例同上,Ilyasova才是Screen-the-Screener〈掩护掩护者〉最后的战术终结者,
J.J.Redick反而成为战术跑动的诱饵。
https://imgur.com/a/8eIMkkE#zMS0fiJ
▲战术最后一种变化,就是刚开始拉出弧顶接球的5号位与打算设立底线横向掩护的4号位
,两人会先在罚球线相互堆叠掩护后才会开始动作,看似多此一举的动作,无非是想增加
战术变化性与制造对方防守错乱机会。
以图为例,罚球线附近Saric先通过Embiid掩护才拉上45度角接球,Embiid掩护完才往底
线帮忙队友设立横挡,其余步骤同上述介绍。
https://imgur.com/a/QLRQSJs#ZYwz6l2
▲同上接着说明,如果一开始对方换防专注力不够,Saric是有机会直接接Simmons传球空
中接力得分的。
后记 :
多变化的无球跑动战术,76人这招让首轮热火吃尽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