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雷霆魔术激战 四个关键Play一次看!(图解)

楼主: goodman1985 (京哥哥)   2015-11-04 00:32:07
影图文好读版 : http://goo.gl/jADf0w
NBA新赛季开打没几天,精彩的比赛却持续上演。亚洲时间10月31日,奥克拉荷马雷霆
造访奥兰多,打出了本年度最扣人心弦的比赛之一。双方经历两度延长赛,最终雷霆才以
139:136惊险打败魔术。雷霆“双少”Kevin Durant与Russell Westbrook两人包
办全队139分之中的91分,上赛季雷霆因伤所苦无缘季后赛,本赛季由“双少”领军
强势回归,看样子准备将球队重新带回竞争行列;魔术则由新生代“缩头龟”Victor
Oladipo主导战局,21分、12篮板、10次助攻成为本季首位大三元球员,还包括关
键时刻投进两记超大心脏三分球。
本场比赛最具看头焦点,集中在第四节与延长赛读秒阶段。曾经落后多达18分的雷霆在第
四节燃起反扑气焰,终场前16.2秒还落后魔术三分,Durant在教练一次“Screen-The
-Screener”的战术安排之下,砍进一颗三分追平比数;随后魔术Oladipo在比赛时间只
剩13.5秒,利用一个“Step Back”砍进超前三分再次取得领先;终场前剩不到4秒钟
,Westbrok由后场推进到前场后马上出手,投进一颗超远距离三分再次将比赛打平;魔术
在最后时间只剩0.7秒时刻,设计了一个“L-Screen Alleyoops”战术,差一点把球
弄进篮框,很可惜,比赛因此进入延长赛!延长赛最后7.8秒雷霆还领先三分,魔术设
计了一个“Hammer”战术,帮助Oladipo在弱边底角拿到球,靠着个人能力砍进追平三分
进入二度延长。
像这种比赛读秒阶段,打出一来一往拳拳到肉比赛,很考验教练在临场对于边线、底线发
球战术设计能力。而你们知道其中四个关键Play:雷霆“Screen-The-Screener”、魔术
“Step Back 3-point”、魔术“L-Screen Alleyoops”、魔术“Hammer”是怎么跑出
来的吗?以下京哥哥图解说明,四个关键讲解让你一次看得够。
范例一.〈战术名称:Screen-The-Screener〉
https://flic.kr/p/AmL495
图(1)
首先,雷霆这个边线发球战术运用到了Screen-The-Screener的概念。
Screen-The-Screener翻译成中文叫做“掩护掩护者”,什么叫做“掩护掩护者”?用白
话一点的方式来说明:A先帮B设立掩护,C再帮A设立掩护后攻击。怎样,还不明白吗?下
面我们用实例说明。
我们回到画面来,第四节离终场只剩16.2秒,雷霆还落后三分。先看看雷霆这次边线
战术落位方式。1号位Westbrook站罚球线附近;2号位Augustin与5号位Adams分别站罚
球线两侧;4号位Durant站远边低位;3号位Waiters负责发球。
https://flic.kr/p/zGxYr4
图(2)
战术开启后可以观察两组掩护与切出的情况。1号位Westbrook设立一个掩护帮助5号位
Adams切入到禁区(紫线、绿线);4号位Durant设立一个掩护帮助2号位切出到对边底
角(紫线、绿线)。
https://flic.kr/p/zGxYnr
图(3)
1号位Westbrook与2号位Augustin做完掩护和切出后,分别往强边移动,吸引所有人的
注意(黄框)。而跑向禁区的5号位Adams实际是要设立一个掩护(紫线),帮助4号位
Durant切出到中路做接球三分投篮攻击(绿线、红线),KD才是这次战术最后攻击主轴。
在上述Screen-The-Screener的原理上:Durant就是A;Augustin就是B;Adams就是C。
整个Play:(影片中0:00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j2AmHLlvC0
雷霆边线战术:Screen-The-Screener (影片中0:00处)
范例二.〈战术名称:Step Back 3-point〉
https://flic.kr/p/zGtLDp
图(4)
第二个范例发生在第四节最后13.5秒,这时双方战成平手,魔术拥有最后一击机会。
其实这个“Step Back 3-point”也不是什么特定的战术设计啦!比赛还剩10几秒不可能
球发进来就急着打掉,一定得先拖完到最后才做进攻,避免对方有反绝杀机会。魔术一开
始让1号位Oladipo绕出掩护接球(紫线、绿线、红线),准备拖完时间直接持球打掉!
https://flic.kr/p/AB4Pyq
图(5)
与队友做了一次软性挡拆(橘线、紫线),1号位Oladipo运球到上方45度角用一个后
侧步(Step Back)跳投,拿下关键超前的三分,并留给对手只剩3.9秒且必须从后场发
球。
不过随后Westbrook在时间剩不到4秒,Westbrook由后场推进到前场后马上出手,投进一
颗超远距离三分再次将比赛打平。留下最后的0.7秒给魔术有最后一击机会。
整个Play:(影片中1:08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j2AmHLlvC0
Oladipo Step Back 3 - Point(影片中1:08处)
范例三.〈战术名称:L-Screen Alleyoops〉
图(6)
在Westbrook运球过半场投进一颗超远距离三分将比数扳平后,时间只剩0.7秒,魔术还
有最后一击机会。魔术教头利用一个底线横挡外加一个背挡(称为直角掩护也称L-
Screen)概念,来布置这个不到一秒的空中接力战术。
先看一下魔术球员落位方式,1号位Oladipo站强边低位;2号位Fournier站弱边低位;
4号位Gordon站弧顶;5号位Vucevic站肘区;3号位Harris发球。
图(7)
战术开启时,1号位Oladipo先做一个底线横挡(紫线),帮助2号位Fournier切出到强
边底角(绿线);5号位Vucevic绕过4号位Gordon切出到近边(绿线)边线,这两个动
作都是只是佯攻。
图(8)
真正的重头戏在这,执行完横挡的1号位Oladipo马上朝4号位Gordon而去,准备设立一
个背挡(紫线),帮助4号位Gordon渗入到禁区准备接空中接力传球(绿线、红线)。
图(9)
这边可以观察一件事。原本应该帮队友做背挡的1号位Oladipo并没有确实执行这个战术
,跑到一半的他突然朝发球者3号位Harris而去(黄圈),示意队友将球交给他来头。不
过3号位Harris还是坚持照着原战术而跑,将这球送给往篮下跑的4号位Gordon(红线、
绿线)。这球最后被坚持守在篮下的雷霆Westbrook帮忙防守给挡住了。
整个Play:(影片中2:28处)
L-Screen Alleyoops(影片中2:28处)
范例四.〈战术名称:Hammer〉
图(10)
最后这个范例发生在第一次延长赛最后7.8秒,这次换魔术队落后三分,教练准备设计
一个“Hammer”战术。“Hammer”跑动原理大概是这样,持球者带球往强边底线移动,弱
边射手利用队友闪挡往弱边底角埋伏,强边球员沿着底线朝弱边底角快速传一个大角传球
而去。“Hammer”原理是充分利用到球场底线外的空旷空间,让球得以快速从强边直接传
向弱边的一个方法。
回到画面来看一下魔术球员布阵,1号位Payton站强低位;5号位Vucevic站肘区;3号
位Fournier站远边底角;4号位Harris站远边侧翼;意外的是这次却换成2号位Oladipo
发球。
图(11)
战术开启时,1号位Payton利用5号位Vucevic的下档切出来接球(紫线、绿线、红线)

图(12)
接球后1号位Payton与4号位Harris打一个软性挡拆(橘线、紫线)。战术跑到这边,大
家有没有发现这好像跟上头介绍过的范例二有点像呢?只是这次的持球者已经由传球比较
好的Payton取代了Oladipo!那Oladipo在哪边呢?别急,往下看下去。
图(13)
1号位Payton与3号位Fournier在强边互相做一个对跑(绿线),做一个假装要手递手传
球的佯攻;另一边发完球后的2号位Oladipo利用5号位Vucevic的闪挡往弱边底角而去(
紫线、绿线)。
图(14)
1号位Payton靠近底线后,利用底线的外围空荡荡地带将这球由强边快速送至弱边2号位
Oladipo手中(红线),准备进行底角三分投射。不过这球雷霆防守球员很快就跟了上来
第一时间虽然没有机会,但Oladipo再调整一下脚步利用自己的个人能力将这球射入篮网
内。双方打平准备进行第二度延长加赛。Oladipo为什么要设计他来发球呢?因为战术就
是设计要他在弱边底角埋伏攻击呀!
整个Play:
后记:
打到目前为止,这应该是本赛季最经典的一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