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问,人的言行有无歧视,有无判断标准(SOP)?
以改图为例子,当初台湾球迷不满Lin被火箭交易的方式,
也曾经把卤汁哥和宾拉登放在一起,到底歧视的标准是否会随着事件和立场而有差别?
就我从哈登铁匙金钵到姆斯,再到最后大丈夫,大部分的争议集中在姆斯,
真的用猩猩或灵长类这物件,就会联想到黑人吗?
这种特定族群所特有的歧视敏感带,又如何有标准呢?
再认真问,该如何判断我是否歧视?
有没有强大伟哉的哲学/社会/法律/历史等背景出生的大大要论述一下?
= = = = = = = = = = = = = 以下很多字可以NED = = = = = = = = = = = = = = = = = =
以下是我的反思过程...也算是对于总版上吵来吵去的自我检讨...
玻璃心与否倒还是其次,但有些说话,即便被乱用而失效,
但在(不同文化与区域的)法律和社会理解里,确实拥有相当的份量,
但因为如此,随处可见不同情绪上的压抑,甚至衍生出来的各种能量。
“歧视”就是这样的字眼。而这字眼敏感关联到如何判断社会公平的问题。
“我不歧视你”
当你指别人歧视你时,往往都会获得这样的回应。究其因不过有二:
一)你随意将所有对你不好的事都说作“歧视”
二)对相同/不同的判断有分歧
以下试详述之:
“歧视”=“你看不起我”?换句话说,有可能用错词语,或故意用错词语。例如.某群
人在聊天,某A对某B说:“你歧视我呀你!”究其意思,可能是“比起对其他人,你看不
起我”,或“你瞧不起我”。这当然是用错词了。
歧视概念本身需要身份的存在,譬如性别/族群/种族/性倾向等。换个角度讲,你无法
“歧视我这个人”,正确说法应该是“你不喜欢我”/“你讨厌我”/“你鄙视我”。
不过,如果你因遇到一个令人讨厌的人,却把他/她其中一个身份无限上纲,譬如你碰过
一个很讨厌的球员,你因个人经验而觉得她讨厌,那是你们二人的问题,但如你因此而引
申到“所有球员都是讨厌的”,并对于每个球员都骂她“讨厌”,则这可能涉及歧视了。
我认为我并没有歧视黑人,我只是针对LBJ,但透过这样的图,会不会有其他的议题,这还
需要其他讨论。毕竟,我也曾经有个来自长岛的非裔室友,就嘲笑LBJ是只会走步的猩猩。
当然比较常见的歧视,发生在职场上,这是比较直接相关,而且有直接利益冲突的歧视问
题,最好的例子,就是NBA里面的种族问题,最近最常被讨论的就是林书豪亚裔身份,以及
快艇队前任老板的秘密谈话内容被公开的新闻。
不外乎,不同种的二人在各方面条件皆附合该份职位招聘时的要求,若纯粹“歧视”而带
来“被歧视者”基本权利的剥削后果,比起不涉及利益分配的创作,结果上是更具体的。
引而申之,“歧视”因涉及“身份”,故一定是集体性的:当一种身份被歧视,即是说每
个带有这身份的人都会“中招”;当一种身份在社会中普遍受歧视,则每个有这个身份的
人都会面对极大的社会压力。
有可能,猩猩这概念对非裔人很有压力,但也有非裔人用猩猩自开玩笑,所以猩猩之于黑
人的歧视关系,又端看谁对谁说,在什么场合说,以及如何说。
所以,我想平日打趣的东西,的确会运用词语上刻意的“不准确”,因为大家都知道,但
不会认真对待。不过,这可能也标示著社会里普遍对“公平”没有落实任何信念,一直都
是认为逆来顺受者为多。
简单来看,“你对我不公平”=“你歧视我”=“你对我不够好”的一种讲法。只不过,
当大家持久地随便使用“歧视”和“公平”这些重要的词,我怀疑本质上的意义,会散失
如被海啸冲走的沙石了。
对相同/不同的判断分歧
歧视基于一个事实判断,问题就在,在“被指歧视”和“觉得被歧视”的人之间,对于“
有何不同”/“有何相同”通常都有极大的分歧。
不同于有利益分配的例子,概念较抽象的创作行为,又该如何界定呢?
如果你明白我并不歧视黑人,但只是运用某些特征来转化姆斯的形象。对我来说,我觉得
姆斯比其他人(不管黑人白人亚洲人),都更适合作为改图的选择,这来自我的认知与经
验。不过,这种生活经验的总结,很有机会只是以偏概全,经不起事实考验的,但又该如
何得出“清楚的”的“证据”呢?
和乡民键盘半天,可能只是变成所谓的“自证预言”了。
事实/判断/成见
歧视基于“对事实的判断”,但“对事实的判断”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一系列生
活经验与价值观的结合所产生的倾向”。很多善良的网友,偏见的形成只是因为所掌握的
资料不同,而想说服对方,我却怀疑这只强调理性的社会运动的盲点。
很简单,你试试与一个想创作/娱乐而带有歧视味道的人说:“其实你搞错了,令你感到
有趣的梗其实不存在/不是你所想的那样...”你猜那个人会说:“哦,是吗?搞错了吗?
不好意思!”还是:“真的假的?有没有搞错?可是另外一部分的人笑得很开心?难道我
有幻觉?”
我想,今天战来战去的经验,后者会出现的机会大多了。因为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就算可
能一时无法提出论据支持自己的偏见,但被自己不服气但又抝不蠃的事实在一时一地被压
下去,绝不代表这个人不会继续在他的生活圈子里宣扬他的偏见。
偏见人皆有之,唯靠平等讨论
总之,我想说,对一个或一群歧视别人且有攻击性的人,不必然对他(们)友善,而我更
无权利要求备受歧视的人对他(们)友善和平。再者,如果现场有明显会被该种歧视言论
或行为伤害的社群时,对这些社群表示清晰的歉意是有必要的。
可是乡民是黑人吗?(疑~逃)
我毕竟还是无知,即便是在创作的自由中,仍然可以感受到限制,老实讲,每个人都在自
己有限的生活范围内,获得有限的资讯和基于这些资讯做判断。必须承认,这些都是有限
的,因此偏见是人皆有之,只有程度之差别。无论人们手握多少的证据,都有可能,是错
的,这也是为什么人对于无穷的世界应该有谦卑。这是我应该要改进学习的地方。
我印象中,常见的结论有下列五种类型:
1)“我是绝对客观中立,没有偏见的。”
2)无法面对与自我偏见有冲突的资讯和价值判断,或者对与自己的偏见不符的事实予
以忘记,或无能力去注意得到。选择性失忆!
3)“越多人讲的道理和判断,就越不是偏见,就越接近真理。”
4) “专家讲的,就肯定是真理。”
5)“由于所有人所持的都是偏见,所以无所谓公义。”
最后一点,是逃避问题,不肯负起为人之责任,白话就是比烂。
而第四点,盲目相信“专家”,也是不智的,更是危险的,因为没有绝对的客观中立。而
那些自称客观中立,只是想说“我绝对正确”而已。
再看看第二和三点,则很明显,是“傻子”,如果一生人的判断都这样做,岂不是很傻?
所以我应该想想自己的资讯、判断和表达有无歧视问题。讨论是为了要令到大家都更了解
和更明白,而不是为了各自对空气高呼自己的主张。
(不过,讨论不可能温和。如果大家都和稀泥,什么立场都接受,那都通常都讨论不出什
么东西了。)我觉得较为理想的状态是平等讨论。
平等讨论比较适合放在公众性质的议题,或是有办法量化的利益分配事务上,但创作这种
又是偏向个人的行为,与其平等,更应该要求创作者开放观察各种建议才是。
假设,我是一个有歧视意识的人,当然,我就不会觉得自己歧视别人,故一开口就骂我歧
视(对很多乡民来说是官话无意义但又政治正确的语言),是不会处理掉我的偏见。如果
想消弭某种歧视气氛,就必须检讨我创作时缺乏的考量和顾虑。
我想强调的是“气氛”。
气氛顾名思义,就是许多人同时持有同一种偏见。白话就是风向,即是说社群里有相当多
人面对同一种议题,而在接收各种亲身与间接接触的资讯后,形成了一种对议题事实的集
体判断,而这个判断是包括指认自己所受感受的源头。这种情况亦即是说,许多人持有同
样的怨念,而这怨念指向相同的目标,
避免做自证预言:也是种幸福?
大部份的人(包含我在内)在面对不愉快或伤害性的话题时,都倾向认为是因为“外来因
素”,通常都不会先处理自己。“处理自己”的结果,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判断是对,也可
能是错,也可能是部份对、部份错。然而,“觉得自己对/错”不缔是一种对他人认同的
渴望(面子问题)而已。
我想在生命中一些判断是否做得准确,经常比一时的“自我形象”来得更重要。其实,可
能经歴思考、吵架、嘴砲后,我仍是会得出某种答案也说不定,不过那个答案未必是我原
本直觉指认那一个。
但不可否认,了解自己的感知和处事方式,却是一种利己利人的修养。
用改图的方式引起争议真的蛮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