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硬汉掩护是消失的艺术, 但留着要干嘛?

楼主: nypgand1 (祈附‧征前御祭)   2014-06-05 23:24:01
ReckonBox 图文好读版
(内有解说动画)
http://reckonbox.herokuapp.com/2014/06/05/screen/
硬汉掩护是一门“消失的艺术”,但留着要干嘛?
5 JUN , 2014
总是听到人们这么说,现代 NBA 的娘砲掩护根本不能算是掩护,以前那种拚死活的“硬
汉掩护”才是一门“消失的艺术”。
事实上,是掩护这门学问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样子,那种为了直接清出一个射手的空
档而刀刀见骨的冲撞,已不复在。那现代的掩护是怎样, 就随便卡一下就完事了吗?
不,现代的掩护更重视的是制造两难,逼迫掩护防守者在两难之间做出选择,导致后防陷
入要不要协防的犹豫,又再衍生出是谁要去帮忙补协防者的问题。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一个接着一个防守压力下的抉择,才是现代掩护所想要的。
维持可以出力的姿势,双脚的距离比肩膀再宽一点点,膝盖微弯,稳住上半身,双手挡住
该边或是交叉横在胸前;让队友把他的人带过来,紧贴着你的上肩切走,一个
old-school, full-body 的掩护。
动画:Marcin Gortat 一记传统的重锤掩护
http://goo.gl/gZ2W25
这就是大部分的人所认为的“好”掩护,他们想像掩护者每一次都应该把防守者完全地卡
死,好让持球者出掩护时带球跳投。
但问题是这样,你不能奢求防守者永远会被卡死,篮球场上有五个人,你必须引诱防守者
去他不该去的地方,让他触发连锁反应。眼光不只是聚焦在持球者的中距离跳投,我们还
想要穿心的 Roll、回马的 Pop、切传给没人看管的底线三分。
下挡 (Bottom Side Screen)
掩护设立在偏底线的 45 度角位置,而不是完全的垂直对球防守者的肩膀和大腿,简单说
:挡的位置在防守者的屁股肉。
这样有什么目的?我们要避免对球防守者直接往底线绕过掩护(球评颜行书常说的走 “
under”),让他只能从掩护的上方追赶持球者。如此一来,内线的防守者应该要对上还是
沉退?我们已经迫使他必须做出第一个抉择,就等著看其他人怎么做。
延伸阅读:东西冠赛前先修课,7 种挡拆防守 1 次满足
http://reckonbox.herokuapp.com/2014/05/17/pnr-def/
Mike D’Antoni 的七秒进攻就是建立在这种掩护之上,有时候甚至要求掩护者不要刻意
去碰撞,挡的时候碰一下就直接回位,目的只是要开出队友的其他选择,可以说是当年
Shawn Marion 式的挡拆。
平挡 (Flat Screen)
马刺的挡拆招,可以尊称为“Tim Duncan 掩护”,这一招很马刺,或是说很贼 (我打赌
你脑中已经出现波波的脸了)。
通常发生在弧顶的高位挡拆,Duncan 会假装懒懒的,先站完全平行零角度,防守者警觉
到后有高墙,但是还搞不清楚是要往哪边,只能瞎猜,一直到挡拆要启动的时候,
Duncan 才突然大脚一站,确立掩护的方向。
截图:Duncan 装懒,先站平行零角度
http://goo.gl/dZ20Rv
这样一来,主动出击的进攻端,又再大大压缩了两名第一线防守者的被动抉择时间。
翻挡 (Flipped or Turned Screens)
跟上一个类似,通常是对方使用“堵蓝站位”,刻意想要驱赶持球者往底线的时候,掩护
者会变换方向挡住对球防守球员,让底线的内线防守球员单独面对攻方速度有优势的锋线
,减少在底线被包夹的可能,用 mismatch 破坏防守。
动画:Duncan 换边,把一线防守卡在外侧
http://goo.gl/8i4c1Z
拖挡 (Drag Screens)
当转换快攻时的第一时间没有机会时,由后方跟上的拖车直接找持球者掩护,通常掩护者
会向内 Roll,但不一定要接球。目的在于前场多打少的机会,立足为稳的情况吸引防守
球员优先缩入禁区,为其他进攻球员开启机会。
我们在《5大策略,突破溜马封锁线》也有所着墨。
延伸阅读:5大策略,突破溜马封锁线
http://reckonbox.herokuapp.com/2014/02/05/beat-ina-def/
动画: Curry-Lee 拖车掩护
http://goo.gl/wqCQ8Q
上压 (Step-Up Screens)
另一种转换快攻的掩护,通常发生在跑箭头的锋线球员第一时间没有接球的机会,回头帮
持球的控球在侧翼设立掩护。
跟拖挡一样,上压掩护也是在第二时间制造防守端混乱,制造转换快攻的二波机会。毕竟
在对球退防的过程,防守球员几乎不可能发现对方锋线调头设立掩护,突如其来的变阵施
加防守抉择的判断压力。
动画:马刺示范 Step-Up Screens
http://goo.gl/HoJU70
总结
好啦,这就是现代 NBA 掩护的一些例子,球员们不再执著死命的卡住眼前的这个人,他
们是在一定的系统下面完成自己的任务,逼使防守方在短时间内连续地在两难之间抉择,
而让其他队友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掩护做起来,虽然并不像个老派的硬汉,却非常有效又广为流行的原
因。
作者: daniel919927   2014-06-06 07:15:00
很好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