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MWT第八届征文奖作品集》读后感(上)

楼主: geniusleuth (Hope Brings Opportunity)   2011-07-14 18:59:06
第八届征文奖的收件工作是由我负责,当时我并没有参与评审工作,虽然我有电子
档可以看,不过我个人想直接看实体书,由于那年年初不慎发生意外,身体受伤,
导致行动不便,一直要到拖到今年四月多我才跟友人碰面拿到实体书,并将这五篇
入围作品看完。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意外发现后记当中误把其中一位参赛者文善的国籍“CA”打
成“CN”,后来赶紧在官网提出勘误公告,在此也向文善致歉。
言归正传,来依序逐一简短解析第八届入围作品:
〈毕业生大逃杀〉◎文善
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场景设定:为了赢得商业竞试,主角及其组员需在四十八小时
之内,根据银行的命题来提出最佳企划,而尔虞我诈的斗争与企图就在这期间鬼祟
地蔓延开来──这样的设定,让我想到了川普(Donald Trump)的实境节目“谁是
接班人”(The Apprentice),同样也是要在某个命题或模拟情境下,提出最佳的
企划、解答或销售成绩。
然而,不同的是,〈毕业生大逃杀〉里头的商业竞试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阴谋
与暗潮汹涌的钩心斗角,我认为这篇的题材是这整本书当中最有意思的一篇(或者
说最吸引我的一篇)。
本篇最后的意外转折十分到位,整体布局相当符合短篇推理的写作形式,没有短篇
篇幅硬挤长篇题材的窘境,堪称典范,我认为这篇不管拿到台湾推理作家协会征文
奖任一届,都一定有问鼎首奖的机会,遗憾的是,这篇杰作在这届遇到了更强劲的
对手,虽然题材选择最为新颖,但意外性却输给〈少女的祈祷〉,而布局与规格则
逊于〈索菲亚‧血色谜团〉,所以才会饮恨败北,实在是令人惋惜。(由此可知道
这届征文奖作品集的入围作品水准有多高了,写成这样都还不能得奖)
此外,〈毕业生大逃杀〉的篇名取得极好,两部广为人知的电影片名组合在一块,
不但具有独特性,又令读者印象深刻,蛮符合我心中理想的篇名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我本来就给这篇相当高的评价,但在看过DC的这篇文章之后,才得
知原来里头的议题都是香港的一些时事,对于这篇的评价又提高了一些。
〈刑〉◎东默农
令我眼睛为之一亮的冷硬派推理,文笔极佳(我认为是五篇作品中最佳的一篇),
用字遣词十分精准到位,把小说中人物的动作举止干净俐落地表现出来,虽然我对
“冷硬派推理”没什么认知喜爱,但是这篇作品不但以台湾为场景、主题又涉及台
湾死刑存废的社会议题(不过“死刑存废”探讨得并不深,以至于这篇无法归类为
社会派推理),让我对这篇作品的好感增加不少。
总决审评审杜鹃窝人曾在评审会议当中提到:“冷硬派似乎只适合发生在美国,搬
到台湾就有点怪怪的。”不过就我个人来说,这篇的气氛写得还不错,只是“自由
广场枪击”那一段,怎么好像有一种“凶嫌如入无人之境”的荒唐,虽然这不算逻
辑上的谬误,却给人一种奇怪的违和感,或许这就是杜鹃窝人所言的“不适合”吧

至于另一位评审景翔老师所说的“落俗套”,我则是没什么感觉,其实这也很正常
,因为我冷硬派看得根本就不多嘛(一只手五根指头就数得完吧XD),所谓的俗套
或既定模式我完全没有概念。
〈尽头之滨〉◎何敬尧
这篇是争议性最大的一篇,它在初审以分组最高分胜出,在复审也拿下高分,但到
了最后决审却被三位评审评为五篇入围作当中最差的一篇,宛如 NBA季赛成绩最佳
的第一种子在季后赛落难的惨剧,而一些读者也给这篇评价不高。
这样的情形相当耐人寻味啊,也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在看完之后,我的看法是这
篇作品是这届入围的五篇作品当中我分数给最低的,但也没有得那么不堪,依旧有
入围的水准(毕竟在初复审能拿高分,也绝非什么等闲之辈),这篇在推理布局上
没有相当严谨的安排,却是一篇文笔不错的犯罪小说。
这篇的文笔跟上一篇〈刑〉的文笔风格截然不同,〈刑〉的文笔是平实简洁,精准
地勾勒出小说角色的每个动作,而〈尽头之滨〉则是用词华丽,字句当中安插许多
名词和形容词,在描绘景物方面下了十足的功夫──依我个人的喜好,我比较偏好
〈刑〉的行文,因为前者制造出流畅的阅读感受,我认为这种笔法比较适合大众文
学。
(未完待续)
原文发表网址(附书籍图片和相关网址超连结)
http://crimenigma.pixnet.net/blog/post/28695447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