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山难部、社外队与社外资历

楼主: dennis15926 (ShadowHunter)   2021-01-22 00:23:30
网页版:https://hackmd.io/IPOkMHcCRq2RCwAu5ZGRCQ?view
最近耳闻社上有将某队转为社外,或以外挂形式处理的传闻,私以为有违山难部的核心价
值,因此冒着被扣上老人干政的风险,在此对此议题发表浅见,若版主认为不适合再烦请
删文。
山难部
小弟私以为山难部核心价值有二
1.把关队伍安全
这类即是透过审队、评估队伍的风险、把关队员能力,协助留守、于山难发生时开启山难
搜救机制,乃至于登山安全观念宣导、教导与培养学弟妹。
2.守护社团永续经营
山难部成员皆是社团核心成员,参与社团多年并为社团付出无数心血。山难部亦是守护社
团营运的中流砥柱,是抵挡外界压力的那道防火墙,提供社团安心发展的空间。
大学登山社毕竟是大学社团,社团营运不止得对社员负责,还得对指导老师、学校,或甚
至整个社会负责。这些压力并不是社团或社员所想要的,但却是跟着台大这块招牌一并赋
予的。学校得保障学生的安全,得向社会与家长负责,相对的学生组织也得向学校负责。
这个部分的体现,则是表现在山难防治体系的制度化,订定SOP,与师长与学校建立山难
共识,以及对于过大风险的活动予以禁止。
山难与社团永续经营
当今天风平浪静,没有人会去管社团是怎么管理的,是否有按照山难细则出队,审队有没
有放水,或是有多少社外队。但,当山难发生,这当中的每一个环节却会被放大检视。
台湾人(还有乡民)就是有种心态,出事了得找个原因,得找个人责怪。长荣机师染疫,就
检讨新西兰机师趴趴走,检讨他没配合疫调。就算破口的成因是航空公司规范的问题,但
反正找到一个代罪羔羊风向就全去检讨他。大学山社(尤其台大)更是这样,只要出事就会
开始被检讨是否爬黑山、是否没申请入山证、是否没有走学校规定的出队流程、是否有经
过社团的标准程序。
虽然我们可能都知道,山难事件发生的原因跟有没有审队没关系、跟有没有送公文没关系
,但是审队、送公文、告知指导老师等等,却是我们给学校的承诺,是我们跟学校的默契
,也是出事时我们最佳的挡箭牌。如果真的不幸发生死亡山难事件,在写山难报告书时(
绝对会被各界要求写),才能够告诉大家我们该做的准备都做了,有想到的流程都跑了,
出事真的是意外。也是这个默契,社团指导老师才愿意为我们发声,台大秘书开记者会、
面对社会质疑时才能说台大山社没有错,不需要停止营运,才能指著报告书说出事的原因
是什么,而以后因为什么原因不会再发生。
山难细则的条例就是这样来的。每次出事,就把记取的教训纳入细则,让未来的大家有办
法可依循,不要再犯同样的错。
社外队
台大山社可能觉得只有社内队伍是社团需管理的,但其实外界不管你的队伍是社内社外,
只看这个人是不是台大学生。这里最好的案例就是2012成大的乌拉孟山难(sttmountain版
搜乌拉孟)。三位OB开队带两位在校生,在校生坠崖亡,最终还是回去检讨成大山协。社
内总有声音说这显非社内队伍,但山协还是难以脱责。为什么这支队伍没有走社内程序?
没有审核呈报学校是否只是便宜行事想规避责任?
社外队伍影响的不是该队队员的安全,而是社团永续经营的风险。当山难事件发生在社外
队,社团要如何解释,要如何脱责,会不会被禁山,要如何告诉自己山社没有错可以继续
下去?
就是为了守护社团的永续经营,山难部应把可以管理的风险拿到体制下管理,只有显非台
大山社活动,实质上无法管理,且表面上也不会被联想再一起的,才应该任其自然去出社
外队伍。
这也是为什么山难部要这么反对社外队。
成大山协乌拉孟山难后,决定把社外队伍常规化。凡社员出社外队,皆需向山防部与指导
老师申请,亦须填写学校表单切结书交给学校备存。如此,就避掉社外队对于社团的风险
。或许这个做法也适合台大山社,但这需要取得老师与学校课活组的共识,出事他们得愿
意帮我们背书。
近年来社团风调雨顺,平平安安。但或许也就失去了点警戒心。如果感觉不出事情的严重
性,可去P2版按Home看看,或去看看成大山协2012年初的文章。
PS:小弟私以为,无法撇清责任的队伍可以下判断
1.在校生达1/2
2.曾以台大山社名义找过学员
3.在校生主办且队伍队员为山社常见组合
4.如果觉得开社内队伍程序太累,那是否应该检讨要减少社内队伍的程序?
社外资历
近期亦有听闻领队不想为社外人士留守,而提出让其变成"外挂"或"巧遇"的人的队伍。小
弟对此非常反对。"外挂"或"巧遇"的人实质上就会影响这支队伍。不去审核他,只是眼不
见为净,规避责任而已。
为了把关队伍安全,山难审核应该是要尽其所能的取得资讯,尽量预期所有风险,然后评
估再给建议。不审社外人士却纵容其跟随队伍,违背我们审人员的初衷,说更难听一点,
那学员也可以社外独攀然后凑巧走同一条路线?
小弟完全能够理解,不想要为不认识,没有感情的人做留守。但若要砍掉,就应禁止其一
同出队,不要让他影响队伍。
但小弟私以为山社不能太过封闭,在近年各类技术慢慢出现断层的状况下,未来会有越来
越多可以向社外班底学习的机会。社外班底或许有雪地技术,或许有溯溪技术,或许有不
同的勘查见解,小弟觉得都应交流学习。
因此,小弟认为不应直接禁止社外班底审核。若领队有意愿找社外班底一起爬,或加强队
伍结构,小弟则认为应该让其实质审核。山难部可提出要求看社外班底的出队纪录,体训
计画,亦可从与该社外人士一起攀登过的社员了解该社外人士的登山能力与风格。不过,
毕竟社外人士并未参与过台大山社的培训,与山难部没有默契,也不知道社上紧急处置与
山难处理的方法,在危急时刻会是个不确定因素。因此,社外班底顶多能借助其登山技术
,但不能取代社团强力班底或是领队的角色。
最后,山难部是活的,山难细则或有几处写死,但不应为了绕掉细则规范而违背山难部的
初衷,违背山难部的核心价值。细则不合宜之处,山难部会议皆可修改override。
期许社团居安思危,战战兢兢但不要用到山难处置 共勉之
不应关心社务的老人B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