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领队小论文-从0到5.9:攀岩新手教学指南

楼主: wolffy ( )   2017-02-22 00:42:06
从0到5.9 - 攀岩新手教学指南
一、前言
  校内攀岩活动的兴盛,十分仰赖新生的补充。其中通常是学期刚开始时,由熟悉攀岩
的社员揪团,带领有兴趣的新生体验攀岩,借此开发有兴趣的潜在攀岩人口。一直以来,
社团都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学习,内容视带领的社员而定,有时不免疏漏或讲解不清,
使新生感到混乱,可能因此对攀岩先一步失去兴趣。更甚者,操作错误亦会影响生命安全
  我岩龄近二年半,期间持续参加社团的攀岩活动,也受过许多攀岩前辈的指导,自认
基本观念颇为完整。因此,以下想要为攀岩新手、以及带领新手的攀岩者,整理一个讲义
内容,列出所有初学者应具备的知识与观念。范围由从未接触攀岩的新手,至考取
top-rope确保卡。这些观念虽有每个人接受度的差异,本文以Y17确保卡为标准,从较保
守严谨的角度来撰写。希望新手先具有相当的安全观念,待成熟之后,再自行选择是否依
个人风险接受度来作调整。最后,我在文末结合自己带领新手团的经验,提出一个我认为
较容易吸收,能引起新生兴趣的新手团流程,以期日后社团带新手攀岩能达到最佳的教学
和吸引效果。
二、攀岩安全观念
 (一)初次来到岩场:基本规则
  攀岩知识非常多。对于全新的新手来说,太多的资讯反而会造成混乱,最后东漏西漏
,且造成负担。与其一次将知识都丢给新手,面对首次来到岩场的人,不如先授予基本规
则,使之不造成安全危险即可,令其更能尽情体验、享受攀岩。
  以下所介绍乃是新手最需要记住的观念。一旦踏入攀岩场,便必须牢记以下安全规则
。除此之外,其他皆可忘记,之后再慢慢学也不迟。
  抱石场:最重要的是,小心不要站在可能有人坠落的地方。有些抱石场空间宽敞,养
成好习惯,没事就待在安全区域。有些抱石场较狭窄如红石,就更要随时注意周遭状况。
自己注意之外,亦帮其他人留心和提醒,攀岩时亦要留意是否有人站在下方。假如在没有
抱石垫的场地,建议不要爬超过三米,并在跳下时需特别小心。岩场通常会以红线标示三
米线。即使有抱石垫,也不保证不会受伤。尽量在三米以下才跳离岩板,坠落时,往后跳
而非前扑,以免被岩块或岩板撞伤、磨伤。落地时可以用脚缓冲,但不要过度受力,接着
以屁股和背着地,尽可能将坠落力道分散给身体较有防护的部位。
  长路线:除了抱石应注意事项之外,装备便是另一重点,维系著攀爬者与安全的距离
。不可踩绳,以免将沙土揉进绳子里面,长久以来会磨损绳子。所有金属装备皆不可摔,
尤其是确保器,放下时必须好好地将装备置于地面再松手。即使表面上,摔过之后装备仍
完好。这是因为有时候金属裂痕会出现于内部,肉眼不可见而难以检查到,造成安全隐忧
 (二)开始攀登 – 初阶
  记住安全规则之后,便可以开始学习攀登。第一次攀岩的新手也可以学习这些知识,
以方便攀登的进行,但即使之后忘记也没关系。惟带领者必须代替新手注意,以免影响安
全。
  吊带穿法:当然每个厂牌、每条吊带的吊带都不尽相同,最好要参考说明书,或者询
问吊带主人以确定正确的穿法。但基本上吊带都有一条腰带,两个腿环,腰带在腹侧固定
。腰带必须紧到扣得住臀部,可以把吊带用力往下拉,并左右扭动,测试是否足够牢固。
腿环的松紧亦可调整,但主要是影响悬吊的舒适度,在安全性上较为次要。需注意腿环有
没有左右穿反,以及有无扭转。这可以借由腿环背侧的带子位置是否正确来检查。这条带
子应位于腿环上部而非下部,且没有翻转。能够腰带反扣的吊带,务必反扣。
  确保口号:在开始攀登之前,攀爬者与确保者要确定双方皆准备好,且绳子器械连接
无误。由攀爬者开始,来回应答两次,分别为:
   a. 攀爬者:准备攀登(On belay?):表示攀爬者已将绳子(通常以八字结)连接于
身上。
   b. 确保者:确保完成(Belay on.):表示所有确保准备已妥当。在这个口号之前,
必须检查“三、三、二”。意思是,攀爬者身上三样东西(八字结、反扣、腿环),确保
者身上三样东西(确保器与大D,并直接动手按按看勾环是否锁紧、反扣、腿环),以及
绳子二样东西(上方不可扭绳、确保者将绳子收紧)。检查完此“三三二”之后,方可喊
出“确保完成”。口号喊完之后,制动手即不可离开绳子。
   c. 攀爬者:开始攀登(Climbing.):表示攀爬者即刻开始攀爬。这个口号是为避免
确保完成后,攀爬者需做其他动作如拆除确保站、穿岩鞋等动作时,确保者分心。口号可
提醒确保者身心进入保确状态。
   d. 确保者:请攀登(Climb.):表示确保者准备好开始确保。喊完这个口号之后,
攀岩者方可开始攀登。
  休息:若在攀爬途中想要休息(由绳子撑住体重),需由攀爬者喊“Take!”下方确
保者收绳之后,回喊“Take!”收到确保者回复之后,才可以放开双手。最好将双手置于
下方,使血液容易回流。喊声要大,确保双方沟通顺畅。切莫在收到回复前放手,因为此
时确保者很可能正在收绳,这时候坠落的风险更大。
  下降:通常以双手到达岩板顶端当作攀登至顶。当攀爬完毕时,先喊take使重量转移
至绳,接着放开双手,让确保者放绳。身体重心往后倒,脚踢岩壁,避免身体磨到岩板。
可以想像自己在岩壁上慢慢往下走。
 (三)开始攀登 – 进阶
  对攀岩稍有兴趣之后,可以开始学习比较难的部分。即使是攀岩过几次的新手,仍有
可能无法透澈了解这些知识,需反复复习和练习。以下提出一些重点和口诀,以协助尽早
学会要领。
  双八字结:这个结用于连接绳子与攀爬者,但是学习攀岩最困难的部分。打结时要抓
的绳长约为手掌到肩膀之距离,依个人身高、绳径有所调整。先打单八字结,穿过吊带上
两个横向的环,再沿原路穿回。双八字结所形成的绳环,必须小于吊带的确保环。而双八
字结打完之后,绳尾要打单结或双渔人结收尾,目的为确认绳尾够长,不会在攀登过程中
脱出。由于双八字结通常只会更紧,鲜少有绳尾脱出的情况,有些人亦接受半扣收尾(但
Y17确保卡不接受)。然而,打法本身不难,调整结形才是难关,原因在于很难清楚解释
应有的结形。双八字有两个检查要点。凡符合此二要点者,必是正确的八字结形。简述口
诀如下:
   a. 在上面的永远在上面:看清楚两股绳子,压在上面的一股,从头到尾都会压在
上面。
   b. 哪里出来的哪里回去:在此将二股绳子的交界称为“接缝”。可以观察到,双
八字结呈扁平状,因此大致可以分成两面。若“接缝”从正面出来,手指跟着“接缝”走
,最后必会从正面回去。如果发现自己的双八字结不符合此要点,通常可借由调整绳结两
端,两股绳子的左右顺序来解决。这也是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须特别练习观察。
  基础攀爬技巧:新手最缺乏的不是力量,而是技巧。这是所有攀岩者不断修炼学习的
项目,在此不敢班门弄斧,仅提出三个最基础、但能够大大省力的要点,即“手臂打直,
脚尖踩点,善用侧身”。可以让新手自行试试看,在岩壁上弯着手臂时,肌肉得不断用力
,很容易累,所以手臂打直可减少肌肉负担。而脚尖踩点的目的,即是做出侧身与重心的
移转。双腿膝盖向左时,便能达到平衡而轻松地向右上出手;反之。像“大青蛙”般双腿
膝盖向外的姿势,是较为费力的。运用这三个要点,平时将手臂打直,侧身并蹲下以降低
重心,只有出手时才弯起手臂。当攀爬遇到瓶颈时,不妨试着调整脚点与膝盖方向,有时
会有意外的收获。
  (四)Top-rope确保
  准备继续学习攀岩后,确保便是另一大要点。由于先锋确保的学问极大,属于进阶范
围,在此仅介绍top-rope确保。唯有安全的确保,才能确保绳伴的安全。学会确保之后,
新手也就能够迈向攀岩常驻军了。
  确保器:确保器种类繁多,原理大多是制造绳子的转折,加强磨擦力而产生力量,确
保攀爬者。阅读说明书或询问装备主人,正确安全确保器是非常重要的。(Grigri系列等
自动锁确保器不在此文讨论之列,因为这种确保器较昂贵,新手较少使用,操作起来也比
较简单。)
  确保姿势:一旦开始确保,即“确保完成”,此时惯用手握在确保器下方,称为制动
手。切记从这时候开始,到攀爬结束为止,制动手千万不可离开绳子。当制动手在确保器
下方或后方,才能够维持转折,称为确保姿势。手距离确保器需大于一个拳头的距离,以
免攀爬者坠落时,将手卷入确保器内。除了受伤之外,更大的危险是因疼痛而放开绳子,
造成攀爬者极大的危险。除收绳之外,应一直维持确保姿势。如此当攀爬者坠落时,才能
施以足够的力道接住攀爬者。在攀爬过程中,确保者应持续注意攀爬者状况,以即时作出
应对。
  收绳:分为美式与欧式,但建议以欧式为主。新手常常忽略,不是只靠制动手拉绳,
另一手才是主要施力者,拉绳的同时也感受绳子的松紧度。美式收绳速度较快,但操作较
复杂,学习困难,安全性亦较低,国外部分地区甚至禁用美式收绳。欧式收绳虽然速度较
慢,但很容易理解,安全性亦较高。需注意,无论美式或欧式,离开确保姿势的时间应小
于一秒,在收绳后皆需回到确保姿势,并且要注意收绳后手与确保器的距离。收绳的松紧
度可与绳伴沟通,通常新手喜欢收绳紧一点,较有安全感;而若是有经验的攀爬者,可能
就会喜欢稍微松一点,较有活动空间。只要坠落距离不会落地,基本上都没有问题,但建
议坠落距离不要大于二米。
  惟需注意,关于“是否可以换手(即在抽绳之后,改用另一手握住绳子,制动手短暂
放开绳子,以调整抓握位置)”,以及“制动手是否可以虚握滑动”,都是常见争议,在
岩场常会见到以上行为。二者皆会某种程度地增加风险,亦不为Y17所接受。对于新手,
尤其是尚不熟悉确保者,建议先教导他们不要换手、不要虚握。待熟悉攀岩,能够自行评
估风险之后,再行作出调整。
  Take:听到口令到回复的时间尽量少于三秒。先收绳,然后往后退,最后身体用力坐
下去。若自己的体重完全被绳子吊住,攀爬者想必亦然,这就是成功的take,此时才可回
喊“Take!”按理说,攀爬者放手后不会掉落超过数十公分。小诀窍是,如果美式最后难以
抽绳,可以直接抽一大段就回到确保姿势,如此可以省力地抽掉很多绳子。
  下降:首先take住攀爬者之后,若先前退得很远,可以先往前走,接着双手握住确保
器下方的绳子,慢慢以虚握的方式松绳,或以一手推绳。记得此时确保手仍不能离开绳子
三、新手团建议流程
  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以下向各位献丑,提供一套自己构思的流程,演练
过几次亦颇能顺畅进行。希望对于刚开始带领攀岩的社员,能够作为有帮助的参考。
  首先,从邀约开始。学期初通常不缺新生,只要在FB社团PO文,或是在迎新茶会宣传
,基本上五、六个人跑不掉,甚至很可能更多。依过去经验,人数过多时会造成等待时间
过长,且社员忙于照顾各线,使新生被冷落在旁。不过新生通常爬个两、三次就会手臂酸
痛不会再爬。个人认为较适宜的新生人数在六人上下,可由新手团主揪自行斟酌。
  岩场选择方面,比起抱石场,长路线更能引起新生兴趣。因为高度较新鲜刺激,爬起
来亦较有成就感。福和桥上攀场非常适合新手团。这里使用免费,空间宽敞,通常没有其
他人使用,其中二线难度简单,又有较有挑战性的简单天花板可以玩,亦可架绳练习确保
。惟需注意下雨时不方便使用,且周四是永和登山会的团练时间,若要带新手团会过于壅
挤。
  Y17路线很多,从新手到高手皆能玩得尽兴,但场地较狭窄,平日没有新手都略嫌人
多,要是一票新手挤进去更是麻烦,而且不能教导确保。内湖距学校较远,费用较贵,路
线亲和但亦较难作确保教学。永和运动中心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好场地,空间足够,台大学
生有费用优惠,且同时有长路线和抱石可以使用。红石则相当不适合新手,费用高,简单
路线较少,对新手来说爬起来较无实感,有兴趣攀岩之后再造访比较适合。福和桥抱石场
亦为一个选择,虽然场地较暗,横渡多多少少也是个可以让新手努力的目标。最重要的是
,将这里介绍给新手。在还不会确保、也不认识绳伴的状态下,免费的福和桥抱石场是个
练习好场地,两三个新手就能一起来爬。使有兴趣攀岩的人,不会因为社团没有揪团而不
知如何继续。不过,福和桥抱石场与上攀场最大的魅力其实是社交。爬累了之后,坐下来
聊天,谈谈社团的故事,爬山攀岩的故事,吃个宵夜。这也是与社团一起攀岩的巨大吸引
力之一,不可小觑。
  福和桥岩场很难找,所以建议在社办集合后,统一带过去。如果新生没有脚踏车,由
学长姐载过去的同时,可以趁机聊天拉感情(误)。
  到达岩场之后,由一人主讲,同时其他人把绳子架好。若是容易摆荡的路线(如天花
板、大over、福和桥中线),善加利用快扣减少此情。讲解者首先可掌握一下这次新手团
的组成,多少人全新、多少人爬过几次等。接着,介绍岩场的基本规则,即不可踩绳、不
可摔装备。这两项务必反复叮咛再叮咛。不过新手一定还是会不断踩到绳子,要让所有人
都帮忙仔细注意和提醒。
  确保新手记住二项基本规则之后,讲解吊带。直接穿一次给大家看,然后让他们自己
穿,穿完给解讲者检查。
  至此,正常来说绳子已经架好。示范攀登一次,简单讲解确保口号。不要求一次让他
们记住所有要检查的事项,但要使他们有“互相检查”的概念。口号喊完才能上墙。让新
手能看见绳子如何运作,甚至可以示范坠落。此时讲解“take”,以及爬到顶之后,如何
下降。攀爬时,亦可边爬边稍微介绍省力的爬法,同样不要求新手一次学会。
  示范攀登完毕,可以让新手有第一次的攀爬体验了。这时候就不必拿双八字结继续塞
他们脑袋了,赶快上墙吧!建议携带光笔或头灯,可指导他们往上爬。下来之后,当然要
好好鼓励称赞他们一番。
  新手爬过之后,通常因为手臂酸痛,会休息很长的时间。主揪要观察大家的状况。当
逐渐有人处于闲置状态,就可以考虑开始教确保。记得要讲解确保器原理、制动手不可离
开绳子、制动手与确保器的距离,然后教收绳。其他各个细节的注意事项已在前文描述过
,不再重述。接着,让新手用空绳练习收绳,由一名社员在旁纠正动作,并且帮忙拉另一
端的绳子以造成一点重量的实感。视新手表现,收个十米到三十米,收空绳动作顺畅无误
之后,便可挑战为其他人确保,这时最好仍要有社员作第二确保。
  以上,就是完整的教学流程,之后便依每团、每人的状况作调整,让新手持续练习。
除攀登之外,确保口号、双八字结、确保是最需要反复练习的,在新手完全熟练之前,社
员需持续地在旁指导,直到所有观念完整确实,成为可信任的攀岩者。
四、结论
  本文皆来自我个人所学,以及带领新手团的一点薄微经验与想法。若有疏漏不足之处
,还烦请各位指教。
  感谢当年带领我进入攀岩领域的学长姐,因为那些扎实的教学训练,以及许多在岩场
谈天的夜晚,让我更能在安全中领略攀岩的乐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