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难案例检讨-八通关失联事件
【队伍时间】2012/10/08 – 10/14 (共7天)
【队伍人员】台北市山羚登山休闲协会14人
含领队1人、向导3人、林汶沐 (失踪者)、其余队员9人
【队伍路线】南二段传统路,由向阳入山、东埔下山
【事发过程】
※ 下列时间有括号者为估计值
D7 10/14
05:30 全队14人由中央金矿山屋拔营前往八通关山古道登山口
(07:00) 重装放置于八通关山古道登山口,此处上攀八通关山1.5k,距崩壁
处 (高绕点) 约100m。领队及2 位向导说要先去八通关 (驻在所旧
址) 草原岔路口泡茶等候,只派一名向导随10名山友上山。
(07:30) 向导描述林汶沐先生攀登约30分后,感到身体不适,表示不登顶直
接要回撤八通关山古道登山口,此时向导以无线电回报领队,说林
汶沐先生要回撤下山。
(09:00) 之后该队人员一个个下至八通关山古道登山口后,发现林汶沐先生
与他的背包不在现场,原以为他自行往八通关 (驻在所旧址) 草原
方向下山了。
(10:00) 但当第一个下山的山友也自行赶至与领队会合,这才发现林先生并
没有走在他前面,随后清点人数未见林先生,领队即往回寻找至八
通关山古道登山口后未果。
10:30 南投县政府消防局接获领队通报,请求帮忙协寻,指出失踪的林汶
沐先生62岁,曾登百岳30几座,第一次长天纵走,身上保暖衣足够
,无健康问题。
14:50 警义消17名及1名登山向导于水里高职集结完毕后搭直升机至八通关
(驻在所旧址) 草原停机坪展开搜索。
同时消息传出,在10月14日清晨,有一支马博横断的5人登山队,队员李昆明
当天 (10/14) 由白洋金矿山屋撤退下山,行经八通关古道登山口前崩塌处不
慎摔落,疑似摔伤肋骨断裂,当天由海鸥载下山。
后续警消和民间团体每天都出动40多人次地毯式搜索,范围遍及八通关草原
往观高坪、往荖浓溪、往八通关山各路线沿途之各处崩塌地,并动员技术人
员下壕沟、溪底等处,最后却仍无所获,家属不得不同意在10/23日后停止搜
索。
【山难检讨】
1. 队伍结构
该队为一般长天数高山纵走,1名领队、3名向导、9名队员在一般社会登山
社中属正常比例。然而单攻八通关山时只留下1名向导同9名队员随行,造成
此单攻队伍丧失应变能力。
2. 人员能力评估
失踪者林汶沐先生虽曾登顶百岳30座,但第一次从事长天数纵走。且八通关
草原至八通关山登山口间在八八风灾后有多处崩塌,由事发当天的另一起事
故可略知路况仍有不少潜在风险。据搜救纪录表示:“高绕路径上下陡降,
山友常甘冒危险地段横切,或不查高绕路径入口而错过。”林先生缺乏长天
数纵走经验,认路和地形风险评估的能力可能无法胜任。加上本人已感到不
适才未登顶,体力状况也相当堪虑。
3. 队伍领导
领队轻忽拆队风险和不当的拆队比例是此次山难的起始,最终导致无法避免
此遗憾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领队在无线电中同意让一个身体不适、经验
不足的人自行回撤本身就是不明智之举,由于社会队很难在此情形下要求全
员回撤,请林先生原地等待应是更好的选择。且林先生身体不适,不过半小
时的路程,领队或其他向导也没有人要回来先接他慢慢走到八通关草原,丢
著健康状况有问题的人独自等待似乎也不恰当。
4. 队伍意识缺乏
林先生表示要撤回八通关古道登山口,但他在回到下背包处后自行离开则显
示其队伍意识不足。林先生离开与领队约定的地点将使风险超出领队预期,
向导可能也没有严肃告诫一定要待在下背处,许多有机会避免事件发生的小
举措于是都被轻忽了。此外,后方队友在后来“自行赶至”八通关草原也显
示该队伍可能平时就行走分散,队伍缺乏互相照应,轻忽了传统路潜在的风
险。
5. 第一时间处理
人员动向不明是相当严重的事,当向导下至登山口时未发现林先生时就应立
即与领队回报,并做好危机处理的准备。而当有人动向不明时,集结并确保
剩余人员的安全是必须的,但却还有第一个下山的山友“自行赶至”八通关
草原,显见队伍仍然没有警觉心。而领队发现少人后想必相当心急,但往人
等行动也应结伴同行,避免再度乱中出事。
6. 后续搜索
此次搜索动员广泛,范围大且密集,并设置前进指挥站回报搜索座标,显示
近年定位科技在山难搜索上已获广泛应用。
【结论】
队伍意识缺乏和拆队风险是造成此次山难的主因,此两项也是社内审队和出
队时一直很强调的重点。虽然登山有很多方式和选择,但校内社团背负家长
、学校、和社会的审视,因此仍应持续使此类能避免风险的安全观念在社员
中根深柢固。
【参考资料】
中华民国山难救助协会《八通关草原失联山难搜救案记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