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岩] ch10 确保

楼主: kingyi (奕大师)   2014-07-15 14:34:20
Ch 10 确保(Belaying)
前言
确保三要素:
1. 对绳提供有效制动力的方法
2. 牢靠的固定点和确保姿势以抵御坠落的冲击
3. 一个有经验的确保者
综论
(一)选择确保点(belay spot)
1. 适于放置好的固定点
2. 安全的位置(避免落石、攀登者坠落的路径…)
3. 若可能的话,让确保者舒适
(二) Lead & Second
固定点 坠距 攀登风格
Lead 沿途架设固定点 大 较保守
Second 沿途回收固定点 小 较大胆
※先锋者的坠距=先锋者和最高固定点间距离*2+绳子伸展的长度+确保者往上往前被拉动
的距离+确保者给予的绳长
※在多绳距(muti-pitch)攀登中,攀登者可能每段绳距轮流先锋、每数段绳距轮流先锋,
或绳队中有攀登能力较佳的人时由其担任较多或全部的先锋,而其中以每段绳距轮流先锋
最为耗时。
(三)坠落
1. 名词解释
静态力:绳受力=攀登者重量
动态力:绳受力=在攀登者有重力加速度时止住其坠势时所需的力
※动态力远大于静态力
※动态力以千牛顿(kN)为单位计算,人体所能承受的力约为12kN,或约体重的15倍。
※静力绳、编织带环、普鲁士绳…都没有足够的延展性和强度承受动态力(坠落)。
※过去使用的登山绳受限于科技,绳的材质没有足够的弹性,故确保有一黄金律:绳必为
动态—借由动态确保来降低攀登者所受的冲击力,但具有因绳子滑动过快而烫伤确保者双
手的缺点。而现今的绳本身即有延展性,故虽确保器限制了绳的滑动,攀登者仍受到动态
的确保,而固定点所受的冲击也减低许多。
坠距:制动住坠落前攀登者的坠落距离
坠落系数(Fall Factor):坠落系数=坠距/可吸收坠落的绳长
a. 最大值为2,为假设绳子无法伸缩,系于一固定点,在攀登至某一高度时,发生坠落,
并坠落至在此固定点下相同距离处。
b. 相同坠落系数代表人体承受相同的冲击力
※标准的UIAA-CE对动力绳的坠落测试是将一80kg的物体在2.8m的绳上坠落5m的距离
(FF=1.78),其须能承受5次以上测试,第一次坠落时绳上的动态力不得超过12kN。
2. 保护先锋者
a. 先锋者开始先锋后应尽快架设牢靠固定点,除了避免直接坠地外,也是因为坠落系数
最大的坠落发生在先锋者系入第一个固定点前。而架设第一个固定点也有助预知坠落时的
路径和受力方向。
b. 长距离坠落的危险 v.s大的坠落系数
c. 确保者可戴上手套
(四)确保
1. 确保装置
确保器的运作原理在于:
a. 使绳子弯曲成一定角度(制动角),使绳子因变形而产生抵抗的制动力。
b. 借由确保器提供摩擦,产生制动力。
※制动手仍为制动力最初、最重要的来源,故确保者的制动手都不应离开绳子。(例外:摩
尔结)
目前常见的确保装置有以下几种:
a. 孔状 ex:ATC
优点:结构简单,不受冰雪影响,亦不会有机械故障的疑虑。
缺点:依赖制动手与绳子间的关系。
b. 自锁式 分为两种:
i)弹簧自锁式,如Grigri
优点:使绳于确保过程中顺畅来往,确保过程更轻松,亦可使体重较轻的确保者确保体重
较重的攀登者。
优点:仅适用特定孔径的绳子,可能因攀登者突然的动作或确保者给绳过快而卡住,受冰
雪侵害的绳子或湿绳都不适合使用这类确保器。
ii)多功能孔状自锁式,如Petzl Reverso。
优点:可使上方确保更为舒适安全。
须注意当绳子直径小于10mm时即失去自锁功能。
须特别注意即使使用自锁式确保器,制动手仍然不能离开绳子。
在使用任一厂牌所出的各式确保器前,务必详阅其说明书。
2. 制动手
a. 左右手:当攀登者坠落的路径可能在确保者左侧时,则使用右手确保较佳,反之亦然。
b. 掌心向上或向下:掌心向下可提供较有利的制动,但动作较不顺手。掌心向上则较顺手
,但制动力较差。
3. 其他确保方式
a. 使用意大利半扣(Munter Hitch)
注意:使用意大利半扣时,搭配梨形有锁勾环为佳,因其较大,则绳子通过勾环更顺畅。
优点:意大利半扣借由绳和钩环间的摩擦,以及绳和绳之间的摩擦产生制动力,其制动力
比许多的确保装置好,且较不受制动角度的影响 ((Fig. 10-8)
缺点:容易造成扭绳,且因有绳子间互相摩擦,也造成绳皮的磨损。
b. 坐式确保(Hip Belay)
利用身体与绳的缠绕产生磨擦力,在攀岩时通常不作为确保的方式,但适用于冰雪攀登和
溯溪。 (Fig. 10-9)
优点:不须确保器,架设容易,效率高。
缺点:确保者可能因绳子滑动而灼伤、放开制动手。
注意:确保者把自己系入固定点时,固定点应在制动手的另一侧,这点和使用确保器确保
时相反。
(五)固定点
1. 在选择架设固定点位置时,应充分考虑其可能受力的各种方向。上方确保follower时
,受力方向为向下,但先锋坠落时,则固定点将受到向上的拉扯力量。而在横渡时,固定
点会受到左右拉扯的力量。
2. 天然固定点
a. 树木
应选择活木,并检查树木根部的深度、和悬崖的距离,注意应将绳环系在树木接近根部处
以避免过大的力矩将树木连根拔起。
b. 岩石
可检查岩石的大小、岩石底部、重心、裂缝,堆叠形式(被压在其他岩石下方的更牢固)
3. SERENA 固定点系统架设原则
Solid 固定点每个组成支点都应是牢固的。
Equalized 均力。让受力平均分摊在每个固定支点上。 (Fig. 10-11)
REdundant 有余性。要考虑固定点任一组成支点失灵的状况,故每一固定点都至少要有2
个组成元素,3或4个为佳。
No extension 没有延展性。当任一组成支点喷掉了,则主点会因钟摆效应而摆动,但其
和其他支点的距离不应延长过多,以减少动态力。
Angle 注意各支点间的角度不应过大。在2个支点的情况下,角度不应超过120° (Fig.
10-17)
4. 均力固定点系统(Equalizing Anchor)
在讨论任一种固定点系统时,要先认知到没有绝对均力、完美的系统,每种系统都有其优
缺点。
可分为两者形式:
a. 静态分摊法(Static Equalization)
最简单的静态分摊法即为由两个带环各自连接一个固定点再扣入一个有锁勾环。(Fig.
10-13)而常用的三力分摊系统则为以一条长的带环(约5~7m)系入三个固定点,将固定点间
的绳子向下拉,最后把三个绳环綑在一起打一个单结或八字结,将有锁勾环扣入最后产生
的绳耳中。(Fig. 10-14)
优点:架设简单、直观,遵守No extension原则。
缺点:无法满足Equalized原则,各支点所受的力不同。
b. 自动分摊法
可分为两种:
i) sliding X (Fig. 10-15)
优点:可借由勾环的自由移动来达到自动均力的效果,架设简便。
缺点:要考虑绳环和勾环的磨擦问题,可选择新的、细的缝制带环或是较大的钩环解决。
违背No extension原则,当任一支点喷掉,会有极大的摆荡。在带环上打上单结可减少此
问题,但也限制了勾环的自由移动。
ii) Equalette (Fig. 10-16)
优点:由以上静态分摊法和sliding X的比较,可发现两者各自的优点即是对方的缺点。而
Equalette则平衡这两种做法,使其同时达成适当的均力和无延展性。
缺点:系统比前二者更复杂,架设更费时,且较不易检查。
(六)确保姿势和位置
确保者应假设当攀登者坠落时的各种状况,并预测自己会如何地被拉扯。
1. ABC原则:Anchor、Belayer、Climber的位置要成一直线,如此则确保者就能确定自己
只会在这条直线上移动,而更能预测发生坠落时自己如何应变。
2. 确保后攀者时,可以面朝外,使固定点在自己身后的姿势做上方确保。在确保者悬吊
著或半悬吊的情况下,另一个选择是架设一个转换受力方向的固定支点,使确保动作变换
为Top rope的形式。 (Fig. 10-21a)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转换方向用的支点不应选择确保
固定点中的任一支点来操作,容易造成此支点的失灵而影响整个固定点系统。
(七)沟通信号
常用的沟通信号包括: (Table. 10-2)
准备攀登 (Belay on):提醒确保者准备确保
确保完成 (On belay):确保者回应攀登者已确保完成
开始攀登 (Climbing):告知确保者已开始攀登
请攀登 (Climb):确保者开始确保动作
拉到我了 (That’s me):上方确保时,在准备攀登前,确保者已将绳子拉紧,攀登者提
醒确保者不须再收绳。
解除确保/确保解除:攀登者要求确保者解除确保。
落绳:垂降抛绳时提醒地面的人们注意绳子。
(八)其他确保技巧
1. 脱离确保
在紧急情况(如另一个攀登伙伴受重伤,而没有人能够救援时)可以使用摩尔结以脱离确保
状态。 (Fig. 10-22)
2. 自我确保攀登(self-belayed solo)
3. 运动攀登确保
运动攀登确保的确保者多在地面,没有系入固定点,要小心避免绳子用尽,从确保器滑出
的危险,打上绳尾结是一个好习惯。
结语
熟悉确保的技巧和确保站的架设能让我们成为值得信任的攀岩伙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