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领队小论文

楼主: jeff19921021 (瑞瑞)   2014-02-27 18:43:19
我的小论文主要是探讨学员该如何准备长程队伍的行前,
相信很多人都有第一次准备行前却被电惨惨的经验,
或之后当领队时头痛著学员怎么这么夸张的情况,
因为我自己以学员的身分准备长程队伍的行前多达五次,而且总是都很落漆,
所以想写这篇文章来提供学弟妹准备行前时可以注意哪些方向、开队领队可以
叮咛教导的事项,希望会对大家有帮助。
一、路线准备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a)地图:基本上印地图跟画地图应该是A勘学员要点的技能,所以省略。
(b)记录:最常使用的是登山补给站(http://www.keepon.com.tw/ ),
很多山友还会上传航迹档,我们可以直接灌进GPS,十分方便,
但社外队记录通常没有学生队详细,乃其缺点之一。
再来就是社上的记录,但因为BBS没有办法搜寻文章内容的功能,
而且有时候队名是利用连走山头的名字所组成,所以搜寻起来比较困难,
这时候就直接询问资深大老以前有没有人去过最快,
另外有时候队伍可能没有po记录,请记得去挖以前的勘查留言本,可能会有意外的惊喜。
然后最棒的就是淡淡山岳天(telnet://bbs.tkumcc.idv.tw ),
里面有许多以前的学生队记录,非常详细,
更重要的是它精华区功能,帮你从地域分好,搜寻起来也十分方便,
但之前有停机一阵子的关系,所以有些新记录还未转过去分类。
最后就是google大神,基本上前面三个都可以从这里找到,
也可以找到其它山社的记录及社刊上的记录(ex:http://ppt.cc/fOgV ),
但需花费较多时间精力来搜寻。
或许有人会觉得查记录已是A勘学员必备的技能,但我发现事实不然,
多数学员可能都没还点进过淡淡山岳天,准备二次行前当天才发现自己漏查几份记录等,
我是觉得开队领队可以直接告诉他们哪些数据库有哪些记录,让他们有方向去找,
毕竟不是查资料大赛,主要是训练他们有找记录的能力即可;
学员亦不可懒散,只查keepon与google前三页的记录……
(c)航迹图、空照图、溯行图、各种图:
从我以前出过的队到现在,几乎没有一队是路线中完全查不到航迹图,
毕竟就算是长程勘查,也很少100%纯勘查,通常进去和出来都是会有航迹的传统路,
所以航迹图画的路线及标的地点请务必正确画在自己的地图上,不要乱画!!!
这些地标可以帮助你定位,你第一次走长程队伍走到天昏地暗,没有余力定位的时候,
恰好经过猎人营地,即使班底冷不防地问你“我们在哪里”,你至少还有保命符XD
空照图的话,可以利用google earth、地图产生器(http://ppt.cc/2HKn )、
俊强提供的神器(http://ppt.cc/t2IM )等软件来观察,
它可以帮助你判断崩塌地形有多长、有没有崩过棱线,溪底地形是峡谷还是宽河床,
下切点与上切点的可行性,还有地域植被的颜色来推测鸟度。
2.Be a detective,利用线索,还原当下
有了上面的各种资源,就要进入最好玩也最耗脑的阶段,
第一次出长程队的学员很可能还没开过队,或即使开过队也还没太多sense,
大部分学长姊说怎么走就怎么走,没有去思考过路线的合理性,
更甚者,以前出队印记录只是美观用,完全没看或有看没有懂。
首先,先做区域分类,把查到的记录依地域相关性做分类,举例来说:
和前三天行程有关的记录是记录A、记录C,和后三天有关的记录是记录B、记录C,
那就先看记录A和记录C,把前三天的行程做一个整合。
因为平常出的A勘通常都是同一区块,顶多两区块连走,但C勘很可能就四五个区块以上,
所以即使把所有记录都扫过一点,还是只有一点印象,到时候要找又要从头乱查,
效率十分低落,不如先分类完,再把相关记录逐行比对。
逐行比对是累人的工作,却也是精髓之所在。为何有看过记录却还是被骂没读记录,
就跟有看书但考试不会写一样,原因就是没读通。
每份记录的重点及风格可能不太一样,所以我们要抓住不同记录的共通性,
都有提到的危险地形可能真的棘手,旧记录有提新记录没讲可能已不存在,可靠性降低。
再来就是推测正确合理性,毕竟没有人从来没定错位,所以记录当然有可能写错,
如果你不比对不同份记录,就不容易察觉细微的错误。
最重要的是结合自身的经验,通常第一次准备都只会乖乖“唸记录”,
这也是领队想发火的原因之一,别人上切1小时500公尺,你就说我们也上切1小时,
可是你真的有上切这么快吗?是不是要想一下他们可能是轻装或是少数精英,
结合自己的经验,才算真的有读通记录背后的意义。
再来就是思考推理的过程,要注意的有时间、危险地形、植被、水源、通讯等。
(a)时间:
设一些分界点,例如山头、鞍部、接棱点、营点等,每个分界点间隔约要走2~4小时,
间隔太短很琐碎而太长又不实用。利用之前分类过后的记录,研究每一份各花了多久,
可能有人开火战车太快,或有大队人马走太慢,扣掉极端值,取出合理的平均值,
并且每次算完以后都用自身经验去评估一下合理性(请注意正逆走、轻重装)。
(b)危险地形:
所谓的记录就是拿来参考用,并不是说记录怎么走,我们就要怎么走,
我们要走自己的路!所以以前队伍通过地形时,可能也会采取许多不同的方法,
正走、高绕、腰绕、左或右绕,有无架绳,暴露感及危险程度都很有参考价值,
我们就是利用不同的记录从中选出最安全的方法通过,所以请不要乖乖“唸记录”,
说他们从左边绕过,应该说因为右边崩掉所以要选择从左边绕过之类的。
(c)植被:
植被往往是决定前进速度的重要因子,绝命芒草棱、立体网状刺藤等绝对会让你永生难忘
、寸步难行,也是帮助你推理记录合理性的依据,如果有一段路走特慢,
但记录没有提到植被,你可能就要先预想到时候可能会有精彩壮观的植被在等你。
另外在走纯勘查的时候,可以利用附近高度差不多但有记录的林相去推断可能的植被。
(d)水源:
这也是和A勘很不一样,因为两三天可以全背山下水,但长达六七天要全背实在有困难,
所以路线规划通常中间会有几个点可取水,但通常领队都已经先帮各位想好了,
学员们要注意的是哪些是稳定水源,从记录中叙述还有出队的季节去判断,
再来就是评估每天要背多少水,相信这对第一次准备的学员都很陌生,
所以你必须去计算不同取水点之间需要花多少天,更重要的是考量撤队的情况,
因为A勘撤退通常还是两天,但长程队伍中假设两个水源间要走三天,
若取完水之后没过撤退点,撤退回原水源可能就要花到四天以上,
这时候你可能就可以多背水藏在中继点以确保撤退不缺水,
或不多背水严格执行节水政策因为队员们背太重一定会走很慢等不同的考量。
(e)通讯点:
虽然长程队伍都一定要带卫星电话,但有备无患,有些记录会明确提到哪里通讯状况如何
,有些则藏在文章中,如果可以的话,通讯时间那天的营地尽量也都选有良好通讯,
但这点比较难控制。
3.精益求精,更上层楼
基本上把1,2点都做到,应该就可以讲出像样的行前,以第一次准备长程队伍而言,
领队应该会感动到哭出来,通常达到这样的level,
在讲路线时就仿佛在真正地在脑袋走过一次,会遇到的什么时该怎么做,心里都有谱。
而其实长程队伍的行前不仅是像短程队伍一样要让领队了解学员的状况,
要给学员打强心针做心理建设外,其实也是要提升学员们准备队伍的能力,
因为出过长程队后,往往会变社上中坚份子,开队的主力来源,
所以学员应去思考为何领队要设计这样的路线,为什么要从这里上切、
为什么营地或水源要定在那里、撤退点及通讯时间要怎么决定,
假装自己是开队者的身分去思考整条路线,甚至可以提出对队伍有帮助的建议。
二、体能训练
长程队伍有规定,审队伍都要附体训表,以我观察及自身经验,
其实这点大家好像都比较懒散,当然我深深地觉得要练好体力多爬山是最快也最有效,
但久没爬山或只出过几队的新生,要证明体能的方法就请各位学员拿出决心乖乖跑步,
社上也有些人是一开始体力不好,常常练跑以后体力进步的例子,
所以请确实执行领队的要求。
讲一个我看到的情况来砥砺大家乖乖体训,我还小的时候,
旨价学长要出队的当周或前一周都至少跑两次,
那时候我就在想这么厉害的学长出支小小的A勘都会跑步,
为什么我们要出第一次长程队伍的时候,体训都懒得跑QQ
三、心态调整
通常等到要出b、c勘,比较不会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学员,
所以不会像短程队伍需要告诫他们不要做哪些事,或怕他们不受控制等,
比较可能出现的是心态自卑的学员,这样比较容易画地自限,无法进步。
我还记得我第一支b勘去拉库拉库玩的时候,一开始跟不到猎路都还会有精神地去乱找,
结果每次都是班底找到路迹或砍痕,后来就越来越挫折,也比较懒得找路。
事后回想起来,那时候应该要屡战屡败然后再屡败屡战才是,
我觉得学习进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学长姐直接传承教你,学习效果好、效率佳,
另外一种就是从错误中学习,虽然会很挫折,但学起来比较全面,也比较有自己的风格。
所以如果你是担心体力比较不好而不敢做许多事情的学员,
那你应该换个角度想,多做一些事情努力后,你的体力跟能力就会变好了!
歹势,好像写得过长,有什么需要加强或补充的地方欢迎大家提供,
也谢谢领队们辛苦地看完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