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interson (含泪复活长期持续更新)
2025-05-25 18:21:12https://www.koc.com.tw/archives/600093
小米在本周于北京举行的新品发布会上正式揭晓自家首款3nm制程的自研旗舰处理器:玄戒O1,这项突破性的技术成果瞬间成为业界焦点。这不仅是小米技术发展的重大里程碑,更象征其迈向高端化战略与生态闭环布局的坚定决心。不久后,有中国博主爆料称,在非
公开的沟通会私下交流中听闻消息指出:“玄戒O1平均每颗芯片的综合成本超过人民币逾一万元以上(折合新台币四万多元)”,这也让人不禁惊叹:小米这次“砸钱造芯”可说是不计代价。
根据小米创办人暨董事长雷军在发布会上的说法,玄戒O1的成功量产,代表小米正式成为继苹果、高通、联发科之后,全球第四家拥有自主3nm制程手机SoC(System on a Chip;系统单芯片)设计与商用能力的企业。雷军指出,该芯片研发团队从原本的2000人扩充至2500人,年度研发预算从20亿元(人民币)大幅提升至60亿元,累计投入已超过135亿元人民币(接近564亿元台币),金额之高令人咋舌。
业界人士分析,根据市场研究数据,28nm制程芯片的平均设计与开发成本约为4000万美元,进入7nm后攀升至2.17亿美元,5nm则为4.16亿美元,而3nm芯片的设计、验证与量产整体成本则逼近10亿美元(约合新台币300亿元)。
发布会现场,雷军也亲自“算帐”:若以开发成本10亿美元、首批出货量100万台估算,光是平均每颗芯片的研发成本即高达1000美元(约新台币3万元)。然而,与玄戒O1搭载的 Xiaomi 15S Pro及平板产品定价仅落在人民币5500元至6500元(约合新台币2.5万至2.9万元)之间,远低于单颗芯片的开发成本,显然“不计成本”只是为了打开市场,为高端化战略铺路。当然,如果玄戒O1销售状况良好持续生产的话,此价格也将会持续降低,但依然远高于跟高通采购处理器的成本。
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 Omdia 首席分析师李哲(Zaker Li)则表示,玄戒O1作为小米自研芯片的首代产品,主要肩负“技术验证”与“商业模式探索”的任务。其初期规模与产能被控制在数十万级别,为的是谨慎试水、减少失误,而由于流片数量少,单位成本势必居高不下。
对于小米而言,玄戒O1的意义早已超越单一技术突破。这颗3nm芯片将成为其进军自研芯片的“技术身分证”,并逐步扩展至整个智慧装置生态系中的中枢节点:未来包括智慧手机、平板、穿戴设备、IoT装置,甚至智慧家电,皆有可能搭载此自研核心,形成完整的
生态闭环。
小米在AI方面的战略也与自研芯片密不可分。随着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LLM)与边缘计算需求迅速增长,装置端的AI处理能力将成为未来的关键战场。自研芯片能否有效整合AI加速模组、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与智慧感知能力,将是定义未来智慧装置竞争力的关键,尤其玄戒O1的NPU部分还是小米自研的,并未使用ARM的公版架构可见一斑。玄戒O1若能在效能、功耗、AI处理表现等维度上站稳脚步,对小米未来的战略来说无疑是一张强而有力的筹码。
苹果的A系列芯片与三星的Exynos系统,一直是手机SoC市场中的主流自研力量,不过他们普遍采取“闭门式”的生态封闭策略,将芯片仅用于自家产品系列内部(三星之前有短暂销售过 Exynos 处理器,但后来因表现不佳已经几乎无其他第三方使用)。而小米则采取相对开放的高性价比推进策略,冀望以大规模出货与产品线多元化,压缩回本周期。
这也反映在首波搭载玄戒O1的终端产品定价上:不追求毛利极大化,而是以性能与诚意打开声量。
然而,这种模式也伴随不小风险。一旦芯片在上市后被消费者发现稳定性、散热或相容性问题,恐将对品牌声誉与高端战略造成反噬。因此,玄戒O1的实际表现与消费者回馈,将是决定小米能否成功“破圈”的关键。
心得:
玄戒O1销量应该不会只有100万颗吧?明年还能打成次旗舰卖,如果最终销量能有1000万
颗,第一颗芯片研发成本每颗平均3000台币,也没到不可以接受??
只是生产成本一颗要1万台币也太贵
台GG3奈米的Soc芯片生产成本一颗大概是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