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左侧返回”的逻辑已成为iOS的体验瓶颈

楼主: whatthe8078 (~命运皇~)   2021-10-26 01:05:21
1.原文连结:https://bit.ly/2ZknKak
2.原文标题:“左侧返回”的逻辑已成为iOS的体验瓶颈
3.原文来源(媒体/作者):36kr/雷科技
4.原文内容:(本文章经过文字转换处理。)
在某些细节上,iOS 已经远不如 Android
作为曾改变整个手机市场的作业系统,iOS 已经发表整整 15 年了。可能有些读者至今仍记
得贾伯斯用手指滑动解锁手机的画面,正是那一滑,开启了手机的手势交互时代。iOS 也正
凭借著全新的交互方式和出色的动画成为当时 Android 的模仿对象。
https://i.imgur.com/1OY1oYP.jpg
在早些年,我们一看到 Android 加入了什么新功能或是新手势都会下意识的认为这是藉鉴
iOS。但事实上 iOS 早已不再是那个被人争相模仿的对象,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远远落后于
Android,其中让小雷感触最深的莫过于 iOS 这过于落后的返回机制。
奇怪的返回逻辑
如何让手机返回到上一个页面,一般来说我们只需要将手指放在手机的左/右边并向内滑动
即可完成动作。但 iPhone 它只给你提供了左手返回手势,甚至在某些应用程式的某些界面
上,你只能将左/右手掌上移后再拿大拇指去点击左/右上方的返回按键。
这个返回逻辑是小雷完全不能理解的,如果你使用的是萤幕较小的 13 或者 mini,这个问
题影响可能不大,但在 Pro Max 上这个返回逻辑就非常让人抓狂了。考虑到 iPhone 13 Pr
o Max 的重量和宽度,你不得不双手握持手机以保持重心,而这些情况是我在 Android 上
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https://i.imgur.com/REP3Hkh.gif
在简单查询资料后,小雷发现这个返回逻辑很多年都没有修改,在 iOS 6 与之前,我们主
要是通过点击返回按钮进行返回动作,而且当时的我们也早已习以为常,因为它足够简单、
直观,所以在早期我们根本不会去在意什么操作逻辑。
但随着 iPhone 5 的发表,越来越多使用者发现苹果的操作逻辑已经有点不人性,因为 iPh
one4S 及之前的 iPhone 屏幕比例为 3:2,在这个萤幕尺寸/比例下,手指可以轻松覆蓋到
萤幕的大部分区域,贾伯斯也把这个尺寸/比例称之为黄金比例。
https://i.imgur.com/LorJhRW.jpg
虽然 iPhone5 的萤幕尺寸只增加了 0.5 英寸,但它的萤幕比例变成了 16:9,这有什么问
题吗?当然有。
https://i.imgur.com/uXpBg1F.jpg
由于萤幕纵向尺寸的增加,使用者的手指不再能轻易点击左上角的返回键,使用者就感觉到
没有原来用的舒服。
在 iOS7 发表时,苹果总算加入了滑动萤幕返回动作,并不是苹果听到了使用者的诉求,而
是因为在那一年苹果发表了 iPhone 6 以及 iPhone 6 Plus,萤幕尺寸也从之前的 4 英寸
提升到最大 5.5 英寸。不过这套逻辑在 4.7/5.5 还能正常使用,而且因为 3D-TOUCH 的出
现带来了新的动作手势:左侧重按滑动以切换 app 和打开程式切换器,使得侧滑返回稍微
“正常”了那么一点。
https://i.imgur.com/ld6tycv.jpg
但随着 iPhone X 的到来,全萤幕设计使得 iPhone 的手势大改,但唯独侧滑手势没有更改
,再加上快速切换 APP 的手势被移到下方横条处,此时的左侧手势只剩下返回一项功能,
随着 iPhone 尺寸的增加,左边侧滑这个手势越来越难用,操作也越来越不人性。小雷也专
门调查了身边的一些朋友,发现大部分用户都是用右手滑手机,左侧返回这个手势对于他们
来说确实很难用。
为什么苹果不改?
说到这里,有一点是需要补充的,iOS 与 Android 不同,iOS 的“返回”指的是返回上一
层页面而并非是返回上一步操作,这就会导致另一种情况的出现。比如我们在 BiliBili 观
看评论区的评论时,在 iPhone 上使用滑动返回的动作,就会直接退出影片页面,而 Andro
id 版则可以回到评论区。
https://i.imgur.com/kqrFrtR.gif
https://i.imgur.com/yY5mjoY.gif
上为 iOS,下为 Android
简单来说,就是你根本不知道下一次侧滑返回到底是回到哪个页面,当然也有人会觉得它很
不错,因为这返回手势很符合 iOS 的操作逻辑和视觉动画播放逻辑。
说实话,这些问题其实在 iPhone X 发表之前就存在了。为什么那时候不觉得是问题或者说
提出这些问题的人少呢?因为当时的 Android 用的是“三大金刚键”,小雷认可它的实用
性确实很高,但这个设计有个劣势,那就是“占空间”,或者直白点,就是“丑”。所以对
于不能接受丑的人来说,iOS 返回的不方便也没那么难以忍受。
https://i.imgur.com/p7urdKH.jpg
而如今,Android 的返回键已经进化成全萤幕手势了,虽说 iOS 在动画方面还是要比 Andr
oid 强上不少,但起码已经是在同一个层面上。这时候,不思进取的 iOS 侧滑返回的手势
的缺点就会被无限放大,导致许多像小雷这种从 Android 转移到 iOS 阵营的用户会对其进
行吐槽。
至于苹果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返回手势,小雷猜测苹果大约是执行它们的设计原则,既从右向
左推出的视窗要保持从左滑动返回、从下弹出的视窗就要从上向下缩回去,苹果自家 APP
通通适用这个规律。如果其他 APP 也能遵循这个规律,那么苹果返回手势难用的问题绝对
不会被摆到台面上。
但现实是大量第三方 APP 选择直接无视这个规律,比如前文提到的微博、BiliBili,甚至
有些 app 支援一部分页面滑动返回,某些页面却不支援,数量一多自然会导致使用体验碎
片化。如果你很熟悉这个 APP 还好,如果是一些比较陌生的 APP 你还得花时间去研究它的
手势动作到底是怎么样的。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现在很多软件厂商对手机版本的不重视,很少去考虑使用者体验到底如何
。合理的手势交互其实能让更多使用者给出高评价,但是很可惜,现在很少有专门去为了手
势交互考量,都在忙着堆产品功能。
从动画体验上来看,Android 是远不如 iOS 的,而且在短期之内很难追上,但从综合性体
验上来看,iOS 的多个 APP 的综合性(在侧滑返回方面的)体验是不如 Android 的。
真正好的交互方式是什么?
在小雷看来,手机厂商要想做出一套真正好用的交互方式,必须同时满足这几点:
‧ 功能越少越好,降低学习成本;
‧ 跟手、可收回;
‧ 流畅。
第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如今的手势交互充分地发挥了作用,辅助使用者高效率作业或使用功
能,它就成了使用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简单的手势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毕竟不是所
有人都有那个耐心和记忆去学习这些复杂的交互手势,功能越少体验越好,使用者用起来才
会更加得心应手,免得像前文一样还要思考“这一次操作到底是做什么”。
第二点即跟手性,相比于 iOS,很多 Android 厂商从很早开始就坚持手势必须跟手的特性
,而且支援收回。这种细节对提升体验非常重要,会让使用者感觉更加随心所欲,指哪打哪
,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不少中国 Android 厂商更是为此重写了很多
底层程式码。
https://i.imgur.com/w9ZQHML.jpg
为什么跟手很重要?因为使用者不是先想好目的,才做手势的,想法和手势是同时发生的,
于是跟手性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最后则是流畅部分,关于这点其实没什么好说的,目前主流的几个作业系统/UI 都符合这
一个特点。
作为手机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环,手势交互的出现奠定了近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手机形态发展
。但随着折叠萤幕、卷轴萤幕等新型态手机的出现,手势交互或许也该进化一下了。
5.心得/评论:
我们都知道 IOS 的侧滑手势算是一个极需要去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虽然苹果没有想要修
的意思,可能是觉得现在的单手模式就很够用ㄅ
作者: jack168168tw (陈年老鲁蛇)   2021-10-26 01:09:00
android 10之后左右两侧都能返回真的好用
作者: longkiss0618 (剑舞北极)   2021-10-26 08:40:00
who care?
作者: gogoplay1911 (2011)   2021-10-26 11:05:00
是啊返回震动连键盘震动都关掉,那换回iPhone啊,iPhone重来没有选项让你开,键盘什么时候震动了。
作者: rebuildModel (重新建构)   2021-10-26 18:16:00
原来某人不理解不喜欢就是“落后”呢,自大狂喔。现实就是没人那么需要这功能,你不爱就拿别支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