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zz358840 ()》之铭言:
: 如题
: 虽然pixel是软件为重点
: 也号称software define camera
: 这点应该没有人会质疑
: 但p3和p4主相机硬件相同的情况
: 不缩放 用原始焦距拍摄照片
: 拍起来的成像会差很多吗
: 没要战 单纯好奇
会
其实感光元件可以的话用成熟的比较好
因为感光元件要调整到好,项目非常的多
每次换一个sensor,要耗费的人力都是无法想像
那你可以想像有些二线厂商(这里指相机品质的二线)
就只有几个人在调整相机(主力都在做系统)
时间内能调的东西就有限,可以说是一个肌肉男但是只会打长拳
武功都没有学会,就要出去打
当然蛮力也可以打赢一些人,但浪费一身骨骼精奇
这几年感光元件因为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
像素更多,像素更大,感光更高,输出更多资讯的元件很多
其实你有钱,几乎都买得到最高阶的sensor,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常常有的人自己就生产最高阶的sensor,但是却是人家输出的品质比较好
就是在于做产品的部门,并不一定会投资那么多软件的人力在开发感光元件的性能
而且手机相机软件的进步其实很慢
感光元件收到的资讯,和人眼看到的感光资讯差很多
很多公司的相机软件工程师就是几个人把它点亮
几个人把他拿去拍照,几个人调白平衡
硬件工程师测试对焦有没有准确,没了
近年做得比较好的公司,相机软件工程师的人数很多
投资大型摄影棚,控制环境光源
使用机器学习让相机软件判断数百万张照片的场景,取代人工调整
确保整个感光元件输出的照片会最接近真实的情形
也就是因为计算摄影这门学问的兴起
大家才发现以前做相机软件这部分都在砸钱买sensor是太粗浅了
可能只用到感光元件的40-50%能力而已
再来就是镜头的升级
其实镜头大家都会设计,多片镜片能呈现更好的解像力和更大的入光
但很多手机厂追求多片数,也只是追求规格
很多7片8片镜头的设计,做起来跟6片品质差不多
可以发现很多主力厂商片数都是控制在6片左右
中心和边缘的规格都可以控制得较为严格
(中心边缘的解像能力可以差到数倍以上,就想像中心可以看到四分之一细的线条)
曾经测试除了美系的手机相机,边缘分数还有一定水准之外
许多中系的相机只有中心是准焦,边缘根本都是放弃,品质差非常多
对焦如果只有中心是准焦也不能说他失焦
但整张照片的解像力感觉就差多了
有时也会发现,怎么媒体和某评测网站测出来都超好
但去市面上买来测却没有这么好 这可能有不能缩的咪咪
对焦机构的升级
因为现在开始有评测对焦速度
以前那种相机慢慢找对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不但要相位对焦,还要雷射对焦
快还要更快
多镜头时代,光学防手振互相会干扰
必须要有整体多镜头对焦机构同时重新设计,这投资都是几百万起跳
若不想做太多投资,只是拿供应商设计好的对焦机构
常常都无法做到最佳化
所以复数镜头许多人会只剩下主镜头防手振
长焦只有自动对焦无防手振
简化干扰问题,当然长焦镜头就会越来越不实用,拍起来品质不好
(超广角倒是不用自动对焦以及防手振,很吃镜头品质/sensor)
这部分也会决定长焦镜头的实用性
然后有人说为啥4k 60fps某厂牌没支援
其实这跟sensor有关
CPU都够强了,倒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Sensor能不能吐出这么多资料,Sensor的ram够不够大都有关系
当然这个价格就会攀升
这就看是否是大众都常用的功能了
只是规格的取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