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Tim哥:陨落的手机之王如何输在“快”

楼主: olmtw (支持htc,支持台湾货)   2016-02-02 15:03:18
Tim哥:陨落的手机之王如何输在“快”
要我在3C产品中选一个值得解读的经典,我会选Nokia的手机3310。
42岁的“Tim哥”因为和黄子佼共同主持电台节目《3C有意思》、常上电视分析3C产品而知名。不过,和其他名嘴不同,“Tim哥”的真实身分,是崴海数位总经理魏基益,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创业家。
30岁创业,魏基益先从做公仔起家,应用当时建立的开模和上色能力,这几年开始将3C配件结合各种创意造型。像外装做成易开罐饮料的造型行动电源,可爱讨喜,再搭配Hello Kitty与蛋黄哥等角色设计,去年卖出3万多个,俨然成为消费者送礼新宠。
长期钻研3C产品变化,在魏基益心里,哪一样称得上经典?经营事业又能从中学到什么?
要我在3C产品中选一个值得解读的经典,我会选Nokia的手机3310。为什么?第一,它很耐摔,坚固程度甚至还超越现在的许多手机;第二,它是第一支可以换手机壳的手机,等于首度为手机赋予了个人化和个性化的元素,这是一大创举;第三,它也是第一支内建“贪食蛇”游戏的手机,这个游戏当时非常风行,因为这样,Nokia后来甚至推出了几款以游戏为主要诉求的手机。
Nokia 3310在2000年上市,距离现在已经15多年了,但是今天手机发展的很多趋势,都在它身上看见线索:例如消费者对手机不只是功能导向,还有美感、流行甚至DIY的心理期待;而手机除了拿来通话之外,使用者对游戏和娱乐的需求其实更具潜力,所以内容会是个重要的元素。Nokia 3310当时已经预见这股风潮,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智慧型手机早成主流,但是提起Nokia3310,很多人至今仍印象深刻。
不过,在科技这个领域,光是早一步看见并不够,后续还必须有更快的行动和资源投入跟上,这也是Nokia后来没办法持续维持优势的理由。
如果说从这个产品的崛起和衰落上,能够学到什么,我认为至少有两点:首先,对竞争的眼界要拉高,不要只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对手。Nokia当时作为手机之王,显然没有及时意识到Apple、HTC这些品牌的来势汹汹,也没有在策略上即时给予有效的回应。
第二,对消费者的需求要有全面的理解,他到底如何使用你的产品?平常他的生活方式、态度、风格和重视的价值是什么?这些讯息也许看起来和产品目前功能不直接相关,但它却很可能隐藏着未来扭转市场、改写产品定义的巨大力量。
事实上,类似的故事还包括任天堂的经典产品“红白机”(Nintendo FC/NES)。红白机把玩家对游戏的体验带到一个新境界,这个2D的游戏平台也为之后SONY的3D游戏机兴起,做了很重要的酝酿和铺陈。 现在炙手可热的“角色经济”,在红白机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它把每个游戏都当作内容经营,不管《超级玛利欧》还是《萨尔达传说》,都衍生出很大的周边经济价值。但同样地,随着SONYPS2和手机游戏兴起,任天堂失去了先机。一直在连续亏损3年后,才终于在2015年宣布进入手机游戏市场。
要比快,关键在比精准功夫
3C产品的生命周期短,市场瞬息万变,这是个残酷的现实,我现在自己也在这个领域经营事业,深深体会到非快不足以生存,只要稍慢一点,山寨版马上出现。去年6月,我们曾企划一样新产品,但因为协力厂商配合不及,到11月还没推出,其他竞品就出来了。执行不够快,就算看到商机,也拿不到。
但是“快”必须有步骤。光是求快、求早,背后没有做好对应的功课,一样无法形成长期优势。过去有太多例子都印证这个道理。
假如你不懂材质,设计可能会做错;假如你不懂市场,定价可能无法被顾客接受。所以我跟团队说,就算你本来做工业设计,也不能永远只做这个,必须知道怎么跟下游厂商沟通。光是自己画图画得很开心,厂商做不出来,是没有用的。接下来,要能和消费者对话,挖掘需求,这就相当于企划的角色;当然,最后少不了和内部部门密切协作,所以组织内的人事行政也要懂。
换句话说,这个时代,每个人都不能只有一种功夫。当产品不断朝多工、整合迈进,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也会愈来愈重视能跨界、跨领域的多工型人才。这样才能在快节奏运作下,还能保持嗅觉,抓住趋势,不被淘汰。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4317
其实求快求早,甚至是成为市场上的最先起步者,近年来一个代表就是hTC,像是那个
Battery Case不是就是宏达电首发的吗?只可惜时不我与,直到去年才正式被苹果发
扬光大,很重要的事情还是要说服消费者购买你的产品,就像是iPad Pro再次开启以
往三星失败的大萤幕平板市场,主打绘图、影音编修与超高效能,就是展现出自己的
与众不同,也拿下了突破两百万的销售量。
作者: superflyfish (jj)   2016-02-02 15:23:00
321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