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这个充电用手机后触电发生人生身意外的相关新闻虽然还不少,
不过这也没说确定是手机造成的,且就算是手机充电造成的,
也是有可能被混充到什么第三方充电器甚至是劣质线材的可能,
说起来要厘清这个因果关系,各方面的因素都挺复杂的,
顶多就是自己使用的时候要多留些心注意吧,
或者是就丢给无线充电就没有必要还拖着一条线了
http://news.cnr.cn/native/gd/20151207/t20151207_520708781.shtml
12月5日12时3分,微友“岁月无声”报料:“千万不要充电的时候玩手机了!大庆市某医
院急诊科刚刚收诊一名电击伤患者,现已死亡,就是因为充电玩手机。”
看到这条留言后,记者核实了微友的身份,拨打了某医院急诊科电话,证实该院确实
收治了一名电击伤患者,但120救护车载回来时,病人已无生命体征,据说是手机充电时
通话造成的。
死者用的是苹果手机,出事时正躺在床上玩手机
当日12时50分,记者来到四某医院急诊科,得知死者及家属已经离开医院前往死者老
家,死者遗有年轻的妻子和7岁的幼子。
12时55分,记者来到某医院120接线员工作间,找到接听患者家属呼救电话的01号接
线员。据该接线员提供的信息表明,患者家属是9时12分打来的电话,请求派120救护车来
。接到电话,接线员立即就派出了发单,时间是9时13分。
120救护车的工作人员刘国江告诉记者,接到出车的发单,他和同事及医生马上就出
发了。他说,患者为男性,家住四医院附近的北湖馨苑,120车到达时,患者已被家属抬
至私家车内等候。刘国江和同事把患者移至120车内时,发现他已经死亡。刘国江描述,
死者外面裹着一条小棉被,里面光着膀子,只穿一条内裤,身材高大魁梧,皮肤黝黑,看
上去也就30多岁。他听说,死者当时是躺在床上玩手机,手机在充电,而且放在心脏附近
。他还告诉记者,死者用的是苹果手机。
死者仅胸前有小块灼伤痕迹,家属不愿深究
13时,记者找到当日值班的外科医生张海涛。正在忙着处置患者的张医生告诉记者,
死者34岁,到医院时呼吸、心跳已经全部停止,瞳孔放大。虽然进行了抢救,但已没有意
义。从外表看,死者只有胸前表皮有小块灼伤痕迹,其他均正常。至于死因是否为坊间传
说的手机充电时通话所致,这个不能确定,因为当时死者是自己一个人在屋里,电源离他
也不太远,所以家属不能确定死因是什么。而医生又没有在现场,也没有做尸检,仅凭胸
前的一小块表皮灼伤和死者手机在充电这两个情况,是不能够下结论的。不过,张医生认
为,与手机的关系不大,因为他看到死者的手机是完好的,家属拿出来看了一下,还能用
。
6日上午,记者辗转联系到了死者的一位朋友,对方称,死者用的确实是苹果4S手机
,当时手机也确实在充电,因为死者是自己一个人在屋里,家人听到屋内异响,冲进去时
,发现死者已经在地上不省人事。至于意外发生的原因是手机充电时通话所致,还是其他
电击伤所致,就无法分辨了,也不想分辨了。对方表示,斯人已逝,心情沉痛,不想再多
谈。
张海涛医生说,他个人没有接诊过手机致伤亡的病例,但电击伤的事件很多。何种情
形能够在室内导致电击伤?张医生说,这个原因很多,比如,刚上完卫生间净手,手没擦
干就拨、插电源,或者冬天下雪后进屋,身上很容易反霜,这时接触电源,都使人很容易
受到电击。
那么,如果有人触电,该如何处置?张医生说,关键有两点:首先,要确定患者已脱
离电源;其次,要防止自己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但切记不可用手去拉触电的人,要用
绝缘物(如木棒或塑料)使其离开漏电的电器或开关。防止电流经触电的人体流到抢救者的
人体中,发生继发性触电。最好能将电闸开关拉下。如果患者心跳和呼吸停止,应立即进
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等操作。
专家建议
充电时尽量不要操作手机
手机充电时通话,到底会不会引发人身伤害?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搜寻网络后发现两
组相关报导:2013年7月,南航空姐被iPhone5电击致死;2014年5月,福建一男子手机充
电通话时死亡。无独有偶,这名男子用的也是苹果手机,而且事发后该苹果手机还能使用
。据报导,这两名死者颈部都有明显的被电击痕迹,确认为触电致死。
这两件事情也有蹊跷:有专家解析,iPhone5充电器的参数标注的是5V1A,这样的参
数理论上是不会电死人的。因此,更多人将原因归结在iPhone5采用的金属外壳漏电的猜
测上。不过,也仅限于猜测,更多的专家则建议,在充电时尽量少操作手机,毕竟这样会
导致设备过热而引发一系列麻烦。还有专家建议,因为充电器本身有一个绝缘的技术要求
。一旦这个技术要求由于某种器件故障或其他原因导致损坏,就有可能漏电甚至爆炸。所
以,即便不打电话,也不要将充电中的手机放在枕头边或枕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