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来用社会学角度认真回一下
1.
马克思提出过一个叫做商品拜物教(Commodity fetishism)的概念
(在市场经济范围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转移成物品跟物品交换的关系
人会将社会性移转到物品上将其“人格化”,在经过文化工业的各种宣传、人脑加工
(还记得iphone4s→iphone for Steve Jobs?)
(这边插播个理论:
社会学的批判理论学者提出过一个叫做文化工业(Cultural Industry)的概念
就是社会的面向已经从经济→文化;换句话说人更可能被文化控制而不是被经济控制)
iphone被赋予了人格、个性,再加上教主贾伯斯
iphone这个“苹果”的标志最后变成一种近似宗教的奇怪存在
2.
韦伯伦(Veblen)提出一个炫耀性消费的理论
(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是为了解决生存所需,而是为了显示有较高地位,
创造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感觉)
*在现今社会中,人比较容易采取炫耀消费而不是炫耀性休闲的原因
是因为别人比较容易看的见明显消费。
“如果目的是要提高一个人的地位并让别人忌妒,是否能让别人看的见特别重要”
在1+2的情况下
对果粉来说今天就算到4万获5万也照样买单
(我大学认识一个人家里没钱,用助学贷款缴学费,然后拿助学金买Macbook Air)
因为Apple就是一个宗教、一个形象、一个“与众不同”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