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torm.mg/article/170106
观点投书:兵役的核心病态不是性别问题
国发会“公共政策网络参与平台”上出现的“国民服兵役之义务,不因生理性别有所不同
”提案,在十天内即通过附议门槛;显见近来每隔不久时间就被提出来争论的兵役问题,
已经从征募并行的执行制度议题延伸至全民皆兵的高阶性别议题。
这样的激辩对于全民国防意识的抬头的确是好事,然而更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兵役问题
为人诟病的核心,并不是宪法订定的性别差异争议,相反地,真正令许多役男称营区为“
阴间”的理由,完全来自于国军本身──僵化的科层管理体系、完全人治的制度不确定性
、以及奉上级为圣谕的阿谀文化。
要了解军队内部的统治结构,首先必须了解上下级的直属关联:以人数占最多的陆军为例
,最高统帅为总统,其次是国防部长,而陆军司令受命于前两者,所在的单位为陆军司令
部;司令部下辖六、八、十军团及其他地区指挥部,军团指挥部下直接管理联兵旅或特殊
兵种(化兵群、资电群、砲指部等等),而联兵旅和这些特殊兵种便是最基层的单位,也
是一大部分人当兵“下部队”的回忆区域。此外,联兵旅中的“打击旅”又被称为“野战
部队”,更被许许多多退伍的人戏称为“赛中之赛”。
了解这个结构之后,便不难理解为何先前蔡英文总统一提出“军人上街”的构想,明明离
军人节还有一段时间,就立刻有“军人节活动检查表”这项神奇督导出现──高司单位(
司令部)为了揣摩统帅意图,下发至军团级单位,要求在时限内回报“执行成效”;而军
团级单位为了方便制作相关回报文件,便列出督导表发至联兵旅单位要求对口军官逐项缴
交,但对口军官并不是在最基层的营、连级单位,此时又需要再度交办至下级单位。因为
每一层的转发都会将时限提前,因此司令部要求于五天内执行的回报事项,往往传到了第
一线官兵手上都会提前至一或两天内就要执行完毕;又因为军人必须服从命令的关系,导
致基层要在排定好的一般勤务和操课训练之外,额外挪出时间和人力处理。
诚然,军队这样的层级命令与服从在战场上是必要的;然而,这种管理方式是否仍然适用
于承平时期的一般行政和各类业务执行?相信许多已经退伍的官兵都有相当深刻的见识。
作战时军人根据长官命令发起攻击,天经地义;但在非作战时,许许多多的业务细节和生
活管理却仍然要根据长官命令随时更动,就未免太过武断了。连级决定的事项,往往营级
一个回马枪,就要全部改动;旅级颁定的事项,往往军团一个电话纪录下来,就要全旅重
来。长官利用“主官裁量权”朝令夕改是常态,最令人纳闷的是许许多多无意义的督导、
检查表、检讨会,皆与部队训练关系不大。又,督导的成效完全取决于督导官,这中间又
牵涉到军官体系的派系分流。这些“人治”陋习怎么能让最基层的士兵们对国军的制度感
到信服呢?
再者,在现在征募并行却不分流的兵役体制下,同一单位内常会同时有义务役士兵和志愿
役士兵存在的情况。两者虽然位阶相同、工作相仿,但薪资和福利却天差地远。有些长官
在分配任务时,会将义务役与志愿役作区隔,但如果遇上“一视同仁”的长官──那很抱
歉,所有工作和勤务大家平摊,但志愿役夜间的“外散宿”福利、较晚的收假时间、以及
接近三万的薪饷,义务役一概无法拥有。也就是说非重大演训期间,部队早晚点名时,除
了军士官外,出现的几乎都是义务役士兵;收假日晚点名,返营唱军歌的也几乎都是义务
役士兵。在义务役国军人数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与志愿役混编的结果就是造成军队社会内
的不平等结构,再加上没有明确的规章规定相关职掌的范围,无怪乎许多退伍的义务役们
经常揶揄:“晚上有事都是我们在做,志愿役呢?都去外散宿啦!”
其实,若将军队以国家企业或政府机关的角度来思考,往年多如潮水的义务役士兵们被迫
进到国军“实习”,就是最好的募兵对象。如果军队内部普遍士气高昂、赏罚分明、制度
明确且着重在训练上,而不是充斥着各种繁文缛节和人治现象,那么受到良好“企业文化
”吸引进而在营转服和志愿留营的士兵想必会占不少比例。然而,对照当今差强人意的募
兵成效与留营率,只能说内部管理的核心问题如果再不改进,就算规定两性都要当兵,大
家还是会尽其所能的“闪兵”──“每多一个义务役退伍,国军就多一个敌人”这个夸张
的说法也许过于偏激,但却不争地反映了部分的事实。
注:还好我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