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无人机时代前期的战甲车设计

楼主: ryannieh (Ryan)   2025-06-25 14:06:11
就好像过去海军从铁甲舰进步到以飞弹和飞机
为主的交战模式一样,当前的陆战模式也正处
在转换至以无人机和飞弹为主的交战模式过程
中。而这个转换的期间我称之为“无人机时代
前期”,因为这个时期虽然已确立大量采用无
人机的必要性,唯独技术上的限制导致必须折
中或妥协,战甲车的设计便成为无人机的现实
和技术上的限制之下产物。
这里有以下假设(或可以说是未来30年预测):
1. 无人机将主导战场。大部分的战场杀伤将来
自无人机在内的空袭,其次为传统砲兵和迫砲
,再其次是步兵战防飞弹,最后才是其他;
2. 传统的陆军兵种职能仍会继续,但有可能出
现合并和调整。这在过去历史上已出现过。例
如驱逐战车被用于直接和间接火力支援。同时
,因应无人机时代,所有战甲车设计都必须著
重无人机的运用和防御;
3. 战甲车因为技术上的限制,至少某些高价类
别仍会是有人操作,但会逐渐过渡往无人甚至
自主操作发展;
4. 除了专用的雷射砲车外,雷射防空武器还无
法普及到每一台车上,防御无人机要靠动能武
器等等其他方式;
5. 随着自主寻标无人机和光纤技术的进步,单
靠电战使敌方自杀无人机失控只会越来困难,
仍然需要配合硬杀手段才能反制。
从这五个假设可以导出几个结论:
1. 使用导能武器和对空用无人机的防空单位将
成为营连级单位的核心
因为假设1. 的关系,能不能防御敌方无人机成
为胜败的关键之一。不可能单靠战甲车本身的
APS或其他防御工具来达到这个目的:因为假
设4/5的限制,依赖动能武器的结果就是弹药消
耗殆尽(战甲车能带的拦截弹上限并不高,不
足以拦截十几枚以上无人机),最后无人机怎
么样都会得手。所以导能武器对抗大规模攻击
有其必要。而导能武器会受到地形限制,因此
为了掩护大范围内的各单位,对空用的无人机
也有必要,而为了能涵盖足够大的范围并有足
购的速度,有需要用喷射动力,如同郊狼
Block 2(只是可能需要更大的设计以便有更大
的酬载和航程)。
2. 前述的防空单位将不只负责“防”,也将负责
“攻”。
原因有两个:1)前述的防空单位已经在操作对
空用的喷射无人机,直接转用于对地没有困难
度,2) 这类无人机需要火箭助推起飞,别的单
位未必有适合的发射器。
3. 长程火砲单位将会把猎杀敌方防空单位列为
优先任务,高飞速弹药(例如HVP)和导引弹药
的使用将会是优先。
承前面的结论可知,两军对战,谁的防空单位
先被打掉,谁就可能陷入裸奔被蹂躏的下场。
而为了要突穿具有一定C-RAM能力的防空系统
,只有两个比较可行的方法:1)发射大量具终
端导引能力的多管火箭,2) 用榴弹砲发射HVP
弹。为什么只有这两个方法?因为要突破防空
系统,要嘛就是要够快,快到对方跑不掉也拦
不了,GPS被干扰时也比较不被影响,要嘛就
是用飞弹做饱和攻击。大量传统砲弹效果差得
多,因为飞得慢就做不到HVP弹的效果。
4. 长程自走砲和战车的角色将合并
由假设1. 和现实战场经验可知,战车已经难以
再遇上原本设计目的的情况,也就是战车对战
,反而是被用于支援火力的情况较多。另一方
面,早从二十几年前开始,很多人就已经开始
战车交战距离拉长会发生什么事,所以FCS计
画有开发MPM弹药,俄国T14也是大幅强化
支援火力的能力,目标很巧的都是要把交战
距离拉长到12公里。
美俄都想到战车交战距离会拉长,唯独没想到
无人机会让战车难以碰到面。如果战车根本碰
不到面,那还要战车吗?要把自走砲取代有战
车不是不可能:
(1) 因为彼此碰不到面,所以战车那样装甲集
中在正面的设计没有意义,还不如分配到各个
方向;
(2) 也是因为碰不到面,所以低矮轮廓意义有
限,反而在对空和城市作战要求下,高仰角射
击有需要;
(3) 即使有近战需求,现代的反应装甲和APS
等等技术已足以消除许多传统装甲的必要性;
(4) 现代电子技术导致精准射击的门槛大幅降
低,一般砲车拥有战车般精准射击和快速索敌
能力并非不可能。
所以,综合以上,两者角色将合并。
5. 战甲车将有一门以上对无人机用的小型枪砲
系统
因为不能完全指望导能武器,所以需要小型枪
砲做最后一层拦截。这里的“小型枪砲”指的
是40mm高压榴弹枪或7.62mm迷你砲,因为
看起来只有靠这两个才可能有足够的弹量拦截
大量目标。
6. 疏散和降低后勤需求变成必要,因此重型战
甲车变成无法承受的负担,IFV则会配合外骨
骼装甲发展
因为战场的环境倾向“被发现=被摧毁”,所以
后勤必须要变得更疏散和容易取得。容易受后
勤干扰而无法作战的武器会优先被淘汰出局。
60吨以上战车第一个被淘汰,50吨以上可能
也好不到哪去。另一方面,虽然IFV有其必要
性(没有东西可以代替步兵执行“占领”的动
作),但实际上IFV一样逃不过无人机的威胁
,所以IFV设计越来越重、依赖重甲的趋势未
必会一直下去。
至于什么混合动力等等需要,都讲到烂的,
这里就不赘述。
至于IFV的发展会是什么呢?
一个可能的做法是IFV“返祖”变成更像APC
,搭载配备外骨骼装甲的步兵到目标一定距离
外便放下步兵进攻。因为这里IFV只搭载4名
外骨骼步兵(本身2人操作),加上本身的对空
能力,步兵下车散开后可以避免被一锅端的情
况,同时维持足够的进攻速度。
另一个可能性是:外骨骼装甲和UGV的进步
速度出乎意料地快,外骨骼装甲的续航力和
速度足以大幅度取代IFV的需求,UGV也
能有效配合作战(不管是当驼兽、携带防空设
备或者当自杀攻击武器),那IFV可能也会跟
战车一样退出历史舞台。
作者: FncRookie001   2025-06-25 14:36:00
AI自主判断已经实战中了啊..当你的目标是让对手先倒地时 已经没什么在管AI伦理了
作者: saccharomyce (酵公菌)   2025-06-25 16:15:00
IFV最主要功能:运送步兵经过核污染地区。 就这样其他都只是附加的从海军的发展来看 就知道重点是多车搭配作战而不是把一台车变成万能从现在情势来看 如何适应核子作战环境可能比较急迫
作者: abcd11001100 (乂粗残a依瓜纳乂)   2025-06-25 20:22:00
一车200发,五车就有1000发能打了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