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accharomyce (酵公菌)》之铭言:
: 无人机可威胁M1A2T战车? 退将援引乌俄战例破“战车无用”迷思
: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887284
: 国军本月中旬迎接首批M1A2T战车,不过,随着各式无人机成为战场要角,其毁伤战车的
: 影像也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致使“战车无用论”的讨论兴起。陆军退役少将郭力升分析,
: 乌克兰在与俄罗斯作战初期,每个月消耗2万架无人机,现更增至10至15万架,“若无人
: 机等杀伤手段有效,两军的装甲车辆应已荡然无存”。
: 不过,随着无人机技术日新月异,各式攻击型无人机、游荡弹药逐渐成为战场要角,且已
: 交战超过2年9个月的乌克兰与俄罗斯,皆使用大量无人机意图杀伤对手的地面部队,网络
: 上更时而流传无人机击伤战车的影像。在此背景下,战车是否还合乎当今战场实需,引发
: 不少的讨论。
: 对此,曾任陆军八军团副指挥官、特指部指挥官的陆军退役少将郭力升近期接受本报访问
: 表示,外界对无人机、游荡弹药对地面部队、战甲车造成重大损害,是来自于对乌俄战争
: 的印象,但这场战争爆发迄今,二国仍拥有庞大的战甲车兵力与对手交战,“如果无人机
: 等杀伤手段有效,两军的装甲车辆应已荡然无存,为何还有一定数量,其中是否有迷思”
: ?
: 郭力升表示,经统计,在乌俄战争初期,乌克兰每个月要消耗2万架无人机,但战事爆发
: 迄今超过2年半的时间,乌国每个月的无人机消耗数已达到10万至15万架,若无人机很有
: 效,照理说,现已没有地面目标可让其发挥,代表其效能并不如外界所想那么高。外界在
: 网络上看到无人机成功毁伤地面目标的影片,但实际未能成功的例子更多。
: 另外,在无人机技术蓬勃发展之时,反制手段也随之增加,郭力升说,各国已纷纷投入无
: 人机反制技术发展,导致很多无人机攻击未能达成目标。
: 而我国新购M1A2T战车与乌、俄交战双方的战车设计也有差异,郭力升说,俄、乌双方主
: 要采用俄系战车,其车身低矮、砲塔较为薄弱,且弹药都置于车体之内,一旦最薄弱的顶
: 部遭受无人机攻击,战车就可能当场被“打爆”;但包括M1在内的欧美主力战车,弹药都
: 置于砲塔正后方,且还有防护板设计,若遭命中会往外“泄压”,对战车及乘员的伤害较
: 低。
: 的确 每月消耗10万架无人机
: 但攻击无人机真正的战果又有多少?
: 流出的影片只会看到成功 却没看到背后的失败数量
其实要反驳郭的说法,只要看三点就好:
1. 俄国战车如果不是靠一直挖坟补充,早就
损失殆尽。所以不是什么战车有没有荡然无
存的问题,而是早就全灭之后又翻了不只一
次;
2. 因为生存的问题太大,所以乌俄双方都少
见大规模的装甲集群作战,反而是打散零星
出击居多;
3. 而主战车原本设计的主要任务:对战车作
战呢?实际上减少到几乎可以忽视的程度。
如果战车实际上设定的主要任务根本不会发
生,那要主战车干嘛?
实际上,对于主战车的没落最重要的关键是
第三点。无人机威胁再怎么大,还可以靠装
APS、ERA或增强防空能力等等来平衡,主
要的任务没了,那要它干嘛?
当然一定会有人坳说主战车还可以执行其他
工作。对,但是这能合理化养一堆60吨以上
吃油吃后勤的怪兽吗?其实不太行。如果没
有要对抗主战车,同样的钱养更多轮砲车可
能更实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