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2原型车可以看得出未来会有一个云豹
2车族,底盘2.7公尺宽、配备600匹马力
引擎,首型车款应该会是轮型战车,其他车
宽未定,据称迫砲车会是下一个(这个决策
其实有点问题,后面再谈)。
轮型战车太高什么的,基本上只是找不到点
批评就来瞎扯。真正的问题其实是下面两个
:1. 防御力,2. 角色和产量。
防御力来说,据称加上附加装甲后正面能够
防御30mm机砲应该有点谦虚的说法了。至
少砲塔的部分,近十吨重的砲塔估计正面防
御力可达200mm RHA以上。当然有人可能
会说那是砲塔太大的结果,但其实砲塔看起
来大的一部分原因是车体窄,实际上砲塔大
小及重量都和AMX30B2差不多。考虑到
AMX30B的正面来袭穿甲弹有250mm RHA
相当的防御力,200mm以上应该是个合理估
计。
说起来可能很多人不相信,但是这样的设计
搭配反应装甲是能够抵挡105mm战车砲的穿
甲弹,而事实上这也是当初AMX30B2搭配
BS G2反应装甲的想法。许多传闻显示,轮
式战车有可能会搭配玄甲计划开发的反应装
甲和APS,但玄甲计划保密的程度太高,可
能只能等日后公开更多资讯后才能知道详情
。
另一方面,和正面的防御相比,无人机和滞
空弹药的反制可能还更重要得多。而这其实
又牵扯到另一个问题:重甲主战车对台湾有
多必要?如果重甲主战车装上APS和其他反
无人机措施后,对抗无人机的生存率没有比
三十多吨、同样装上APS和其他反无人机措
施的轮型战车更好,甚至更差(因为更容易
被发现,且更难如同乌克兰的做法、以少数
车辆快进快出对前线提供火力支援),那要
那么多重甲主战车干嘛?战车对战车的作战
已经不是战场主流了。
如果重甲主战车对台湾没有太大的必要性,
那么未来大可淘汰巴顿系列,用轮式战车和
M1A2T取代就好。M1A2T能够增购一些也好
,不能也无所谓,本来就是特定条件才有用
又消耗大量后勤资源的吉祥物,而且要是没
办法加装APS(Trophy没办法防无人机,要
另外的),搞不好比装了APS和反应装甲的
轮型战车生存性更差。
而这样想法如果成立,那台湾需要的轮式战
车数量就不是两百多辆,而是可能达到500
辆以上,以209兵工厂年产量72辆计算,从
2026年开始生产,要等到2033年才能生产
完毕,期间无法再生产其他战甲车。
而这也是我反对云豹迫砲车的第一个原因:
产线排不上,缓不济急。而第二个原因其实
更重要:迫砲作为联兵营和步兵营最重要的
支援火力之一,本身就是优先被反制的目标
,偏偏在这个无人机泛滥的年代,迫砲射程
不够,又容易被反砲兵雷达定位,就算打带
跑加上APS都不必太指望生存性能好到哪去
,反而是小一点的车子,像是铁骑的迫砲车
,能够打完之后更不引起注意地快速躲起来
可能更实际一点。
这里要补充一个观念:这里在讲装甲或APS
或什么的防御措施,其实对第一线单位的生
存性贡献都有限,更重要的是支援火力单位
不能死。支援火力单位不只输出火力而已,
还能吸仇恨(火力)。支援火力单位不死,第
ㄧ线单位遭遇的火力就少(敌方火力也有限
,相对会优先打支援火力);支援火力单位死
,第一线单位就死定了
而轮式战车之后,下一个应该排入生产的应
该是台湾版的M-SHORAD/DE-M-SHORAD,
不过那又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