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awussica (暴民好弱 )》之铭言:
: 在波湾战争后 陆地载具往低强度战争发展
: APC也基本都被IFV取代或是脚色模糊化
IFV取代APC不是因为波湾战争,而是随着BMP-1、HS.30、貂鼠式、布莱德雷服役后就开始
了,最晚在1980年代就有这个风潮
是因为冷战结束后,大量裁军。而在和平时期,原本APC的责任其他载具也能做到,因此
这段时间才有大量的M113和BTR系列消失在装备表上
: IFV多工能打工 史崔克等装甲车也常被称作 或被要求作为IFV
史崔克常被称作IFV???
史崔克真的开始装上链砲,然后被抓去代打IFV的位置,也是2016年之后才开始大量服役
的M1296,不然之前都是当一个APC以及各种衍生车系
https://www.dtmdatabase.com/News.aspx?id=138
: 波湾战争后的显学
: 就是全球部属 快速部属
: 在这个思维下 全球的IFV是趋同发展
: 尺寸重量都往下发展
ㄜ......并没有
更精确的说法是只有伦斯斐这个人才这样想,美军当时对于这个同时是最年轻(福特总统
时期)也是最老的国防部部长(小布什总统时期)的想法,出现不少分歧。
而且从冷战末期到现代的这段时间,美国真正的IFV:布莱德雷其实是一直增重的
从一开始轻装上阵的M2A1,重量只有22公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x-AoWrANd8
(其实这部影片有2个看点
第一个是6:40,可以看到拖飞打完后怎么填装
第二个是7:07,现今很难看到的车内步枪射击)
到现在各种附加装甲塞好塞满的M2A4,重量已经飙到27公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I_qsbMcZ6c
如果算上ERA,重量直接冲到30公吨
当然有人八成会说,布莱德雷的主要增重是来自1980年代末期的A2型号,所以这段时间美
国的IFV增重情况有限。没关系,因为除了美国,法国和德国的IFV也是一路增肥
法国在冷战末期的IFV是AMX-10P,重量14公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XKIPWTwCSo
(顺道一提,AMX-10RC的硬件基础的确是从AMX-10P,只是AMX-10RC改成轮式。所以有看过
AMX-10RC的影片可以发现它的轮胎不能转向,而是靠左右轮差进行转弯。
看不懂我文字叙述的可以看下列影片的6:0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_26QuhSAVI
)
而现今法国的主力IFV是VBCI,重量28公吨起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76JseCkov4
德国(西德)在冷战末期的IFV是貂鼠式,重量33.6公吨(A3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R6VcnpAUqk
而现今德国的主力IFV是美洲狮式,全套重量43公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v7ey8KqR8Y
当然也包含对面从ZBD-86(重量13公吨,基本上就是一款具有对面主义特色的BMP-1),一
路到ZBD-04A(重量24.5公吨)
所以基本上主要国家,只要有闲钱,要嘛升级装备增重,要嘛直接换新的,然后一样增重
: 冷战时是希望IFV能在核生化下 保护士兵运载到战场
: 在前沿会有真正的MBT
: IFV是陪伴掩护
: 但在低强度战争下
: IFV常被作为担当 初始设计时未预想的角色
: 作为步兵火力支援 参与居民地作战
ㄜ......你对IFV是不是有错误的见解啊
IFV不是只有载步兵好嘛,它最重要的功能是连接战车和步兵,提供战车和步兵的火力支
援。
所以HS-30和貂鼠式才会把RH-202机砲塞上车,其目的就是提供豹1、豹2以及下车士兵的
火力支援,弥补L7线膛砲、RH-120滑膛砲以及G3战斗步枪之间的火力差距。后面西方的布
莱德雷、战士型和CV90等各型IFV都是类似的套路。
比较特殊的是BMP-1,当时苏联搞不出类似的机砲,所以才把SPG-9改装一番,变成2A28装
上BMP-1。
(顺道一提,虽说可以用PG-15V反甲,但瞄具太差导致命中率太低,基本上后期等到
OG-15V列装后以反步兵为主)
等到后来经历了一连串的政治斗争和测试后,苏联才搞出2A42,并装上BMP-2。
: 而且又因低强度战争下 被要求需能快速部属
: 所以其火力跟装甲都被限制在一定尺寸
重量部分我前面已经举各大国的例子,不再赘述
: 美国在史崔克计画不成功时
: (贵 防护差)
: 也曾有声音质疑 为何不使用M113改装即可?
: 我国当年的云豹迫砲 云豹链砲 建军思维 也是在同一个年代下的产物
为什么美军不用M113取代?
因为2000年代初期美国在搞FCS,里面有取代M113的车种,分别是XM1206以及XM120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uture_Combat_Systems_Manned_Ground_Vehicles
缩网址:https://reurl.cc/MOvK6L
(讲真的要谈美国陆军现代重型装备发展史,FCS是个怎么绕都绕不过去的议题。不过今天
主题不在此,所以先点到为止。)
至于为何现在还有M113在美军序列,是因为FCS取消了,后面的GCV也没了。
2000~2020年代美国陆军的重型装备发展史,除了直接拿既有平台来改的(例如:AMPV)、前
阵子终于成功的M10布克,以及现在还在跑的OMFV(严格说起来,这个算是GCV的延伸)以外
,大多以失败告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
也因为美国陆军现代重型装备发展是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因此作为取代M113的
AMPV计画,美国陆军一开始就要求要用既有平台来改,最终是BAE以无砲塔版本的布莱德
雷获胜。
https://www.ydn.com.tw/news/newsInsidePage?chapterID=1359373
缩网址:https://reurl.cc/NQje1k
你下面的留言说出道就落伍,但是这类车型其实主要特色是要有一定的空间,不然要怎么
塞进迫砲、指挥系统、医疗等装备。而且我想了想,除了不像BOXER一样可以模组化,其
他该有的都有,也称不太上是落伍
: 但战场及科技发展的出乎意料的快
: 过去载具从构想到成熟约需20年
: 当还在检讨城镇战载具时 高强度战场来了
: IFV面对现今要有的高强度战场
: 战场无边境化
: 原先预想的空优 陆航 野战防空 MBT IFV 架构
: 被无空优 无陆航的无人机 游荡弹药 滑翔炸弹 挑战
这几个东西就算挑战了喔~
有种东西叫DPIC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roOVamQZHQ
(一发砲弹装一堆下面这种东西,几发砲弹可能就直接瘫痪掉一个装甲连甚至是装甲营集
结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iD1IpRtvY
)
而且除了打击装甲部队的,当然也有打击步兵部队的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WWXM_uaeiw
有种东西叫子母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_HNP3qO03c
上面这些东西,随便一个拎出来,对于敌方前线部队的打击都是相当可观的吗?
相较于无人机,这些弹药一旦离架或是离开砲管,要拦截下来的难度堪比登天吗?而且即
便用反砲兵雷达或是防空飞弹把敌方大砲和飞机打下来,敌人后面还有很多大砲和飞机可
以拉上去拼消耗。
另外这些弹药,连同其他普通的砲弹和炸弹,在IFV诞生的冷战年代,数量之多不是连全
球凑个一百万发砲弹都难以办到的现代可以想像的吗?
现代意义上的第三代主战以及重型IFV,当初的作战环境设想便是在这种尸山血海中,想
办法生存并且给予敌人打击。但即便是武装到牙齿,作战推估也是以华约每周损失一个军
,美国每一周都要靠返德者空运1~2个师的人员,拿着POMCUS里面的装备下去跟华约部队
拼。
所以这也是为何这类重型装备直到现在都还有很强的生存意义,因为它们默认战场本来就
不是小规模冲突。
: IFV比起MBT更加尴尬
: 运输步兵到预定战线后 要留吗? 能留吗?
: 战场上除了步枪 谁都能威胁IFV
照你这样讲,冷战时期IFV面临的挑战不是更大?
从小到RPG-7、米兰、拖飞,大到雌鹿、眼镜蛇,更高级一点的还有弹道飞弹,这里哪一
项砸到IFV都有可能直接掰掰。
但是在作战想定时,还不是一样照上。不然你指望M113或是M151这种载具能去前线跟T-72
和BMP打的有来有回吗?
: 能不能到达战场也是问题
: 有不少乌方视角是俄步兵到达后 IFV就走了
: 那如果像乌克兰以IFV作为火力支撑
: 失败的多有所在
乌克兰现在面对的问题很多,我的看法主要认为缺乏足够数量的反砲兵雷达和砲弹,导致
俄军的砲兵前阵子还可以继续用金家的砲弹打击而不用面临巨大的损失。这也是去年反攻
会失败的原因之一。
(举个例子,如果文章前面提到的DPICM或是子母弹多来个几千发,砸下去还有俄军砲兵的
戏可以唱吗?)
其次是无人机的问题,不过这部分要怎么处理,我留到后面一并讲
: 还是如同MBT一样
: 在新的战场中 IFV跟MBT都会改变设计思维
: 同文中的重装化也不无可能
: 那如果是无人化 也是得考虑是不是装人在上面反而比较便宜的问题
以前讨论主战的时候,我有提到用无人砲塔+集中防御的作法并不可靠,除了砲塔坏了要
怎么进去修之外,集中防御的下场是如果集中火力打击成员舱(例如:FPV装着弹头直接挑
成员舱的舱门位置灌下去),是有可能会被攻破的,反而导致成员舱生存性不足,有很高
的可能会全灭(而以艾布兰为例,类似的状况可能只有车长和砲手阵亡,填装手和驾驶有
机会存活)。所以未来主战尺寸往上和往水平各个方向的增长少不了,靠物理厚度堆未来
轻型复合装甲来维持重量的前提下增强防护能力。
而IFV的问题是其本质就是要载步兵,设计上成员舱缩小不了太多。
我觉得未来IFV采取非穿透砲塔的设计,类似于美洲狮和M1296史崔克。砲塔增大来加装电
战设施或是小型雷达,除了提供无人机软杀和硬杀能力,也可以增加成员舱顶部的防护能
力。这个做法的缺点是砲塔故障难以在战场上维修和车长视线受阻,优点则是可以提供成
员舱一部分顶部防护能力,以及可以代打专职防空载具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