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已经被删除,本来没打算写这篇的,不过看在最初原文同是112家族出身的份上,以一
个当过义务役化学兵士官的身份,来讨论一下好了。
一般来说,生物及化学战剂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生物战剂是要像细菌、病毒之类能够找到宿
主寄生繁殖的,来增加破坏力;而化学战剂因为无法透过生物自己增殖,所以就要考虑散播
性。
米酵菌酸虽然是有机物,但是不会自己增殖,所以只能当作化学战剂候选物。
然而,要成为化学战剂,基本上就要控制分子量及熔点及沸点,熔点太高就无法汽化及液化
,等于没有传播性,而沸点太高则无法透过起爆装置汽化,像化学地雷就是靠起爆机制让神
经毒剂汽化被敌人吸收而中毒。而沸点太低则有储存困难的问题。分子量太大则能散布的分
子数就会偏低,分子构型太差则会影响毒效。
再来是持续性跟解毒性。请记好一件事:
所有的化学毒剂都必须要有在几个小时后被太阳光及水分解的能力,也必须能够透过酸碱中
和方式破坏,而且也必须要有对应的解毒剂以免自己的部队进入毒区时伤亡。
好啦,就让我们来看看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分子基本上是碳长链结构三元羧酸,有28个碳原子及7个氧原子,可真谓庞然大物
(相比之下沙林毒剂分子有四个碳原子、一个氟原子、两个氧原子、一个磷原子),而缺乏
VA (5A)族至VIIA (7A)族元素的加持下,就注定为迟毒性化合物,这不符合战场快速致效的
要求。此外,米酵菌酸在常温下是固体,也就是说不具有快速传播的能力,而且很依赖吃下
肚子,这更不符合化学战剂需要能在空气挥发的最基本需求。
而米酵菌酸这种长链纯碳氢氧化合物,我看丢去当锅炉燃料烧可能还更有战场实用价值,而
且长链碳本身也限制了反应官能机的反应位置。
至于米酵菌酸在人体代谢力之下如果不死会逐渐被代谢掉,所以40%的致死率也远不如常见
化学战剂。而一毫克的毒素也是一个人吃下肚的致死量,要造成大量死伤需要的量更大,而
且还要确定能被吃下肚子。
至于储存,米酵菌酸是要储存在摄氏-20环境,可长达四年。要在人体外环境中消除,可用
化学兵消除部队的道路消除装备达成任务。
结论:
米酵菌酸是无法当作化学战剂使用,除了新闻热度外,毫无化学作战价值。
废文又翻过了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