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约冷战防御构想与国军防御计画比较

楼主: Gdiaofuta (leMatcha)   2023-12-18 22:02:39
北约冷战防御构想与国军防御计画比较
在正式对比双方的作战理念差异前,我们必须要先了解北约在冷战中的构想为何。
冷战时期的北约前线盟国与国军面临的问题非常地相似,国军的问题是解放军会在哪个滩头
上登陆,而北约面临的问题是苏军主力会从哪个方向上突破,而苏军会选择从哪里投入主力
突破防线对于北约来说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https://i.imgur.com/EmdvkCM.jpg
1983年东德人民军第5集团军战役计画(突破荷兰第一军)
在冷战环境中,华约阵营为了让自身具备冲击力和机动力的优势,不惜血本的将所有部队机
械化,成效也确实非常显著。根据东德方面的计算,一个集团军单日突击距离约略落在50-
80公里,,选择突破方向为荷兰第一军(北约北方集团军群最差的部队之一),仅需D+5到7
日部队就可突击至荷兰边境。
在这种恐怖的冲击力和突击速度下,北约的反应速度只要比华约国家慢了24小时乃至于12小
时,都可能在战役层面发生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北约发展出了冷战中最知名的战术之一,切
片蛋糕防御(Layer Cake)。
https://i.imgur.com/L2Z6YmA.jpg
北约AFCENT防区规划图
所谓的切片蛋糕防御,就是将前线边境上每个苏军可能突击的方向划成一片横向条状防区,
每个防区内驻扎一个军级部队。每个军防区都划成三个区域,从东至西分别为:掩护部队区
域、主要战斗区域、军后方区域。
https://i.imgur.com/mNOXQg4.jpg
军防区内各分区规划
https://i.imgur.com/mXRSyhZ.jpg
1981 年西德第10装甲师演习部署图
每个掩护部队区域都会部署一个装甲旅、装甲骑兵团、装甲侦察团特遣队等单位进驻展开。
每个主要战斗区域内有三个师,两个师于前沿阵地展开,一个师于军后方区域任预备队及警
戒;每个师下属两个旅于前沿阵地展开,一个旅于师后方区域任预备队及警戒。每个军后方
区域负责执行战斗支援勤务,包括卫生、补给、保修、补充兵、野战训练、运输交通管制等
任务。在军防区的后方依序分别是集团军后方战区和联络区,后方战区是集团军预备队和支
援部队的部署区域,联络区则是负责增援部队进入战区的调遣和指挥。
https://i.imgur.com/HQQ7VzH.jpg
战区外援军进入战场行进经过区域图
https://i.imgur.com/Rb6S6nD.jpg
西德第10装甲师战斗地境线
在切片蛋糕防御中,每个军、师、旅的战斗地境线都是被严格划定的,禁止任何部队逾越战
斗地境线作战,在未得到集团军群司令部指令前任何被划定防区的部队皆只能在防区内进行
作战,这些部队包括荷兰第一军、西德第一军、英国第一军、比利时第一军、西德第三军、
美国第五军、美国第七军、西德第二军以及领土防御司令部等部队下属的前沿防御师。
那么,既然大部分的军没办法机动防御和增援,北约盟军要让谁来执行增援任务呢?答案就
是:REFORGER(返德者行动)和其他盟国增援部队。
https://i.imgur.com/8e5WMIp.jpg
盟军增援部队与REFORGER编配关系图
在北约的战役构想中,前沿部署部队在战斗开始后会进行持续底抗,REFORGER计画的美加大
兵会从美国和加拿大搭机至POMCUS领取装备,编成美国第三军(辖第1装甲师、第4装甲师、
第4步兵师,增援北方集团军群)和增援中央集团军群(美国第5步兵师、美国第10山地师、
加拿大第1师、),英国也会从本土海运第2步兵师增援英国第一军,法国第一集团军及下辖
三个法国军也会驰援中央集团军群成为机动打击部队。第一波REFORGER行动后每个北约集团
军都具备了至少一个军级机动打击部队。
除了REFORGER外,北约集团军也有直属部队可以执行快速反应(德国第7装甲师、加拿大第1
师第4旅),不过整体上规模并不大,主要仍得依靠盟军增援。
在前线部队争取到时间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北约盟国部队也会逐批完成动员加入战场,当
AFCENT(盟军中欧司令部)耗尽下属可用的部队后,SHAPE(盟军欧洲最高司令部)会持续
协调调拨AFNORTH和AFSOUTH的部队进入战场,直到战役结束或是互相受不了互丢核弹为止。
回到开头的文章开头所提,北约防御的核心问题在于华约由哪里投入主力,而国军问题在于
解放军从哪里登陆。虽然问题看起来类似,不过两者仍然有核心的不同之处。
北约虽然说部队需要固守作战地域(或是至少实施退却作战),但是华约基本上无法威胁到
北约纵深部队调动(除了核打击),因此北约在增援部队调动实际上握有主动权,问题在于
如何尽可能快速的调遣增援部队打击。
国军的问题则是机动作战因为无法夺取海空优而无法实施,被迫就地固守和缩短反击距离。
当国军在精实案后的多次演习中反复验证跨区增援的可能性后认知到了未来无法在失去空优
的战场环境下执行机动作战,因此建立了以作战分区为主的防御体系。
作战分区从一开始就有几个指标需要被满足:独力守备、独立后勤、自力反击,每个分区都
要有固守一个登陆防线和迟滞敌军的能力。
https://i.imgur.com/nHRQZWO.jpg
国军作战分区防区规划图
再之后的话题,可以去参考看看我之前写过的“守备战术观察:从584旅反击区看国军防御
规划”,这里我就不再赘述。
基本来说,国军的作战分区规划与北约的切片蛋糕战术非常雷同,从部署模式到反击模式,
几乎都差不多,但是国军作战分区模式失败的具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拘束力和机动力。
事实上,国军规模非常足够。纯论后备部队,2023年全军58个后备旅级部队二三十万人,西
德联邦军规模巅峰也就50万人,但是装备密度完全不可与其相比。
国军的2023年的梯次防御模式是:
==========
滩岸防线:
滩岸守备步兵旅
滩岸纵深防线:
纵深守备步兵旅
作战分区打击部队待机区:
后备机械化旅、群
作战区打击部队待机区:
打击旅
主城市带防线:
城镇守备步兵旅
军团后勤区:
后勤单位警卫营、军团步兵营
==========
但是西德盟军的防御模式却是:
==========
掩护部队区域:
装甲骑兵旅、装甲侦察团、装甲旅
军主要战斗区域:
装甲师、装甲步兵师
军后方区域:
装甲师、装甲步兵师、机械化警卫营
集团军后方区域:
国土防卫旅(装甲步兵旅、摩步旅)、国土防卫团(全摩步)
==========
装甲骑兵、掩护部队的基本准则是利用高机动性和火力与敌保持接触迫使敌方提前展开攻击
队形,并且为我方部队展开攻击阵型进入阵地争取时间。国军同样有类似掩护部队概念的单
位,只是是以滩岸守备旅为替代。
论成效:有效,但不完全有效。
事实上,滩岸守备旅的存在确实有迫使解放军登陆部队在海上必须展开攻击队形,而不是毫
无顾忌的轻松鱼贯登陆,但是拘束和迟滞的效果完全不合格。
https://i.imgur.com/Fd301wu.jpg
西德5字头国土安全旅编制
https://i.imgur.com/5kbjnLZ.jpg
西德6字头国土安全旅编制
不提装甲旅和装骑团的装备,也不提后备部队完全摩步化机械化,西德连属于后备部队的国
土安全旅都在每个连下配置了三支“米兰”反战车飞弹。看似豪华而不可高攀,但是这就是
西德实现弹性防御的根本保障。
即便国军未来每个后备旅能配赋一个反甲连的拖式,西德一个猎兵营能发挥对战甲车的拘束
能力也高于国军一个旅,而使用的人力却更少。
第二个大问题是:机动力
我这里说的不是战区内的机动力,而是跨区调兵的机动能力。
AFCENT能够源源不绝的投射其他作战地域的部队进入战场,最根本的核心是源自于北约国家
对驰援部队行径路线的完全制空制海权。
https://i.imgur.com/wGUogp4.jpg
北方集团军群REFORGER驰援路线与防区概况
国军被限制跨区增援,仅能分区固守。看似每个作战区都能独力完成防守任务很美好,但是
实际上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假如一个登陆区的反登陆计画要用9个旅完成,而全国有三个
登陆区,如果部队有机动力跨区增援的话那么只要维持9个旅就能完成任务。
但是国军在解放军的空中优势威胁下已经选择放弃跨区机动,那就代表每个地区都要放同等
数量的战斗部队来完成任务,装备不足又必须用人数凑。最后的结果就是守备旅永远填不满
防区,填不满防区但是单位又没办法编制更好的装备,最后面多加水水多加面使守备部队规
模水涨船高。
部队掌握更强的机动投射能力就能更容易在局部战场形成兵力优势,历史上每一场战役都无
法逃避这个规律,而放弃机动的部队通常没有太好的下场。
那么,有更好的解法吗?
有没有更好的解法,我自己觉得真的不好说,往好了说国军可以开始加国防预算爆买装备把
每个旅都编成西德那样的反甲狂魔国土守备旅,解放军登陆就吃飞弹吃到饱;往坏了说作战
分区在空中打击威胁下说不定装甲部队连前进十公里到海滩都做不到。不过可以确定的是,
国军已经放弃继续堆高后备旅数量开始裁军。我不知道国军内部争论争出来的结果是什么,
但是他们表面上交出的答卷就是放弃固守所有作战地域的样子,转而选择只做主要城市的守
备,至于现况守备问题的解法就留给各自发挥想像力吧
https://i.imgur.com/26jXVnx.jpg
2014三战区旅级部队部署
https://i.imgur.com/NBnDRC2.jpg
2023三战区旅级部队部署
https://i.imgur.com/NBoHwXz.jpg
2024三战区旅级部队部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