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u22 (装配匠)》之铭言:
: 两种迫砲车定位重复 构型简单不符效益
: 根据云豹装甲车系原始规划轮型迫砲车分为营级120公厘与连级81公厘,就是将原有的
: CM22、CM23履带式迫砲车改用云豹八轮甲车底盘,作战性能并无太大差异。郭力升在
: 2015年接任步训部指挥官后研发团队参考美军“史崔克”轮型迫砲车运用,决定建议陆
: 军司令部将81迫砲车撤案他表示,因为两者不仅定位高度重叠,同时国造的81公厘、
: 120公厘迫击砲,都仅是搭配简易光学瞄准镜的传统机械式火砲本体结构简单、造价低
: 廉,依赖人力进行机动与射击操作实在没有必要加装到造价高达6千万至8千万元的云豹
: 甲车底盘上。
我好像又穿越了,在我那个世界,一开始云豹是规划后膛120迫砲的,202厂还特地改
了一门实验品,但陆军没要,
后来陆军要的是120迫与81迫搭配电动砲座,砲座可以降低后座力并自动带砲与射控,
其中120迫还有半自动上膛装置,这样就不需要把迫砲弹抬高过肩.
2010年代初,军备局测试了迫砲云豹,发现窄到不行,这主要是云豹原始设计的问题,
加上专利争议,这才导致云豹二代的出现.
等到军备局弄好云豹二代也整合好迫砲后,陆军又不要了,
说前膛迫的射程与火力都怎样怎样,我们陆军就是要后膛迫砲.
呵呵.我呸!
就算道理都说得通好了,那连级81迫也可以先做,把CM23替换掉呀,
我看不出来为什么要把81迫砲车卡死?
: 至于火砲主体当时军备局除了T-63式120公厘迫砲,另有射程可达10公里的XT-86迫击砲
: 供兵监评选,但郭力升认为后者仍属传统旧式兵器,基于当时陆军战车营、机步营都有
: 营部迫砲排而各机步连也还编制连部迫砲排,总使用需求量超过200辆,具有完整规模
: ,因此仍希望军备局202厂能参照AMOS系统全新研制国产的砲塔迫砲,而采用双管型系
: 统,搭配资讯化射击指挥一辆迫砲车便能打出一个连的火力效果,大幅提升机械化部队
: 的作战效能。
除非机械化连迫砲都改用120迫,但这有个问题,迫砲不能只看最大射程也要看最小射程,
连级如改用120迫往下衔接只有40榴,两种曲射火力之间就会出现空档,密度也不够.
后膛迫砲虽然可做自动装填,但其前端仍是手动的,引信设定就不讲了,
主要是砲组必须按需求与要求抽药片来控制迫砲弹的射程与飞行时间,
抽药片后,才能把迫砲弹塞入自动装填的弹鼓中.
而如果要凸显后膛迫砲的平射能力,那么做单管迫砲会比较好,因为单管迫可以配合
双路供弹,因此可以快速切换弹种,
而双管迫砲是每一管配一路供弹.
: 郭力升表示,虽然他在步训部任职仅有短暂的1年半时间但云豹CM34链砲甲车的全车作
: 战测评、120公厘迫砲甲车、105公厘轮型战车的建案需求都在这段期间完成确认。
呵呵,
战砲车过高的问题是有的,但说穿了,当初陆军的建案根本有问题,
战砲车与迫砲车等等外观看似一样,但内里其实不同,
如果一开始就有预想弄战砲车,那么云豹二代应该优先配合战砲车开发,
这样以此底盘去开发迫砲车只需调整即可,
如同日本十六式战斗车与后续的迫砲车侦搜车一样,
先开发迫砲车底盘,想套到战砲车上,当然就是事倍功半.
这不是郭力升的锅,但要拿出来当成功绩讲,也只能呵呵.
我个人是很喜欢AMOS这种迫榴砲,但陆军则根本在乱搞与原地踏步,
迫榴砲的操作,运用,补给与弹药,与传统迫砲都不同,
以弹药来说,两者使用的弹种只有局部互通,原则上是只有弹头部可互用,
不能直接互换使用.因此实际上需要两种120迫弹药系统.
也就是说,即便一切顺利,整个云豹后膛120迫砲也未必能在2030年以前进入战备,
部队还是用CM22与CM23,以及63式120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