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纽约客:乌克兰步兵的顿巴斯血泪经验谈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23-05-25 18:09:21
https://archive.is/OEAho
前几天很多专家都在分享的纽约客报导
标题:乌克兰前线两周见闻
副标题:在顿巴斯的战壕内,步兵面临着不间断的恐怖,诸如飞弹、手榴弹和直升机火力
原文很长很长,主轴是战地记者今年三月去访问乌军第28机步旅的一些官兵
我尽量整理重点(还是阙漏很多细节,建议自己看)
1.记者看着八名士兵在挖一处机枪据点
步兵很苦很惨,几近炮灰,但在当前的乌克兰战场上仍非常重要
有士兵带了一把刀,被战友嘲讽说毫无用处
该士兵说如果活下来就把刀送给记者,又被笑说太乐观了
2.不想死就一直往地下挖掘阵地工事
3.乌军第28旅的一个营有大约六百人,先前打过赫尔松战役,
收复赫尔松之后紧急驰援顿巴斯,和华格纳交手
4.乌军39岁的中校营长证称说华格纳招募大量囚犯,像僵尸一样作战,
又称华格纳运用囚犯兵宛如一道血肉之墙,不论死伤前仆后继而来
5.该营和华格纳交战时曾遭到大败,许多人在近距离的枪战中丧生,
更有高达七十名乌军遭包抄歼灭,该营只好从原先驻守的村落退守林间
6.华格纳被调去巴赫姆特后,该营面对的俄国正规军人数和战力都颇不如,
但是乌军仍只能尽力维持僵局,双方都未曾再大举进攻
该营屡经大战之后,已经高达八成是补充来的新兵,新兵可能只有三成战力较强
中校(服役23年)坦承新兵很容易被炮火所震慑而恐慌,但不能责怪新兵(因为太可怕)
7.记者访问的八名正在架设一处机枪据点的士兵,只有两人打过赫尔松战役
其中一位代号Bison(水牛),29岁建筑工,开战后已经三次受伤送医
另外一位代号Odesa(敖德萨),2015年大学休学从军
这两人都已经处变不惊,不像新兵容易陷入慌乱
Odesa说他的挚友几乎全部都在赫尔松战役中阵亡,现在需要认识新的人
8.乌军坦承,最勇猛的士兵通常最快阵亡,这是逆向的自然淘汰
Odesa曾在赫尔松战役后擅自离营(逃兵)两个月,休养身心
但是后来他基于对阵亡友人的忠诚和罪恶感,选择主动回营
9.这八名士兵的据点已经多次被俄军轰炸,伪装也没有用因为早就被定位了
该据点其实还只是在距离最前线四百英尺远的地方
要走到最前线,需要横越布满迫炮弹坑的谷地,时有猫头鹰和野鸡飞出来
然后再途经有浓密树丛的崎岖沟壑
乌军在陡坡上建起过夜的据点,但是沟壑经过的梗道不适合挖掘
乌军开凿岩石,用沙包和木材来构筑
10.乌军控制区的前方有一綑綑的铁丝网
沟壑上开凿了阶梯以便眺望
从上面用望远镜看,沿着腐朽的太阳花梗走,几百英尺外就是俄军所在的林地
11.新兵Arten是42岁的父亲,有三名小孩,来自乌克兰中部农地,管理谷仓塔
他理应不用服役(有三名小孩),却在试图收养一名女儿的时候被征召体检,
医生说他以前溜冰撞到头的旧伤可以免役,但他仍被动员去训练中心
Arten接受一个月的训练,主要是教学和行军的操演,多数是理论而非实务,
训练期间只去靶场两次,共开枪30发
然后就被分发去第28机步旅,并立即被派上战场
12.Arten说他刚上阵的前几个礼拜超害怕,听到枪炮声就跑
枪砲声也让他有偏头痛,使他更焦虑
记者访问时Arten已经上阵六个礼拜,但仍不能适应,即使无处可逃
Arten很胆怯,说只想活着回家
13.记者到前线探访12天,从没看过Bison、Odesa或一名士官Tynda穿戴头盔或防弹衣
Bison告诉记者说,如果会死的话,那就会死
记者称这种宿命论观念已经深植于乌军步兵之中
像Bison他们这样的老兵,其实仅从声音就能判断来袭火力的方位
14.记者描述了一场他亲自目睹(也经历)的交战
我就不翻译过程了,麻烦自己阅读
总之有几点我觉得很值得讨论
- 无人机很难打下来(即使知道在上头)
- 战壕要窄,才有保护作用
- 不容易指挥新兵,士官要想办法自己操作重武器
15.记者在隔壁高处的据点看到乌军操作马克沁机枪
记者表示欧美军援的装备有所损失,而且大部分都被用于组织战略预备队
老资历的旅团因此只能用老旧武器来扛战线
乌军总司令去年年底受访时也曾表示希望战壕里的士兵能原谅他
16.该营有使用SPG-9反战车炮
记者看到的那一门是由代号Kaban(野猪)的士官来操作
Kaban已经42岁,是2015年入伍的,有一个18岁的儿子
他把儿子送去德国,说敢回来就要亲自杀他,说他知道前线官兵必死无疑
他的手下Cadet却仅19岁,Kaban说好像在当父亲
17.那门SPG-9所在的据点宽敞舒适很多,尽管仍显狭窄
作者解释了地下掩体有哪些构筑的重点
- 屋顶最重要,要有三层木材、三英尺厚的泥土
- 用铁轨枕木当柱子
- 很多掩体都有铁制的火炉和烟囱
- 门口只能勉强到达地面高度,从外面只能看到阶梯
18.越靠近前线,掩体大多越狭窄
营指挥部的掩体很大,可以放很多家具和物资
Kaban所在的掩体,门口可通往部署了SPG-9的胸墙
19.那门SPG-9的扳机坏了,Kaban必须撬开弹壳,用金属线连上电线,
再把电线接上连着炮的铜线
Kaban和Cadet会把SPG-9拖出去,瞄准、开火然后赶快躲回去
20.一天晚上七点半,有情报说俄军派来一辆除雷车,可能准备进攻
Cadet说反正烂命一条,Kaban说你最好结婚我才能在你婚礼搞别人
21.很多掩体都有星链,但是Kaban只有wifi路由器,用不太好的sim卡
Kaban看了俄军虐杀战俘的影片后,说最佳情况是被俄军直接处死
22.上级军官当天叫Kaban每个小时都发射一次SPG-9来打乱俄军
Kaban有带一个数位平板,卫星地图上标示很多目标
23.该营开战时有约75套美国制造的夜视镜,但是已经折损很多
Kaban和Cadet只能用头灯来照路
数位平板会提供开炮所需的运算
24.记者目睹SPG-9第一次发射失败,调整金属线之后才发射成功
25.Cadet回掩体内就在打游戏
他是18岁生日的隔天入伍,也就是俄军入侵后第四天
他是农家子弟,依然很稚气
Cadet入伍时分发到一个后备补充兵连,当时和他同一个排的28人,
已经只剩两人还幸存
26.Cadet说他应该发射SPG-9不下一千次,也打死不少俄军
Cadet不走交通壕,而是灵巧的穿梭于林间的崎岖地面,即使穿着头盔和防弹衣
凌晨有一次开火后Cadet没开头灯而是用手电筒,被Kaban骂,表现很像学生挨骂
27.Kaban说反正Cadet很快就会死了,没啥生活经验好教的
Cadet的女朋友也是流亡德国的乌克兰人,但是是网络恋爱、没见过面
Cadet谈了原本以为战争很快结束云云,被Kaban叫去挖壕沟
后来俄军没有进攻,Kaban态度缓和加入挖掘
28.记者证称遇到的步兵几乎都是社会下层的蓝领阶级动员兵
很多士兵传言说有些乌克兰人靠贿赂或裙带关系来回避兵役
士兵说战争初期还有不少社会阶层较高的步兵,但是已经没有了
因为步兵死亡机率高、特别疲惫,现在几乎都是被动员来的人
29.因为步兵大多是动员来的,职业士官又已经很稀少,军官责任更重
原本偏向行政的上尉和中尉都要身先士卒
Kaban的上级Volynyaka目前30岁,除了指挥SPG-9也指挥一辆幸存的BRM装甲车
BRM有履带和炮,但是装甲太薄了,简直是铁棺材,Cadet都不愿志愿加入车组
30.Volynyaka带着战驾和炮手住在Kostyantynivka,距离前线最近且仍有平民的镇
他们住在一栋已经搬空的红砖房
每天把BRM开到前线,发射15~20发火箭,然后撤离(停车太靠近前线会被针对)
炮手Darwin和Cadet一样是19岁稚气未脱的青年
31.Darwin是赫尔松人,原本和父母一起住
赫尔松被俄军占领两个月后假装是另一对夫妻的儿子一起离开
穿越九重俄军路检后,到敖德萨加入第28机步旅
Darwin说搭乘BRM衣服很快就黑了
32.Volynyaka说战争使自己怀疑上帝存在,但不相信仍会祈祷
很多官兵都非常迷信
战驾Criminal放了一个玩偶当副驾
营长Pavlo口袋里放著美国银币,是他直到赫尔松和巴赫姆特战役才开始的
33.Volynyaka证称Kostyantynivka还没撤离的居民大多亲俄,很少人会支持乌军
不过他并不会因而沮丧
34.乌军第28旅的士兵大多是乡村人,对乌克兰土地的认知很直接
他们在前线作战、躲避于地下,对乌克兰土地的意识日益增强
因为水不够多到可以洗澡,他们全身上下都是土
35.一名士兵是47岁建筑工,任务是把BRM装甲车的火箭弹改造成加长射程
记者看到他在种豆子,他说他们就是为此而战
36.Darwin在开炮时会假装拉弓射箭,他是上古卷轴玩家,选弓箭手
他的手臂上还刺青grove st 4 life (引用自GTA)
闲暇时他会试图用手机玩坦克世界
37.这些官兵都没有受过SPG-8或BRM的任何训练,操作方法都是上网查资料
38.乌军第28旅有一次宣布要进攻后,结果有士兵po上网声称准备进攻
影片被删除之前已经被观看一万一千次
隔天记者就得知进攻已经被取消,尽管有大量坦克和悍马车出现、医官也有准备
但是记者又怀疑这其实是乌军的佯攻行动,双方的情报战已经太激烈而难以分辨
39.该营有五组医疗团队轮流值班,值班的人在一座被抛弃的农场
门上写着不要破坏锁(但锁已经坏了)
农场内有一辆M113是救护车,驾驶是没学过M113的中年男子
驾驶说反正有引擎就有办法开
40.和驾驶同行的是医官和传令兵
医官是47岁的一位阿嬷,记者在整个旅只看到这么一个女性
医官的老公在2019年搬去法国,她之后就从急诊护士转行入伍
医官说很习惯周围都是男性了
41.记者见证有无线电请求医官支援,而且是危险的阵地
他们仓促开M113过去,并带上两个染血的担架
但是到前线之后通讯不顺畅,俄军火力很猛烈还有无人机在飞
他们开M113来回移动,也很怕被困或是被炮击,
后来才知道撤离地点搞错了,是在隔壁
42.伤兵是胸口被破片所伤,已经包扎了所以医官也没什么好做的
只好带伤兵上车撤离(伤兵是被另一名士兵搀扶著
伤兵所属的单位当时攻占了一处俄军战壕
43.伤兵被撤回到伤患集中地点,当地有很多装甲车,有一辆有防空机枪
医官说她不祈祷,而是在练习精神力量
44.Odesa(士兵)通知记者自己轮休回Kostyantynivka
他们每一个礼拜都可轮休到后方,洗澡、洗衣、吃热食、收信、收包裹等等
轮休只有几个小时而已
过去一年来多数老兵只有一次延长休假(约1.5个礼拜)
Volynyaka就是休假时结婚
Odesa也说他下次回家想要娶老婆(他逃兵的时候搞怀孕的女子)
45.乌军士兵没有签约期限,只有打到胜利、阵亡、受伤和逃兵四种选项
军官说有些逃兵有回来,有些没回来
46.乌军在一月通过法令,提高逃兵的罚则到12年徒刑
实际上很多军官都不愿意苛责逃兵
Odesa的排长Ivan中尉和营长Pavlo都说士兵训练不足,甚至有路上被拉伕来的
就连军官都说想要休息几个月再回来打仗
47.记者在前线时,有医官表示第一次看到俄军炮击的破片把人砍头
48.Ivan说壕沟挖越深越不容易死
Ivan装备精良,有很好的防弹衣、耳罩、头盔、步枪,都是自费买的
Ivan是法学院高材生预官背景
他说所有人都想要从步兵转调离开
记者后来得知他成功调去无人机单位
49.记者看到前线士兵都很疲惫,但也很习惯了战场
记者也目睹刚上阵的新兵,过了十天之后就已经很习惯炮火震天的环境
士兵们却也都很谨慎,不随便离开掩体
50.前线掩体很小,士兵们睡觉时得挨着肩膀躺下,衣物放在掩体之外
午餐吃罐头冷肉和袋装面包,或是轮休时买的零食
掩体非常脏乱,外面到处都是屎尿和卫生纸,也引来老鼠等
后来记者所在处的一名士兵确诊肺结核而后送,士官得知后称所有人都有病
51.该营败给华格纳的时候还是天寒地冻的时节
掩体靠几百枚反战车地雷炸开,再用铲子挖出通气管
但是现在反而要努力挖掩体向外排水的管道
52.Ivan和上级连长Oper住在同一个掩体
Oper年纪40岁,以前是警探
赫尔松战役时,乌军被炮击而无法挖阵地,只能睡地上
结果Oper感染皮肤病,一度非常严重,后来就比较注重生活环境
53.营长Pavlo告知情报显示俄军准备猛烈炮击,也确实发生了
Oper和Ivan等人猜测俄军有推测到他们所在的位置是指挥所
可能无人机看到过星链终端,或是看到厕所(简单挖的茅坑)
54.士兵常常互相开玩笑,士气很重要
记者遇到一名陆军心理咨商师,但实际上不是真的咨商师,
只是被派来辅导恐慌的士兵,没办法才会派真的专家
55.Ivan证称乌军步兵也有很多人假装受伤来试图撤离战壕
但是Ivan会允许,因为这可能是严重心理伤害
乌军判断士兵是抗命还是心理创伤的方法很不明,很少人符合后送条件
几乎所有老兵都有脑震荡过,但是Kaban说大家都后送就没兵站岗了
56.还在前线的士兵没有事后创伤问题(创伤仍在进行中),但是休假就会产生PTSD
Oper和Kaban都证称休假到后方时很难适应,看到城镇文明会很恐慌
57.Ivan和Oper的掩体每天至少一次有BMP装甲车来运送物资
运送包含弹药、铁丝网、运动饮料等等
被允许休假的士兵会爬到BMP上面,抓住炮管或任何装置当扶手
======
实在太长太长了,后面简单写,细节很多都略过
58.前线官兵之间的差异,远远比不上前线和大后方之间的差距
59.第28旅位于巴赫姆特以南,对市区战斗时有耳闻
Pavlo的营的三个连,有一个也被派去市区
60.Oper说尽管科技进步,步兵的定位从一战以来都没什么差别,记者认同
61.狙击手Student是22岁,用糖果包装纸当耳塞,被打到大腿而后送,又感染流感
62.Pavlo的营指挥所被击毁,要盖新的,旧指挥所的农舍被夷平
但是旁边“To Moscow”的标示还在
========
非常残酷的前线纪实报导,显示当前乌克兰的战场和一战差不多概念
也证实乌军的伤亡也很惨重,部队并非完全光鲜亮丽,也有很多弊端或困难
像是新兵训练不足、缺乏充足的心理辅导和轮休等等
作者: catlazy42120 (猫懒啦)   2023-05-25 18:33:00
尚有卫国心理的乌军都如此,俄军心理跟战况烂成这样还能维持现状,该说俄国人厉害吗?俄国真的是靠体量撑到现在的吗?俄军人力流失成这样还可以近乎占据巴哈跟维持现有战线?究竟怎么做到的?
作者: dennisdecade (尼德希克)   2023-05-25 19:01:00
这还是守方 难以想像攻方有多绝望
作者: EYESOFDARKKE   2023-05-25 20:08:00
推,超级详细的解说。
作者: EmeraldWater (绿宝石水)   2023-05-25 21:50:00
推 对比下面那篇趴在海滩迎击的就像等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