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源: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308221
原文摘要:
IDF战机人才流失勿重演! 郑文隆盼潜舰后续舰延续能量
潜舰造舰能量累积不易,郑文隆有感而发地说,台船高雄厂员工约2100人,光是负责潜舰工
作者就有861人,等于3分之1的人力用在潜舰。虽然他不能从国家角度替军方发言,但站在
台船的角度,这6年培养出许多造船工程师,走过陌生、摸索、失败、成长到成功的历程,
若第一艘潜舰工程结束,“后面(后续舰计画)没有跟上来”,人才恐怕就会散掉。
郑文隆表示,我国研制IDF(经国号)战机工作结束后,人才纷纷外流至韩国等国,且那些
都是30至40岁左右的青壮人才,“我们都很不希望(潜舰)像IDF一样”。另外,台船相关
厂房、精密装备都已到位,假如人才流失之后,才准备进行第二艘造舰工作,等于又要重新
蓄积一次能量,将会非常可惜。
“国防自主”政策使国防“MIT”能量得以开枝散叶,对于建立潜舰供应链亦帮助甚大,郑
文隆表示,“海昌计画”团队在潜舰原型舰开工时,盘点“红区装备”数量为228个,其中
161项须仰赖进口,但如今,只剩76项须倚靠他国协助,其余85项已找到国内厂商自制,换
句话说,若兴建第二艘潜舰,就只有76项装备须借助外援。这并非台湾没有相关能力,而是
因为以前没有市场,如今做出来了,也不见得比外国贵,这些能量,在后续舰一定用得着。
心得感想:
战机跟潜舰差很多吧
海上的管到空中上来(误)
另外教练机也是有在延续IDF的研发能量
外流至韩国是其中极其少数
至于对人家帮忙大不大就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