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回一下,手机排版请见谅(咬饵):
其实适应起来还满快的,不适应我记得也就一开始1、2课,因为相较航电系统,驾驶杆的感
受算是小事情。
而FBW面对到细微操作例如密集编队(close formation)几乎是用意念去飞行(x
场景应该再极端一点:
冬季型气候的花东外海,绵密云层还降雨的密集编队。
(只看得到长机的翼尖灯、倏忽过身的云雾、雨水;300节的速度,保持黏着长机的位置,
你知道一没跟紧就Say good bye了)
我一开始也觉得妈勒听你在唬烂,后来发现真的是靠想的去微调位置,你动作越大,就越容
易追逐误差,都是用摸的把飞机摸到一个很细小的误差上。
在基本组刚学飞就一直被教育:杆不要握太紧,飞机飞得都比你好!
到后来才慢慢体会。飞到二代机很多时候两手除了在HOTAS上动,也会动到你的萤幕、电门
、武器、雷达;保持队形、守听无线电、目视索敌,做你的武器发射程序,Fly-By-Wire确
实能减轻很多负荷。
: 3,可以请问两种控制方式的操纵杆优缺点吗?力量传感的摇杆似乎是高G机动时操控比较
: 容易,手移动的范围不用那么大?但是靠力量控制会不会太过敏感?如果是细微操控例如
: 五边降落进场或是编队飞行会不会传统位移控制的杆子比较细腻?
FBW带大G时确实不像传统操纵杆,旱地拔葱那样子带,只要靠前臂、手腕把驾驶杆往后带到
要的G力然后维持。
至于落地,也是都会告知资浅人员,线传飞控更容易追逐误差,比如你高了要推杆,你会忘
记自己有没有推,奇怪怎么没反应,再去推他,结果发现推太多,又带;又发现高了再推。
此时便出现了所谓的“P.I.O”(Pilot Induced Oscillation),所以举例来说:
F16的驾驶杆有弄松一些,可以感觉到很些微的移动,它与传感压力无关,是避免人员在五
边专注落地时产生的错觉,后发生PIO的情况。
也就是让你感受到“啊,我刚刚确实有动驾驶杆!”而不是硬梆梆挺在那边一根,让你因专
注在跑道和HUD内符号,而对自己的“触感”产生错觉。
: 4,其实是想钓看看驻版教官(XD)…从传统操纵杆切换到线传飞控的力量传感的杆子适
: 应期会不会很长?
虽然想起来适应期并没有很长,但那时候飞Basic-course时,模拟机飞得还挺扎实的,可能
也有影响。
总括来说,飞行习惯其实都是一样的,传统驾驶杆擅用配平,也几乎是轻扶著驾驶杆在飞行
;
操纵的时候确实FBW灵敏许多,但也是能很柔和迅速地去操控它。
不过不能两只手抱着杆做看起来很酷的大行程动作,也是少了几分好莱屋的浪漫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