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军警冲锋枪运用简史

楼主: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2023-01-11 23:48:22
PDW(Personal Defence Weapon)的概念是在1986年美国战备协会举办的年会上提出,
之后美国本宁堡步兵学校在刊物上正式列举PDW的需求:
PDW的装备对象是车辆驾驶兵、砲兵、电脑或其他装备的操作兵、司令部/高参单位人员,
装甲兵、工兵、无线电兵、飞行员、后勤人员或维保人员等,举凡不拿步枪战斗的人员,
都适用于PDW的装备范围。
以往这些人员装备的武器都是手枪与冲锋枪,这两种武器都是用手枪子弹(9mm或.45),
没办法穿透日渐普及的防弹衣,而且这些人员平常不会花时间练习射击,
携带枪械必须尽量不妨碍他们的正职工作,所以PDW要重量轻、易于携带与训练操作,
而且必须能贯穿(当时的)防弹衣,最好具有容易控制的全自动射击能力。
1989年北约AC225文件明确指出北约部队必须为前述的非步兵人员装备PDW,
所以PDW不是商人炒作的概念,是北约明文制定的标准武器规范。
那为什么北约会提出PDW,1980年代短管突击步枪在北约并不盛行,
当时大多数北约国家刚完成从7.62*51换到5.56*45子弹的过程,即使小口径子弹被接受,
北约主流仍对5.56*45子弹的威力有疑虑,经过竞争后,比利时的SS109子弹脱颖而出,
变成北约制式的子弹,M16A2使用这种子弹搭配20吋枪管的有效射程可达800公尺,
SS109子弹搭配20吋枪管才让北约各国同意把制式子弹缩小。
在此之前,美国越战时虽然有采用XM177之类的短管突击步枪(泛称叫CAR-15),
但仅限于特种部队在越南的丛林战中少量使用,XM177的试验编号“X”从没去掉过,
代表它从来不是制式标准装备,空军的GAU-5是另外的圈子先不谈。
再说到现在被大量采用的M4卡宾枪,也是在SS109子弹变成北约标准子弹后,
美国军方认为需要替特种部队配备一款使用新子弹的枪械,才开始研发。
M4正式被采用是1991年的事,当时美军阵中连M16A2都尚未完全换装,
M4卡宾枪更是少数特种部队的专利,美军尚且如此、北约其他国家更不用说了。
讲这么一大段,就是想说一件事:PDW概念诞生的时候,
北约根本没有所谓“给非步兵人员用的短管突击步枪”这个选项。
(但苏联有给非步兵用的短管突击步枪:AKS-74U,这里暂且不谈。)
这些非步兵人员实际上用什么武器呢?就是手枪与二战时代留下来的老掉牙冲锋枪。
当时虽然有性能优异的MP5冲锋枪,但其高价注定不可能让一般军队大量装备,
第二把交椅的Uzi曾经流行一段时间,后来连以色列自己都换成AR系列等突击步枪。
北约主流做法就是把二战后留下的冲锋枪配给那些觉得手枪不够用的人,
第一次波湾战争时,美军M1战车车上还标配两把M3冲锋枪。
回到PDW话题,PDW需求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1938年美国陆军刚采用M1格兰德时,
就有人提出要给不需要拿格兰德上战场的军人一种比.45手枪更好的武器,
这种武器的威力与射程必须比手枪大、要比标准步枪(格兰德)更轻便容易携带,
除去对付防弹衣的需求,这条件跟50年后的PDW有87%像。
结果就是M1卡宾枪,使用跟.30步枪子弹与.45手枪子弹都不同的.30卡宾弹。
M1卡宾刚问世后乏人问津,一般部队不是要更多的格兰德、就是要更多的冲锋枪,
这款使用独有子弹的个人防卫武器几乎要被原厂温彻斯特放弃了,直到出现转机。
现在又必须谈到军用冲锋枪的定位,二战以前步兵武器朝大威力长射程发展,
除了标准单兵步枪(手动枪机与少数的半自动步枪如格兰德)外,
步兵班的主要火力是弹匣供弹的自动步枪(BAR、ZB26),或如德国发展的MG34机枪。
自动步枪/机枪都跟步枪使用同样的大威力子弹,因此都很长很重。
冲锋枪在二战前被西方认为是不上不下的武器,单发威力比不上步枪,
而全自动射击是十分浪费弹药的行为。
但二战爆发后,欧洲战场的巷战中,枪身较短的冲锋枪更容易取得局部火力优势,
以英国为例,英国的兵器采购高层在二战前把冲锋枪视为土匪用的武器,
当德国纳粹伞兵端著MP38/40从天而降,在英国人头顶上狂撒子弹时,
同一批高层马上用疯狂的速度生产、购买土匪用的冲锋枪以资抗衡。
很快的西方也接受冲锋枪在近距离火力发扬的优点,但英国产能有限,
除了自己搞出臭水管斯登冲锋枪外,只能向大西洋对岸的美国订购汤姆森冲锋枪。
等美国参战后,英国加上美国自身的需求让冲锋枪数量更加短缺。
美国直到1943年才搞出比汤姆森冲锋枪简单、易生产的M3“黄油枪”,
即使如此冲锋枪的数量仍然不够,M3并没如预期取代掉汤姆森,而是两者并行生产。
前面提过,军队中有相当比例的人不需要扛着格兰德作战(二战初期格兰德数量也不足),
更不可能把稀有的冲锋枪大量配给这些人用,难道这些人只能用.45手枪吗?
整理前面的状况,欧洲战场大量的巷战需要冲锋枪,但冲锋枪数量一直不足,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大喊我要冲锋枪、我要格兰德,
军队高层双手一摊说现在这两种枪不是在大西洋对岸、准备去大西洋对岸的路上,
就是在大西洋海底,没有多余的给太平洋这边用了。
海陆眼睛一转,忽然发现有支轻巧的M1卡宾枪没人要,它的重量比当时其他武器轻,
(M1格兰德与汤姆森冲锋枪都超过4.5公斤,M1卡宾枪空重仅2.5公斤)
有两倍于格兰德8发弹仓的15发弹匣,射程200公尺在小岛与丛林绰绰有余,
马上大量订购,用来暂且顶一下M1格兰德与冲锋枪的双重位置,
海陆订下去,产量上来、价格压低,陆军也忽然发现有把枪很便宜又很轻,
拿来给非步兵人员自卫刚刚好,于是加码买下去,最终让M1卡宾产量达到600万支。
于是美国军队就出现了一款制式的近距离个人防卫武器。
这个经验在50年后再度被提出来,也才有了PDW的构想。
第一款PDW:FN P90的设计思想也跟M1卡宾很相似,重视携带性、弹头威力强过手枪子弹,
在材料科技的进步下,P90用M1卡宾一半的长度、相同的重量,
达到三倍以上的装弹量(50发)与更强的贯穿力,只可惜不像M1卡宾有大战的订单做支持。
P90、或者说PDW始终没有机会执行北约文件所赋予的任务。
PDW“最大的敌人”:所谓的“短管突击步枪”M4,在1998年才被大量采用为标准步枪。
而且是Colt原厂独家生产,其他厂家(FN)即使有美国国防部的供应合约,
也只能生产标准型的M16,这个状况直到2009年Colt的独家生产合约失效才解除。
另外在2005年,Colt输掉了与BUSHMASTER的官司,失去“M4”这个商标。
从此以后任何人都可以生产“M4”短管突击步枪,加上H&K的HK416强势进入市场,
才让所谓的“短管突击步枪”百花齐放,但那也是PDW概念出现十几年后的事了。
不管短管突击步枪有没有崛起,在没有M1卡宾的时空背景推波助澜下,
PDW就是个采用新子弹、新后勤的昂贵计画,难以撼动现有武器的市场。
冲锋枪反而在手枪子弹始终兴盛的状况下,在局部作战环境与警用市场找到出路。
就像M14在越南吃鳖、几十年后在阿富汗咸鱼翻身一样,
冲锋枪从冷战时期恐怖主义盛行的人质解救行动留下一线生机,
只要手枪子弹还在的一天,同口径的冲锋枪就不会完全绝迹。
作者: gracefeather   2023-01-12 07:36:00
长知识 不能不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