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吃光光…
其实这里存在一个误解:很多人都低估现代砲火炸弹的效力,高估一般野战工事的防护效果。这样的误解下,很容易就会得出反登陆作战靠步兵“阵地”拘束对手,然后再靠砲兵打击的结论。
举一个反例就可以说明这个结论的问题:俄罗斯在北顿的渡河作战,最后是以被乌克兰的砲火成建制歼灭收场,乌克兰有用上任何拘束兵力吗?没有,而且实际上河岸也谈不上什么阻绝工事,就一条河而已。
如果砲火对渡河的兵力可以那么有效,那对登陆的兵力岂不更有效?登陆兵力被迟滞在近岸的时间更长,要克服的自然和人工障碍更困难,所以对于有效的现代砲火而言,拘束兵力根本不是反登陆作战中歼灭登陆兵力的必要条件。
那拘束兵力没有需要吗?有,因为对方也会想办法反制我方砲火,要准备备援方案。但有效的拘束兵力并不是步兵构筑的阵地,因为那是没用的。壕沟等工事的存在,并不是拿来给你构筑防线用的,那是给你放前哨兵力侦查用的。任何足以拘束对方的工事都会成为对方砲火空袭打击的对象(不然对方会傻傻的派人来给你杀不成?)。
那什么是有效的拘束兵力?其实冷战年代就有参考案例,简单的说就是各种大量的轻快兵力,例如步兵单位配备三人一组、搭载反战车飞弹的吉普车、搭载反战车飞弹的BO105轻型直升机等,重点是造成对方不成比例的损失,或者是逼对方要消耗大量补给应付攻击,以致于被迫停下来。对于台湾而言,可以考虑每个步兵旅的步兵营内,配置一个配备轻甲车、飞弹、迫砲和游荡弹药的摩步连,负责这一类作战,这比想靠步兵阵地拘束敌方登陆实际的多,成本也不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