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俄罗斯军武是否会再次剑走偏锋?

楼主: Sturmvogel (fire)   2022-06-30 14:04:30
※ 引述《WaterFrog (水蛙大)》之铭言:
: ※ 引述《Sturmvogel (Schwalbe)》之铭言:
: : 应该是苏联的引擎撑不起苏联战车可悲的重量吧
: : T62四十公吨
: : 马力重量比14.5匹/吨
: 如果拿T-62服役的1961年,那时候的美国和英国战车的马力重量比也没好到哪去。美国的
: M60(1957年服役)大概是15匹/吨,英国的百夫长大概是13匹/吨。
: 英国的数据这么惨是因为英国的逻辑是重视装甲,对机动性就没有太高要求。所以从百夫
: 长、酋长,一路到挑战者,机动性在同行里面都是倒数的
: 至于为什么美国数据会这么惨?原因是AV1790系列引擎的功率密度不高,而且要不是Bosch
: 指点一下,否则AVDS-1790要怎么生出来都是个问题。
: (而且由于AV1790体积降不下来,导致车体也缩不了水,外加T95砲塔体积也很大,总总原
: 因让M60A1/A3获得“世界最高的战车”的封号)
: 而且到了1966年,服役前让苏联军方念兹在兹,服役后让军方干声连连的T-64服役了,虽
: 说初期妥善率不高,马力重量比拉到了18。后续1973年服役的T-72也维持差不多的数据。
: 等到1976年,T-80也服役,马力重量比破了20,这个时候豹二(1979年服役)以及艾布兰
: (1980年服役)都还没上线
: : 比德国五号战车(Panther)的马力比还可悲,人家还有15以上
: : 再说到T62的内部空间
: : 以色列掳获过T62,内部空间悲剧
: : 同样是四十吨级的战车
: : 人家五号战车当年也没听说什么内部空间悲剧
: : 苏联战车就是要迁就避弹造型弄得低矮
: : 当年还跑去中亚特别选一些矮脚兵当战车兵
: : 就算不看二次大战的豹式
: : 看一下联邦德国的豹式
: : 重量42吨,其实也没比T62重到哪去
: : 马力比19.6
: 这是因为豹一和隔壁邻居的AMX-30,其设计理念基本上就是放弃装甲防护,追求机动力和
: 火力,所以重量才可以压到这么低。顺道一提,这两个家伙服役年份是1965~1966年,这
: 时候T-64也快出来了
: : 而且苏联早就有50吨级的战车了
: : 二次大战能用50吨级的战车
: : 反而战后不能用,也是很奇怪的
: : 事实証明50吨级的战车一路打到柏林没问题的
: 二战时期的重型战车能够大量服役是因为那时候在打仗,所以有很多钱可以投资在军事上
: 面,否则一辆重型战车的操作成本可以抵好几辆中型战车。
: 打完二战后的冷战初期,由于装甲科技在那段时间追不上火炮发展,所以成本高但面对火
: 炮威胁依旧无力的重型战车很快消失在前线
: 如果看不懂上面在讲啥,我举产量为例子:
: 重型坦克
: KV-1产量:6,000+辆(含后续KV-1S)
: IS-2产量:近4,000辆
: IS-3产量:2,000+辆
: (以上产量基本上都有跟二战时期重叠)
: 至于中型坦克嘛...
: T-54/55产量:60,000+辆(不考虑苏联以外产量)
: T-62产量:20,000+辆
: 所以简单的从产量来看,成本低且火力也不弱的中型坦克,更符合一个平时国家的军队(
: 不论是苏联还是华约诸国)
: : 所以苏联战车几个烙赛的地方
: : 根源就是引擎可悲
: 苏联坦克的马力重量比上面有提到了
: : 造成为了能让机动力还能看
: : 只好限制在某个重量
: : 相对的重量被限制后
: : 防护力就更加倚靠避弹设计
: : 结果就牺牲内部空间
: : 这些东西如果只真能一路杀向西欧
: : 遇到同行的豹式战车,挑战者战车
: : 艾布兰战车
: : 除了以量取胜
: : 大概也没别的办法来说服总书记同志了
: 如同我上面说的,同行的艾布兰以及豹二出现时,苏联也已经有T-80了。
: 至于苏联驻德集群,在1980年代虽然还有一部分T-62,但是更新的T-72和T-80也逐渐抵达
: ,所以在M1A1以及豹二A4服役前的1980年代中期,北约的前线压力依然不小。
: : 钛合金的确加工是个问题
: : 需要独门的技术
: : 通常也需要大量的金钱研究
: : 所以苏联在没钱没技术的情况下
: : 不锈钢就上阵了
: : 然后不锈钢太重
: : 就暴力增加引擎推力
: : 用寿命换推力
: : 上一个相信飞弹可以搞定一切的是美国人
: : 飞机飞上天只要打打飞弹就可以收工了
: : 然后就出现了没机砲的幽灵式
: : 之后就是飞行员把麻雀飞弹当火箭打
: : 看到米格机就先射再说
: : 打不中又更不信任飞弹
: : 变成恶性循环
: : 苏联造不出蒸气弹射器也是弄不出正规航母的原因之一
: : 有蒸气弹射器就能弹射正规的舰载机
: : 谁不希望舰队出海时,头上有几台战斗机可以保护
: : 可以有几台预警机提供保护?
: 这点我前文有提到,这是苏联军方脑袋不知道在想啥,他们比较偏爱大型反舰飞弹,对于
: 飞机上舰反而长期兴趣缺缺。
: 不过后来也有想过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战术资料链的普及程度。在茫茫大海,只有数量较
: 少的船舰雷达,没有太多陆地雷达站支援时,飞行员对于战场空域的掌握程度是有限的。
: 老美海军是因为有LINK4这类系统可以让喵喵+E-2连线开打,至于苏联...不,应该是说直
: 到现在的俄罗斯,在这方面的投入很低
: : 这东西也是要钱要技术的
: : 苏联搞不出来,也偷不到技术
: : 就只能搞搞四不像
: : 弄个航空巡洋舰这种二合一的东西出来
: : 这东西很现实的
: : 就像战车一样
: : 就算你嘴巴说我不需要
: : 我有很多方式可以攻击战车
: : 但是当对方满街都是战车在你面前作战
: : 你还是需要战车的
: : 就像乌克兰虽然人手一支标枪
: : 但是司机还是到处要战车
: : 这很现实,别人有你没有
: : 你就是很痛苦
: : 别人幽灵雄猫满天飞
: : 你没有
: : 你就是很憋屈
: : 如果苏联偷到技术,保证山寨
: : 没偷到,就摸摸鼻子说
: : 我不需要
: : 我自有我的方针
: : 我认知不同
: : 所以静音化的一个计画就是想办法从德国或日本搞几台车床
: : 自从从东芝搞来车床之后
: : 苏联潜艇的静音大幅提升
: : 所以苏联的静音化应该包含了偷买车床
: 只能说东芝事件是一次杀鸡儆猴的事情,天晓得苏联从其他地方搞进来多少类似车床
: : 被老美全面技术封锁
: : 所以符合没钱没技术
: : 又要打肿脸充胖子
: : 所以才弄出一堆傻大粗黑的东西
: 石油危机苏联是有借机钻了不少钱,只是都被勋章王撒币撒完了。其实对面也有说法是如
: 果布里兹涅夫借机与老美谈和,减少投资军事产业以及逼自家小老弟去帮忙争夺势力范围
: ,可能世界局势真的会变成两国独强,欧洲、中国乃至于日本的势力会被打压到可忽略的
: 情况。不过历史不能重来,这只能是一种猜想而已。
坦克三样指标就是
火力
机动力
防护力
T62跟豹一式差不多同时期的产物
重量也是四十吨左右
你觉得豹一式是用防御力换机动力跟火力
那回来看看T62,T62换来了什么?
马力比连五号战车都不如
可见同样是牺牲防御力
苏联战车换不到机动力
这是什么原因?
不就是引擎出力可悲?
至于说T80
车重也到了48吨
所以苏联以前重战车可以杀到柏林
现在T80也可以的
苏联战车马力比接近西方的水准时
车重还是少一截
你有提到挑战者车重
是因为用装甲换防御力
那苏联的车轻,不就是用车重换机动力
结果T62的机动力跟豹式比相当可悲
苏联牺牲的防护力只好用避弹造型,低矮车身弥补
造成车内空间更可悲
挑战者为什么没有这个困扰?
因为引擎够力
至少机动力符合英国人的需求
英国人对于机动力的理解跟别人稍微不一样
英国人认为的机动力是:
在敌人炮火下还能挺进的能力才叫机动力
西方战车当时趋势是重量越来越重
用装甲换防护力,造成重量上升
再用用马力来换取机动力
苏联战车最后还是要向西方战车靠拢
不然人家都是六七十吨主战车
苏联开出来三十几四十吨
防护力根本不是对手
如果苏联哲学是战车小巧就好
那之前苏联重战车满街跑不就是跟苏联传统战车思想违背?
然后同样重量下,苏联战车马力比也没多优秀
弄到马力比跟西方战车接近时
防护力可能就不如西方战车
大马力的引擎也许苏联不是做不出来
之前有版友提到苏联罩门是变速箱
搞不好这才是原因
至于航空母舰
可能真的一是苏联搞不出蒸气弹射
二是真搞出来了,苏联也没有像美国一样有LINK4这玩意
效益真的不大
但是要搞又不知道要花多少钱
不搞
又看到美国航舰战斗群到处骚扰人
真是有苦说不出
作者: leom1a210343 (小黄)   2022-06-30 15:37:00
指T-62牺牲防御力换不到机动力吗?T-62防御力还是比五号或豹一优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