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偷走营区之前,作为交易场所的斗“换”坪

楼主: jones921245 (jones)   2019-06-13 19:18:06
哈囉!我是地方贼,欢迎大家,喜欢偷走地方的故事
偷走完整图文网志版:http://t.cn/RB7bvgp
可以顺便偷走贼的脸书按赞,支持我的文字:http://t.cn/RmPbrSh
地方贼好像是第一次写苗栗的文章,也是第一次在这版上发文,请大家多多指教
这几天去了苗栗,偷了满多山城的故事,从头份到卓兰,觉得满有趣的
不过先写了斗焕坪的文章,如果对文章有想法,或是有任何斗焕坪记忆的朋友,可以留言喔!
[地方 #斗焕坪井头公庙、大化宫] 偷走营区之前,作为交易场所的斗“换”坪 #头份区 / 苗栗县
相信当过兵的朋友,一定对“斗焕坪”这地名不陌生吧!斗焕坪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县道旁的水饺店和营区了,水饺店应该也是因营区而起的吧? 贼会记得这个地名,也是从小贼爸不断谈的当兵经验,以及一些当过兵的朋友言语中建构而来,但对斗焕坪的景象还是很模糊。因为对此地名的熟悉感,都让贼坐车往南湾,听到公共汽车广播器说下一站斗焕坪时,会往窗外看一眼,外面是不是有很大的营区或阿兵哥。
当然,营区没有大喇喇的开在县道旁,县道旁倒是有个公共汽车站牌,站名叫“斗焕坪营区”,营区大门则是要沿着苗十七往山坡走去。其实距离斗焕坪老街也算有段距离,这边受训放假搭车好像也有点不方便,所以营区外的军品社还有小巴和出租车预定的服务。斗焕坪营区外只有两间君品社,兼营杂货店,好像有点冷清。不知道原本就是这样,还是国军不断删减人力才让营区外这么空荡荡。
又或是军民们都到斗焕坪老街上购买东西?不过真正走一趟老街,其实也没什么商店,多是住家,只有看到一间药局的招牌,真正要买些东西还是得到中正二路上。说是斗焕坪老街,老房子也剩不多,只能从很狭窄的巷弄,推断出这里曾经是斗焕坪的商业街。斗焕坪营区离中港溪满靠近的,而营区后面的湾角仔地区,正是过去汉人移民上岸,来斗焕坪台地开垦的地方。
斗焕坪除了军营故事让贼记得外,地名本身就满有记忆点的。那这奇特的地名是怎么来的呢?在《台湾府垦志(上)》中记载,嘉庆十年(1805年),由官方设置“汉番交易所”,并修筑从头份至斗换 坪的道路 ,作为与原住民交易的场所,所以旧称其实为斗“换”坪。再加上此地位于中港溪北岸的河阶,所以才名为斗换“坪”,意指地势较高的平坦地。一直要到战后,才从斗换坪,改为斗“焕”坪。
斗焕坪是作为前进原住民所在内山,包括南庄、三湾等战略要地,这些地方的开发都与“黄祈英”有关。当时年仅十八岁的黄祈英,因身怀武艺,被斗换坪 “汉番交易所”闽籍张姓头家延揽黄祈英管理该交易所。黄祈英身性豪爽,便与前来交换物品的原住民也打成一片,赛夏族原住民甚至称呼他为“斗阿乃”(赛夏语 toanai,意即同年 ),想见交情很好,最后也娶了原住民女子。
既然与原住民如此交好,黄祈英也越过土牛沟开垦,所以苗栗后山的地方开创初始都与他有关。黄祈英其他故事就留待之后再说,大家只要记得斗焕坪地名的由来,是当初汉人与原住民交易的地方就好。当时南庄、三湾的原住民,也是挑着山产,搭著竹筏度过中港溪,从四份仔渡船头上岸,顺着四份崎往上爬,再到现在的斗焕坪营区,旁边有茶亭能够休息喝茶,再顺着古道往下到交易所
那当时汉人与原住民交易的地方在哪里呢?在俗称为斗焕坪老街的“大成街”,街头有一座井头伯公祠(客家人多以伯公称呼土地公),这就是当年族群以物易物最频繁的地方。过去这里是一片山坡地,周围有八颗枫树环绕,其中最大棵的就是井头伯公祠旁那棵,贼想这当然也较容易成为交易场所的所在,比较醒目嘛! 三湾原住民带着山产,在交易所与汉人交换生活用品,像视察、盐、布、油等。
在土地公的供桌上,摆放著一台正昌牌抽水机,看起来有点老旧,不过共桌上放置这个也满让人好奇,其实这下面有一座井。斗焕坪过去作为交易的场所,在嘉庆年间已经成为市街,便兴建一座水井,供交易、来往或者在此生活的居民所用,并兴建一座福德祠保佑此地。因此,这座土地公名为“井头伯公祠”。因为这个土地公就斗焕坪开拓史上有重要性,过去也曾经做过社区绿美化,成为亮点。
道光六年(1826年)闽粤发生械斗,黄祈英被官方处死,田产被没收,南庄再归原住民的土地, 汉人不准再进入。不过官方将竹堑大屯移到三湾,也定期在斗焕坪贸易,甚至驻军斗焕坪,这也让斗焕坪老街能维持繁荣,不过贼想一下,这会不会是斗焕坪军营的开始啊!?不过政策总是在变化,道光十三年(1833年)铺设了斗焕坪延伸至南庄的道路,汉人又开始进入内山开垦,斗焕坪在光绪年间,随着客家移民的开发,已垦成斗焕坪庄。
日治时期,日本人在南庄发现产量丰富的煤矿,再加上三湾甘蔗的种植,便兴建轻便轨道运输煤矿及甘蔗,通往三湾、南庄的道路也开始兴建,成为124县道的基础,斗焕坪成为头份市街往内山的交通要冲的地位继续存在。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斗焕坪隶属于新竹厅头份支听;大正九年(1920年)行政区改制为新竹州竹南郡头份庄斗焕坪大字。
斗焕坪地区唯一的日治时期袭产,应该是座落于斗焕国小内的“头份公学校斗换坪分校创立寄附金纪念碑”。这块三面都有刻上文字,其中一面写着“创立费寄附金千圆林清文”,林清文可是创立斗焕国小的重要人士。在大正九年(1920年)斗焕坪分校创立前,斗焕地区的学生必须步行至头份公学校唸书。贼很难想像那有多辛苦,毕竟开车也要个十至十五分钟。
大正七年(1918年)林清文先生担任头份庄长时,认为斗换坪就学人数有不少,所以有设校的必要性,便积极游说地方筹钱,并率先捐出壹仟円,后来学校也成功建立。这位林清文先生在头份历史可是相当有份量,曾在林本源事务所服务。后来于大正四年(1915年)创设中南轻铁公司,也筹组过南拓殖株式会社。后来出任过,头份第一任庄长和信用组合长。
然而,在创校初期,欠缺不少经费,不少身怀教育热血的教职员和地方人士慷慨解囊,帮助学校度过难关,便竖立此碑作为纪念。纪念碑上刻有乐捐者的芳名跟金额,正面是写着林清文所捐的创立费寄附金,背面则是职员金;左侧刻的则是校地整理费及校门建设费寄附者金。学校在大正十三年(1924年)独立为斗焕坪公学校,后来于昭和十六年(1941年)改名为若草国民学校,战后才改名回斗焕。
对了,斗焕国小内部有很多棵百年以上的琉球松,大概是在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引进台湾的。而校内那琉球松老树群在国小建校之前就已存在,前几年也盘点出十八棵老树,积极推动“老树文化地景”,大家除了找碑,也可以看老树啊!要找纪念碑很简单,不需要从斗焕国小的大门进去,从校门一旁的福德祠下去就可以看到被大树围绕着的纪念碑。话说端午节好多人在这间土地公庙拜拜。
信奉客家人信仰“三山国王”的大化宫,是斗焕坪地区最壮观巍峨的庙宇,该庙同时是头份地区最早的三山国王庙。据传乾隆三十年(1765年),当地先贤徐德来由广东镇平配炉香过台。当时该三山国王算是斗焕坪附近几个村庄的共同信仰,便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草创一座茅草木屋小庙,并,命名为“三山国王庙 ”,恭奉“敕封三山国王”祖牌而祀之,所以大化宫也是超过两百年历史的老庙了。
当时,庙中除三山国王外,也供奉观音佛母与天上圣母,然木庙年久失衰,遇风雨便塌陷。大正二年(1913年)强烈台风袭击,原本木作的大化宫瞬间崩塌,神炉变暂居原倡见人后裔徐丁喜家中八年。于大正九年(1920年)重建庙宇,使神尊能真正得安置。战后,此庙曾多次兴建,并于民国五十三年(1964年)雕刻三山国王神像,庙名也在民国六十三年(1974年)改名为大化宫。
其实大化宫原本是在斗焕坪邮局的下一个路口处,现在卖车子的地方。庙方于民国八十年(1991年)购买现在的庙地,这在过去是万善祠所在,并于民国八十六年(1997年)完工,才有现在这座隐藏在老街中的大庙。隔着一大片绿油油的农地,对面小山坡有一座伯公祠,附近还有万善祠,应该是现在大化宫锁在山头搬过去的。大化宫神尊都奉祀在二楼,从二楼远望对面小山坡,视野很好!
作者: waitan (微糖儿>////<)   2019-06-13 20:00:00
推原来我家这边还有这种故事xd
作者: owlcity0928 (owlcity_0928)   2019-06-13 21:31:00
作者: forgbro   2019-06-13 23:09:00
斗焕居民推一个!
作者: cmchiu (C.M.)   2019-06-13 23:17:00
你一定要用第三人称称呼自己吗?
作者: chfahs (Chfahs)   2019-06-13 23:34:00
作者: annamoon   2019-06-16 22:24:00
推用心书写XD
作者: Benjamin901 (想查吗?)   2019-06-17 09:27:00
作者: bubuchi0614 (niletsai)   2019-06-20 23:54:00
作者: jong1980 (JONG)   2019-06-21 20:40:00
有历史故事好看就推
作者: aangels23tw1   2019-06-25 06:5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