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生活品质的定义不同,
但通常大部份的刚出社会人士,
都不可能拥有他心中所谓的“生活品质”。
大部份都只求能生存就好,
尤其现在企业越来越难获利,
很多公司都是遇缺不补,甚至一直裁员…
大多数的公司员工都是一个人当好几个用。
下班就累的乱七八糟了,假日也许还要加班。
我相信不是所有产业都这么惨,但你的条件是月收四万,
很多中小企业的中阶主管也差不多这个水准而已。
对了,不要一直滑IG看很多社会人士,
三不五时聚会、喝酒、出入奢华场合,
就以为社会人士就是一直享受,一直爽。
人们只会在IG上呈现光鲜亮丽的一面。
通常这些人在工作上的压力是十分的大,
加上又年轻,可能透过享乐来纾压,
但我要以过来人跟你说,这种纾压方式,
到了你35岁以后,你的身体会慢慢的报复你。
我34、5岁时,收入比较稳定后,才第一次去调酒BAR,
我以为我可以控制的住自己喝酒的量,
但从一开始的一晚两杯调酒,一直喝到一晚四杯,
一个月跑一次BAR,一直跑到一个月五、六次,
花费惊人且对健康没有帮助…
唯二的收获是和八天德混很熟,
可以以BAR的进价买酒回家喝…
以及了解了调酒的文化及各种酒类。
在日本威士忌刚开始被炒作时,
我向认识的八天德买了一罐“白州12年”,
之前看市场售价已经涨到近9千元,
(白州算是第二波的,不是主要炒作的酒厂,
当初是因为喜欢它的味道,并不是想投资,
除非你是专业的酒商,一般人是无法靠投资酒赚钱)
但我花在喝酒上面,早就不是这个数字了。
后来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把酒瘾戒掉。
现在也承受了一些酒精带来的身体伤害,
幸好还轻微,救得回来。
所谓的生活品质,我不晓得你是怎么想的,
我只想跟你分享,对我而言,喝酒不是“生活品质”,
不管你是在哪里喝,和谁喝都是一样,
酒,
只是为了纾压的安慰剂,
只是一种昂贵的自我伤害罢了。
酒可以喝,但自制的人少,
每次我们都以微醺为目的,但都是过量做结局。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希望你也不是)
至于兴趣广泛所以花很多钱,我想是你现在学生,
时间还很多,出社会后你就知道,你没时间去经营你的兴趣的,
除非你的工作是和你的趣兴有关。
存钱很难,花钱很容易,
你文字其中一段也有提到,
“若是想要来一趟旅行、或临时的花费…”
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你室友,
跟你说要做1、3、6花钱法则的原因,
不是吗?
现在省下的钱,本来就是要去因应未来可能的花费,
你有提到,代表你有概念,这样很好。
对我而言,如何运用钱,才是维持生活品质的根本。
即便你有本事每月扣除劳健保等费用,固定月收十万,
你不会运用,有多少花多少,哪天没了这笔收入,
你怎么去维系所谓的“生活品质”?
水、电公司、信用卡、电话网络,不会因为你没收入,
就免费给你用呀!且随着年纪增长,再强壮的身体,
也会有所损秏,如果生一场大病或严重意外,
没钱怎么看医生?(谢谢f大提醒,这里应该要写清楚一点)
→以上这些民生必需的花费,若没有钱,就等于没有
“生活品质”。
至于每个月可以自由动用的钱,该怎么分配,
先预想好,好好规画。1万2也不见得就花不够。
以上就是我这个粗鄙大叔的想法。